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mara基金會”發表的資料來看,眼睛的特異功能,并非只有“透視”。
在臺灣,“媽祖”信眾非常多,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圣誕,臺灣各地都要舉行奉祀和媽祖像巡街活動,文武陣頭、美輪美奐的藝閣游行、踩街行列,動則蜿蜒數里,每年都有幾十萬人參與。
在媽祖廟(臺灣共約510座)里,有兩尊極為獨特的神只,他們衣著裸露,一位一手拿叉,一手遮于眉上,像在遠眺,一位一手拿方天畫戟,一手遮于耳后,像在傾聽,他們都是“媽祖”的侍神,前者就是“千里眼”,后者即“順風耳”。
從小,我小小的心靈就被“千里眼”和“順風耳”的神話故事所吸引。
傳說,上古時代,棋盤山(位于沈陽市東北部,距市區17公里)有一對兄弟,他們原先各是一株“桃樹”和“柳樹”,因為機緣湊巧,得天地精華,竟然雙雙成為“精靈”。
具有靈性之后,他們因相識相惜而結為兄弟,哥哥名叫“高明”,具有“千里眼”特異功能,弟弟則叫“高覺”,具備“順風耳”神通,因此,兄弟倆的別號也就叫“千里眼”和“順風耳”。
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紂王”(估計生于公元前1170年,卒于公元前1123年,他是帝乙的兒子,名辛,在位32年,享年48歲),到底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一般人只記得“紂王”是一位昏君,是一位敗家子(把商朝給敗亡了),貪女色、好享受,是一位暴君...,其實,紂王的另一面是:智商極高,頗有才干,對中華民族發展也頗有貢獻。
比如說,我們現在所使用、代表東方文化的“筷子”,就是“紂王”所發明。
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紂王”徒手就能格殺猛獸,他的智力、辯才過人(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這樣的人,智商當然是很高。
不過,卻讓我聯想到,臺大教授黃光國先生,有一次在電視上說,臺大某學院院長曾向他提出一個極值得深思的問題,他說:“我們臺大教出來的學生,法律都定不了他們的罪,這樣的教育,到底是成功呢?還是失敗?”
從“心靈疆界”技巧角度來看,如果僅僅是“智商高”、“辯才無礙”、“能力很強”、“法律定不了自己的罪”,對自己的“終極幸福”、對社會大眾而言,實在有很大的遺憾。
紂王對中華民族發展也有很大的貢獻,他以青銅制造、鋒利、射程遠的箭鏃為利器,勢如破竹地大敗東夷部落,一直打到長江下游。中原地區和東南地區之所以成為一統,就是紂王的功勛。
紂王征服東夷后,就將都城“沬”改名為“朝歌”,意思就是:高歌黎明、喜迎朝陽、如日東升、興旺發達。
紂王此時的成就,真是空前輝煌。但是,接下來,“紂王”就完全走了樣。他變得更加目中無人,驕淫恣肆,專橫拔扈,拒諫飾非、耽于酒色,不理朝政,暴斂重刑,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民心向背。
之前紂王的功勛不小,后來卻不能為民謀福利,終被人民所唾棄,看來,老八股所說“為德不終”,還真是有道理,如果從“心靈疆界”技巧角度來看,紂王顯然陷在“生理層次”中,未能發展一個完整的自我,實在很可惜。
周武王(姓姬,名發)為解天下百姓倒懸之苦,乃興兵討伐商紂。( 這時,商朝軍方需要大量人才,當然需要“千里眼”和“順風耳”這樣的奇才,很不幸地,兄弟倆未能站在天下百姓蒼生立場,也看不清楚時局大勢,竟然被商軍網羅,投入紂王麾下,助紂為虐。
兄弟倆加入商軍,忠心耿耿,盡展一己所長,一心只為商朝賣命,一個能將千里之外武王的兵力、武器、行軍路線看得清清楚楚,一個則能聽到千里之外武王將士所談戰略、軍情,因此,商軍每次靠著“千里眼”和“順風耳”兄弟倆的情報,都能從容以對,大敗周軍。
后來,姜子牙(姓“姜”,“呂”氏,名“望”,字“子牙”,號“太公”,別號“飛熊”,炎帝后裔,東海人,生于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1211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2年,享年139歲,后封國于齊國,齊國的始祖,是中國古代第一名將,也是第一名相)下令武王大軍出戰時,一方面,派人揮舞無數大旗旛,遮掩軍陣,讓“千里眼”看不清楚兵陣虛實,一方面,派人鳴金敲鼓,宣天價響的噪音,讓“順風耳”聽不到軍情,結果,商軍失去了賴以致勝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情報,陣腳大亂,因此,周武王軍就大敗商軍,很不幸地,“千里眼”和“順風耳”兄弟倆也因此陣亡。
兄弟倆死后,內心深深不平,魂魄飄到“桃花山(湖南桃源縣城西南15公里,距常德市43公里)”,變成厲鬼,擾亂民間,直到,媽祖(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縣湄州嶼人,俗家姓名林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歿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享年二十八歲)將他們降伏。
媽祖深深憐惜“千里眼”和“順風耳”兄弟倆靈性得來不易,就收為駕前部將,讓他們為察萬民之苦、解萬民之難而貢獻他們的特殊才能。
這個故事讓我深有所感,像“千里眼”、“順風耳”兄弟倆這么有才華的人,雖然忠心耿耿,竭盡所能,也被商軍重用,成為商軍的英雄人物,但是,所事非人,落個“助紂為虐”的臭名,最后,不但死于非命,死后還忿忿不平,內心得不到安息,變成厲鬼,為害百姓;但是,同樣的才能,投于媽祖駕前,之后,卻能造福天下蒼生百姓,受萬民膜拜?磥恚“千里眼”、“順風耳”這故事,頗值得我們在選擇職業、選擇企業、執行自己職務時作為參考。
反觀,“紂王”和“媽祖”,同樣是“千里眼”、“順風耳”這樣的人才,帶領的結果卻南轅北轍,這也頗值得身為主管的我們深思。
很有意思的是,在“O′mara基金會”整理的資料中,法國波旁島也曾出現過一位“千里眼”,他名叫耶帝安尼.伯提諾,只要他集中精神于眼睛,他就能看到百公里之外的船只,他在法國海軍軍艦上服役八個月,據說,他總共預告了62次重要情報,發現了150余艘遠方敵艦,被封為精準的“人體望遠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3873.html
相關閱讀: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感官敏銳練習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