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那位篤信佛教多年的參謀界林姓友人(以下就以“林兄”稱之),對我和我另一位對“心靈疆界”抱持既質疑又好奇的顧問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稱之)談到“‘超出時光、空間,NLP,沒有任何分辨、對峙,沒有任何執著與取舍,意思甚深’無限廣大的‘摩訶’,是在描述‘本心’的‘本地景色’”之后,李兄持續追問林兄:“你的意思是說,只有我們沒有任何的‘執著’、‘取’、‘舍’,類型6的陷阱,我們的心就會無限廣大?”
林兄還沒答復,我先發表我的見解:“依我對這句話的休會,當咱們不任何‘執著’、‘取’、‘舍’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就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就不會有盲點,就不會受局限,這么一來,我們不就有無限的空間了嗎?”
李兄顯然不滿足我的說明,帶著稍有非難的口吻說:“張兄!你這是‘識見’,是普通世俗見解!林兄所說的‘摩訶’,可是在描寫‘本心’耶!”
我不批準地說:“‘識’轉了,也能夠成‘智’啊,不能說是‘個別世俗看法’,就‘舍’棄啊,如何才能準確找到自己的號碼?。”
林兄說:“我贊成張兄的見地。”
李兄辯駁說:“我不是說張兄錯,也不是‘舍’棄‘正常世俗’之見。”
林兄問:“那你想問的是什么?”
李兄解釋說:“我的意思是說,假如,沒有任何‘執著’、‘取’、‘舍’,我們的心就會無限廣大的話,那么,‘去除執著、取、舍’,不就是我們找到‘本心’的方式了嗎?”
林兄反問李兄:“你對禪宗還滿熟的,你知道禪宗常用些什么方法尋求開悟嗎?”
李兄說:“參話頭啊、打坐啊、加入禪修克期求證啊…。”
林兄說:“這些辦法是不是都要我們‘放下萬緣’?”
李兄說:“是啊。就像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指點惠明大師時,就是要他屏息諸緣,勿生一念,而后告知惠明大師:‘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大師就這么開悟了。”
林兄說:“屏息諸緣、不生一念,是不是就是‘放下萬緣’?是不是就是‘去除執著、取、舍’?”
李兄說:“這個我曉得,然而,這和我們的心就會無限廣大,有什么關系?”
林兄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先談,‘去除執著、取、舍’和契入‘本心’的關系?”
李兄說:“好啊。”
林兄問:“六祖惠能巨匠說的‘明上座原來面目’,是不是就是‘本心’?”
李兄說:“是啊。”
林兄說:“所以,‘去除執著、取、舍’,應當可以說是我們一般人找‘本心’的主要準則?。”
李兄又問:“這個我知道,但是,找到‘本心’,就會無限廣大嗎?”
林兄說:“我不是一再強調?‘本心’是不是無限廣大,這個問題只有證到佛、菩薩境界的才干有資歷回答你,我只能解釋解釋‘摩訶’的意思。”
李兄說:“我知道,我只是始終異常好奇,你就把你知道的多和我們分享分享嘛。”
林兄反詰李兄:“當六祖惠能大師接收五祖弘忍大師領導而開悟時,他說了什么?”
李兄說:“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喧擾,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搖動,第九類型基本特征 隨和,何期自機能生萬法。’啊。”
林兄說:“這旁邊的‘本自具足’,跟‘能生萬法’,據說,就和‘無窮寬大’有很大的關聯。”
李兄問:“怎么說?”
我插話說:“‘本自具足’,意思就是說‘什么都有’;‘能生萬法’,就是說‘能生所有的所有’,那當然長短常‘廣大’?。”
李兄顯然不太器重我的佛學見解,完整不予理睬,仍是盯著林兄看,林兄只好接著說:“固然,也常讀到歷代證悟的大師,談到本心包含‘三千大千世界’、包括‘須彌’,但是,我真的沒措施告訴你什么。”
對林兄的這番話,李兄顯得莫可奈何,不發一語,我就轉個話題說:“我要十分感激林兄,你對摸索‘自性’以上層次的人,提醒了一個無比有價值的方向。”
林兄問:“我提示了什么方向?”
我說:“就是‘去除執著、取、舍,找本心。’這句話,雷同地,越能‘去除執著、取、舍’的人,就越能進入本人‘自性’以上的檔次。”
摘自:總裁學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5669.html
相關閱讀: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感官敏銳練習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