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翻完資料,就到阿郎那兒喝BEER.原意是想放松一下,沒想到遇到一個熟人A.
本來是跟阿郎順口聊終于翻完這些材料,昨天幾乎就要發瘋,A也參加聊天,阿郎問我什么是NLP,我說中文是神經語言程式.
它的內容大抵上是信任,我們用眼耳鼻舌身來接觸這個世界,我們用這些管情理解這個世界,同時也用這樣的方式貯存懂得的世界,當我們要重現這樣的經驗時,我們用一樣的管道來重組這個教訓.
我們沒有措施學習,第三型的你如何與人溝通,除非藉著過去經驗的幫助,所以經驗既是學習到的東西,同時也回過火影響未來的所有學習.
你意識到的世界跟我認識到的世界,它的本源只有一個,神經語言學,然而你的真實跟我的真實是不同的,但一樣都是真實.
阿郎說:你是說認知到的真實嗎?
我說:連"認知"這個辭都要省略,由于那就是你的實在,或我的真實,無所謂"認知"的問題.
每個人喜歡的對象典范不一樣,是因為我們看到統一個人,但接收到的訊息不一樣嗎?
我說:不是,這個問題比較像有人喜歡豐腴一點的女生,有人愛好骨感的女生.它們是學習來的.
就好像我們現在吃東西,第四型在工作中的基本特征,都會有口味上的偏好,那是小時候被教育的.小孩怎么會曉得要畏懼鞭炮或打雷,因為大人總是在那時候,送給九型人格九種人的9句話,用一種夸大的方法沖過來抱住他:別怕別怕.
他很快學會我們要他學的.
從前咱們以為,有良多遺傳性疾病可能導源于基因,當初我們斟酌這興許因為教導,因為你冰箱的東西,或許跟你父母親冰箱的貨色差未幾.
NLP比擬用問題是學習來的概念看世界.
.........................................
A開端跟我談靈修,這是我最懼怕的(我會問本人這局部:這是什么樣的信心啊?),不什么特殊,只是那一塊,我真的跟它不是那么熟,可是別人總感到,學催眠似乎在學通靈,所以你必定懂靈修.這就真的累了.
我習習用傾聽來解決這樣的狀況,因為這是他們要的.
所以他就談到他自己的問題,(這很簡略,因為每個人都是寂寞的,假如你居心聽他,不下斷定,他就會開始源源一直講自己,一直到你給他倡議為止.因為你就不再是傾訴的好對象.)那個進程就成為我訓練(策略大補帖)的機遇,我始終看著他,他的眼睛線索,他的情感,他的身材姿態,他的手勢,而后我就留神到他跟他的家庭是一體的,核心是他,外圍是家庭,在外面才是其余人,包括他的女友.
這大略合乎他所說的問題.
他的策略是TEST(也許是Ve或Ae)>(Operate) Ad(跟自己對話)>K-(感到很糟)>Vi(隱約的看見事情變得更不好)>Ad(跟自己對話)>K-(感覺更糟)>Vi(含混的看見事情變得更不好)的輪回.
這是很有問題的策略:
1.沒有出去的路.所以最后,他"老是抉擇把自己Shut Down."(這是他的用語)
2.所有的事件都產生在自己的內在,沒有任何的外來資訊(除了第一個TEST的觸發).這讓他在自我的里面迷失.
3.沒有完全的TOTE過程
我想最好的轉變方式就是:
TEST>Ad(跟自己對話,內容換成,這跟我原來想的不一樣,也許我應當察看一下現在的狀態,我有沒有什么可用的資源)>Ve(找資源)>Vc(想像事情變的如何)>K(感覺滿意嗎?)"決定點"(如果認為不好就回到Ad,滿足就持續下面的過程)>EXIT
我大概太投入于訓練了,忘了我不該在個案無志愿處置的情形下出手.
所以我得到了一個終止.(真是蹩腳,這么老了還患新手的弊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4552.html
相關閱讀: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感官敏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