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企業不能多一點關懷人的慈悲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NLP學院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那位對“心靈疆界”抱持既質疑又好奇的顧問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稱之),聽了我另一位篤信佛教多年的顧問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稱之)談到:“‘地藏菩薩’之所以成其為偉大,就是因為祂有偉大的‘愿’。”之后,他就問:“為什么發偉大的‘愿’,就可以成就偉大?”
  林兄說:“撇開佛教的角度,我們以經營管理的語言來說,‘愿’就像企業的‘愿景’。”
  李兄認同地說:“我也這么想。”
  林兄問:“你聽說過,‘愿景’就是未來的預言嗎?”
  李兄不以為然地說:“很多企業定了‘愿景’之后,也沒實現過?”
  林兄說:“要不是從自己衷心所發,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愿’,作用總不大。”
  李兄點頭說:“你說的也沒錯啦,那~,‘地藏菩薩’當國王時,祂發了什么樣的愿?”
  林兄看看我,我就說:“就是:‘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愿成佛。’。”
  林兄解釋:“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先度祂的那些人民,讓他們得到安樂、得至菩提,否則,祂就不成佛。”
  李兄問:“什么是‘得至菩提’?”
  林兄說:“套句張兄的用語,就是得到‘最終極’的幸福。”
  李兄問:“看來,‘地藏菩薩’當國王時,相當關心人民的終極幸福。”
  林兄點點頭說:“不錯。”
  李兄說:“我認為,現代私人企業主,很像古時候的國王。”
  林兄認同地說:“是有點道理,企業就像是他們的王國,市場就像是他們的疆土,員工就像是他們的人民。”
  李兄說:“我從來沒看過哪位老板,會像‘地藏菩薩’這么關心人民的幸福。”
  林兄認同地說:“我遇到很多老板,他們的‘愿景’,多是希望自己的企業能成為他們行業中的第一。”
  李兄說:“也許,他們是想求勝、求第一,想追求自己的成就。”
  林兄說:“也許,他們認為,成為第一,才能讓自己的企業獲得最大利益,讓自己企業的生存、發展更有保障。”
  李兄說:“我遇到的老板,不是視企業為私人的財產,就是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再不然,就是把企業當成賺錢的工具,基本上,他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
  林兄說:“有一位企業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他無法忍受被人呼來喝去,他說,只有當老板最過癮,一個人高高在上,公司里,誰都要聽他的。”
  李兄感嘆地說:“真是各種老板都有,還真像古代的國王,有的雄才大略、好大喜功,想要建立一個大王國,有的就是耽于享樂,有的是昏庸無能、作威作福,有的是一事無成,甚至國破家亡…,我就是沒聽過有像‘地藏菩薩’這樣關心員工幸福的。”
  我說:“關心員工幸福的老板是有啦,但是,要像‘地藏菩薩’這么關心員工‘終極幸福’的,恐怕就很難找。”
  林兄說:“‘地藏菩薩’的慈悲心,一般的企業主怎么能比?”
  李兄問:“我對‘地藏菩薩’的印象,是那種‘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魄,至于‘慈悲心’嘛,倒是沒想過。”
  林兄問:“你想,企業對作奸犯科的人,會怎么處理?”
  李兄說:“看情節輕重啊,輕的訓誡,嚴重的辭退啊。”
  林兄又問:“如果是累犯,企業會怎么處理?”
  李兄說:“那還有什么好說?甚至,不排除送法治單位,依法處置啊。”
  林兄問:“會不會一直關心到這些人改過向善、獲得幸福?”
  李兄張大眼說:“怎么可能?”
  林兄問:“對犯錯的人,我們不是懲處,就是辭退。你知道嗎?‘地藏菩薩’卻是要‘救度’這些‘罪苦’眾生。”
  李兄沒說話,林兄接著說:“還不只是少數的罪苦眾生,祂是要救度所有一切罪苦眾生。”
  我補充說:“還不只救度一次、兩次,不管幾次,祂就是永遠不放棄。”
  林兄問:“這樣算不算慈悲?”
  李兄不以為然地說:“企業又不是慈善事業,用人就是要有用、有能力、有貢獻,當然不能和‘地藏菩薩’比羅。”
  林兄說:“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認為,企業真的就只是為營利?真的不能多一點關懷人的慈悲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371.html

相關閱讀: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感官敏銳練習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