當我提出“既然有那么多企業人的職業生涯是受苦的,那就有可能出現關懷自己內部員工幸福的企業”這個說法時,我那位對“心靈疆界”抱持既質疑又好奇的顧問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稱之)不認同我這樣的推論,他說:“苦不苦,那是一種感覺,只要換個角度思考,不是就不覺得是苦了嗎?我們平常,不都是在教企業人要積極思考嗎?”
這時,我另一位篤信佛教多年的顧問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稱之)針對“教企業人要積極思考”這個做法,表達了他嚴正的觀點:“要是教企業人積極思考,能讓企業人轉識成智,從此能讓企業人不再痛苦,能真正解決問題,那就是很好的做法!但是,如果只是麻痹企業人,只為成就企業狹隘的目的,或者,讓問題更加嚴重的話,我認為,那就在造惡業了。”
李兄沒話說,我就接口說:“如果,企業能改變一下現在的型態,不再只是營利事業,能多關懷人的幸福一點,不是很好嗎?”
李兄懷疑地說:“你說得倒是輕松簡單,這怎么可能?”
我以輕松的口吻說:“世界不是總在變嗎?就以治國的理念來說,以往不是君主思想嗎?美國不就有了倡導‘民治、民有、民享’的林肯總統嗎?我們不是也有倡導‘世界大同’的孫中山先生嗎?”
李兄不認同地說:“我們現在談的是,企業領導者能不能從‘地藏菩薩’身上學習到什么,你不要扯到政治。”
林兄插話說:“雖然,企業領導者還無法像‘地藏菩薩’那樣關懷所有人的終極幸福,但是,能朝著關懷員工幸福的方向演變,也是一件好事,持續下去,說不定,將來就會出現慈善型的企業,就會出現企業界的‘地藏菩薩’。”
李兄似乎認為我和林兄的說法很不實際,但是,也沒說什么,我就接著說:“其實,如果企業領導人,能發像‘地藏菩薩’那樣無量無邊慈悲的大‘愿’,對他自己個人來說,也是好事一件。”
李兄懷疑地問:“怎么個好法?”
我說:“從‘心靈疆界’角度來看,真正能發這種‘愿’的人,很容易超過‘自性’以上層次,您說,這對他自己‘終極幸福’的幫助,會有多大?”
雖然,近來李兄對“心靈疆界”這套東西,已有較深入的了解,所以他知道我在說什么。但是,他始終還是存有相當程度的懷疑,所以,聽到我這么說,就以略帶不耐的口吻叉開話題說:“這是一個很難證實的論點,我看,你還是繼續說,你到底把‘地藏菩薩本愿經’歸納出什么第二個大主題吧?”
我說:“我歸納的第二個主題就是:‘地藏菩薩本愿經’在介紹‘地獄’及‘罪報’。”
林兄接口說:“嗯,‘地藏菩薩本愿經’確實有很多篇幅在介紹各個地獄,和各種罪報。”
李兄問:“聽說地獄有很多酷刑,很可怕,是不是?”
林兄說:“佛經里面確實是這么說。”
李兄問:“聽說又有剮心掏肺啦、又有下油鍋啦、又有火拷啦、又有烹煮啦,是不是?”
林兄半開玩笑地說:“你說的這些酷刑,好像是在說‘烹調料理’。”
李兄說:“少來,‘烹調料理’和‘地獄酷刑’有什么關系?”
林兄說:“你說‘剮心掏肺’,宰殺牛、羊、豬、雞、鴨、魚,不都是這樣嗎?‘下油鍋、火拷、烹煮’,和‘烹調魚肉’的方法不是也很像嗎?有的用煎的、有的用炒的、有的用炸的、有的用烤的、有的用蒸的的、有的用煮的…,不是很像嗎?”
李兄皺著眉不認同地問:“有些地方的人生吃魚肉,‘地獄酷刑’總沒有吧?”
我也半開玩笑地說:“有~,‘地獄酷刑’也有被夜叉生吃的。”
李兄撇著嘴,很厭煩這個話題地說:“你們也說得太惡心了吧?‘烹調料理’和‘地獄酷刑’,這是兩碼事,怎能扯在一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368.html
相關閱讀: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感官敏銳練習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