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表像系統的元素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NLP學院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表像體系的元素“感元” ︰(modality)

  NLP的假設前題:

  我們透過五官來攝取所有的資訊。

  人們是對他們的現實之圖做反應,而不是對現實自身。

  人類的每個腦袋都是舉世無雙的,我們的腦筋不會只是坐在那兒想。我們會自動地摸索事實,知覺是由內往外的。當我們在找尋那些我們有興趣或感到重要的貨色時,我們會強化腦中某些神經的聯結,而弱化其余的。我們只會被有興致的東西吸引。天然界的東西并不會自我貼標簽,是我們將其貼上標簽的。

  人類由五類“感元”構成的“內心儲憶”,強弱各有不同,你或者可以把它們看成是構成我們經驗的成分(ingredients)。

  我們的“心坎儲憶”,是經過五類感覺器官而測得的,換句話說,我們對周遭的意識,是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而傳遞的訊息。

  因而任何寄存于內心的經驗,就是透過這五種感官,其所傳送至頭腦的訊息就稱之為“感元”,其中以“視、聽、觸”三種感元為主。

  模擬一個人的“內心儲憶”,必需知道每種“感元”成分的精確用量,就能有同樣的“內心儲憶”感受,九型人格使用手冊五下,如果你完整依照他的行為,就可以做出和他完全相同的結果。

  當我們想改變對某事物的見解時,就得改變下列二者:

  第一是“感覺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內心儲意。

  第二是“行為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成果。

  ◎ 感元的組成單位稱為“次感元”︰(sub-modalities)

  在我們大腦內儲存的個人經驗記憶,由一些基礎的元素組合而成。分為內視覺、內聽覺、內感覺、內嗅覺跟內味覺。這些內感元的細分叫做“次感元”。

  任何我們以感官可以在外在世界做的差異,咱們都能夠在內部重現之。而去呈述的細部我們稱之為“次感元”。

  “次感元”是大腦貯存資訊的方式,即絕對于感元(感官),于其下更具體的辨別。如以視覺經驗來講,視覺影像的亮度、對比、位置、清晰度和大小…等,都可以說是該經驗的“次感元”。

  “次感元”是“感元”的更小的基石,也是畫面、聲音及感到更完全的組成要件,“次感元”就是把“感元”更微細的劃分,這是形成任何人經驗的最小且更準確的單位。它們也是讓每個教訓間,有差別的因素。

  我們的“盼望”、“信心”及“記憶”,都有它的“次感元”結構。而這也是我們以此來賦予它意義。而后我們對它才有感覺。

  懂得“次感元”能給你對自己的經驗,有更多的抉擇。“次感元”讓我們可以更加把握我們的“主觀經驗”,由于我們可以隨時修正它。

  如果你知道自己在某資源的狀態中的相干或主要“次感元”,你就可應用此模式來調劑低資源狀況的“次感元”,使其即時改觀,曉得如何應用“次感元”,即是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大腦的運作方式。

  當我們以轉變“次感元”來改變經驗的構造時,其意思也會隨著改變,而當意義改變時,我們的“內在反映”也會改變。

  有些特別的“次感元”改變,會特別對你的“內在經驗”有強烈的影響力。這些我們叫做“要害次感元”。

  “次感元”另外還可分為“親身的”或是“無關的”次感元。

  “切身的次感元”畫面就是你身歷其境,是當時你自己就在現場看、聽、摸周遭的一切。

  “無關的次感元”畫面就是你冷眼傍觀,像是在看片子似的,觀看自己在畫面里的所有運動。

視覺次感元 聽覺次感元  觸覺次感元 □是結合的或脫離的 □破體聲或單音的 □感受位置 1.色彩(彩色或黑白的) 1.談話聲或個別的聲音 1.強度(強或弱) 2.有框的或不框的    2.發聲源(起源) 2.分量(輕或重) 3.挪動(是動畫或是圖片) 3.內容 3.壓力(軟或硬) 4.景深(平面或立體畫面) 4.方向 4.壓力源 5.速度(比畸形快或慢) 5.音調高下、音量大小 5.延長(范疇多大)

6.位置(左右、高低、高低)                             

6.音色 6.名義(粗拙或和婉) 7.距離(遠或近) 7.音速快、慢 7.質感、溫度的改變 8.晶瑩度(明暗之比較) 8.節奏、韻律 8.時間久短、頻率 9.清晰度 (清晰或含混) 9.持續時間(連續或中止) 9.呼吸狀況(速度) 10.特定焦點(聚或散) 10.距離 10.肌肉張力(松緊度) 11.透明度(透明、不透明) 11.口吻 11.震動(有無震撼) 12.觀看角度(正斜)  12.清晰度 12.是否疼痛,狀況為何 13.畫面數量 13.聲音是否奇特(特色) 13.動量、方向、速度。

14.畫面大小、主體大小                  

14.是否有嘈雜度 14.尺寸及形狀改變。 15.是主角或配角 15.有無特殊字眼 15.體內或體外 16.有無特別感受 16.有無特別感受 16.有無特別感受 17.還有無其他的 17.還有無其他的 17.還有無其他的

   ◎ 注解:

  視覺次感元:

  光明度、大小、顏色、距離、清楚度、位置、對照、動或靜畫、全畫面或有框架、速度、跳動或持續、光的角度 。

  3.移動(是動畫(像電影)或是圖片(幻燈片))

  7.距離(本人與畫面之距離,.自己與主體之間隔)

  10.有無特定焦點。(焦點是否對正某一特別目的?)

  14.畫面大小。(是真人大小亦或不是?)

  16.有無特別感受。(給你什么樣的特別感受?)

  聽覺次感元:

  2.發聲源。(是你在對別人說,仍是在聽別人說?)

  3.內容。(你說了些什么特殊的亦或是聽到什么特到的?)

  4.方法。(你是如何說或如何聽?)

  5.聲調、音量(高或低、大聲或小聲)

  6.發聲地位。(聲音來自何方及聲音的距離)

  7.聲調(間接或連續、音調變化有無頓挫抑揚、音質變更柔軟或粗糙)

  8.節奏(正;虿徽、聲音快或慢、連續或間斷的)

  9.連續時間。(聲音持續時光的是非?)

  12.清晰度(明白或壓制的)

  14.是否有嘈雜度嘈雜度。(聲音是協調的亦或是嘈雜的?聲音變調?為何變調?是否有覆信?)

  觸覺次感元:

  壓力、位置、規模、強度、溫度、頻率、期間、外形、粗/滑、重量 。

  7.質地的改變,NLP。(質地是否有變?是毛糙亦或是過細?)

  9.呼吸。(呼吸方式為何?如何開端?如何停止?)

  12.是否疼痛,狀態為何。(痛苦悲傷位置、急痛或緩痛、凍痛或灼痛)

  13.動量、方向、速度。(有無移動?假如有的話,方向為何?速度為何?)

  14.尺寸及形狀之改變。(大小及形狀有無改變?)

  ◎ 透過“改變次感元”來學習或改變“內心儲憶”的技術:

  我稱它為作自己的導演,為自己導一部出色的人生大戲。

  “世事的好壞,全看你怎么想”……莎士比亞

  此透過“改變次感元”來學習或改變反響的技巧,對心緒發生問題的友人有很大的療愈力氣。

  要把心境中負面的影響“改變”,就像是一個導演“改變”拍攝角度、音樂的音量和型態、人物移動的速度和距離、畫面的顏色和畫質,以達成影響觀眾的后果,你也可以用相同伎倆領導你的腦子,產生能助你達成最高目標的心情及行動。

  ◎“結合”及“脫離”心態︰(Association&Dissociation)

  “結合”心態與“脫離”心態是大不雷同的。

  “結合”與“脫離”如以中國話意譯,可看為“身歷其境”與“置身事外”。

  當我們“結合”入某項經驗時,即意謂著,我們真正感覺及享受到那經驗的所有細節。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脫離”某項經驗時,我們就是與那經驗保持距離并堵截對它的任何感覺。

  在NLP里,你常會被請求“聯合”入某項經驗,針對享樂者的練習人格類型七,這即意謂著,你要假裝似乎透過親眼再度看到記憶中的那段經驗,偽裝你是確切在場,并閱歷所有的感覺、聲音、滋味、及畫面。要讓人“結合”入某項經驗,你可以問他:

  看到你所看到的。

  聽到你所聽到的。

  感受到你所感覺到的。

  當你應用次感元去回憶一件經驗中的事件,當你在經驗中,你以你自己的感官所感觸的情形為“結合的”。當你是“結合的”心態則感同身受。注意一個“結合的”心態是當下的,你的身體可能會“往前傾斜”。

  對一個高興的經驗用結合的技能,把自己身歷其中可以強化其感受。

  “脫離”是當我們要對某一情境堅持冷眼旁觀及對其所會引起的感受保持距離時,采取之方式。當你是在“脫離”狀態時,你會自己在那情境中,就像在電影銀幕中看到自己一樣。與某一回憶“脫離”,會大批地打消你對那回想的感受之強度。當你要某人“脫離”時,你可以跟他說:

  看著你自己在做…..或成為……..。

  你與所察看的畫面的距離越遠,“脫離”的水平就越強,在有些案例或創傷中,你可能同時會要求距離與一些高度。所以你可以說:“請從一個保險的距離及高度,俯視這情景”當你改變看某事的角度時,你會做作地注意到某事已改變了。

  當你在經驗外,你以某一距離外看你自己則為“脫離”。當你是“脫離”心態則感想力弱,甚至感觸不到。留神一個“脫離”心態時,你會覺得有點距離,并有一種檢查的心境里,你是客觀且就事論事,檢查從前;策勵將來。“脫離”心態是脫離當下的,你的身材可能會“往后靠”。

  對一個不愉快的經驗用脫離的技巧,把自己置身度外可以弱化其感受。

  日常生涯里,是隨時在“結合”與“脫離”。然而,問題是有些人時常“結合”入負面的心態而無奈“脫離”之。有重大創傷經驗的人,尤其如斯,九型人格的基礎,經久不息“結合”于負面的經驗。你當初已學會如何由“結合”轉移為“脫離”,以便得到心境的改變,并能常常保持在正向的心態中。

  活用“結合”與“脫離”心態,p可能自由地游走于兩者之間,你會得到很大的情感解放及學習空間。

  ◎ 何謂“疊合”的方式?(overlap)

  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是“聽覺型的”,就能利用“聽覺”最快地抓取經驗,最輕易記住當時所聽到的。由此可以勾起你的“內心儲憶意”,然后透過“視感元及觸感元”,便能讓你想出當時的畫面及感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7098.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感官敏銳練習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