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連續兩周談:“一切都有其特性,這個特性可以用陰性和陽性來歸類;陰性和陽性彼此相對立、相互牽引、互相融合轉化,但是,系統總量不會變,而且,系統有各種層級;“完整”必然兼具陰性和陽性;“完整”是心靈的樂土。”這個假設前提。
上周我們談到“陰性和陽性彼此相對立、相互牽引、互相融合轉化,但是,系統總量不會變。”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這個假設前提所提到的“系統”。
所謂“系統”,就是指“陰陽”所歸屬的大環境,就像“高氣壓”和“低氣壓”是一“陽”一“陰”,而它們都歸屬于“大氣”,所以,“大氣”就是“高氣壓”和“低氣壓”的“系統”。
但是,“系統”并非只有一個層級,就像,對“高氣壓”和“低氣壓”而言,“大氣”就是它們的“系統”,但是,當輕靈又浮于上的“大氣”,和成形又沉于下的“大地萬物”放在一起,“大氣”又變成了“陽性”,“大地萬物”則是“陰性”,“大氣”和“大地萬物”都歸屬于“地球”,所以,“地球”又是“大氣”和“大地萬物”的“系統”。
相同的道理,與我們“人”相關的“陰陽”,也有各種的層級,比如說,“食物”有分“陰性”和“陽性”,“食物”這個“系統”是一個層級;“食物”吃進肚子里,變成養分,在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間流竄轉化,而“五臟”屬“陰性”、“六腑”卻又屬“陽”,“五臟”和“六腑”都歸屬于“肉體”,“肉體”這個“系統”又是另一個層級;“食物”變成“養分”,“養分”提供了我們行動所需的能量,而我們的“行為”也有“陰性”和“陽性”,不論陰或陽,它們都歸屬于“行為”,而“行為”又是另一個層級...。如此一個層級又一個層級,所以說:“系統有各種層級”。
接下來,我們再談:““完整”必然兼具陰陽。”
這里所提到的“完整”,就是前面所說“系統”的各種層級之總合。“心靈疆界”技巧所關心的“完整”,其實就是那九個層次,從“環境”、“生理”一直到“自性”、“自然”、“無名”,每個層次都是一個“大系統”,而這九個“大系統”的總合就是“心靈疆界”技巧所探索的“心靈”之“完整”。
雖然“陰性”和“陽性”相互對立,但是,從“個體”來看,我所碰到的個案、所觀察到的現象,似乎,所有一切,與生俱來都有“堅定”的“陽性”因子,和“接受性”的“陰性”因子,幾乎看不到純粹的“陽性(堅定)”或純粹的“陰性(接受性)”,這些觀察,讓我主觀地推論“個體”兼具“陰”和“陽”(“個體”本身本來就是一個“系統”,“系統”內有陰陽,這是合理的)。所以,每個困境、危機之中,都隱藏著機會,而每個順境、機會之中,也都隱藏著危機。
這本是一個很容易看到的通則,但是,在我當企業顧問,或面對咨詢個案時,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那就是:所有我遇到的,他們陷入困境的嚴重性,與他們“堅持只接納一面,而堅決拒絕另一面”的程度,成正相關。
我想,其原因是,心靈根本就沒有純粹的“陰性”,也沒有純粹的“陽性”。如果,我們執意只要一面,我們的心靈自然很難得到安適,當然就注定是個悲劇。
我想,我們需要“完整”這個概念,如果,我們學會同時接納“陰陽”兩面,我們的心靈自然就會很踏實,另有一翻天地。
如何學習同時接納“陰陽”兩面呢?關鍵就在“包容”和“無條件的關懷”,因此,我經常在“耕心營(一種應用NLP技巧,營造企業團隊信賴關系、激發團隊潛力的課程)”中,與學員分享這樣的觀點:
“順境”是福份,“逆境”也可能隱藏著我們成長的機會。
“獲得”是一份喜悅,“付出”也可能是一個成熟的承擔。
“快樂”是個福報,“辛苦”也可能是更上一層樓的助力。
“成功”是人生的珠寶,“挫折”也可能是正在琢磨中的寶石。
我也經常與學員分享我改寫自奧格?曼狄諾原著,張桂越小姐翻譯的“愛的藝術”,茲摘錄部份內容分享于下:
我愛太陽,它溫暖世界;我也愛雨水,它滋潤大地;我愛光明,它指引道路;我也愛黑暗,它襯托星辰;我迎接快樂,它拓展我的心胸;我也接受悲傷,它洗滌我的靈魂;我感激順利,那是多方心力的交匯;我也坦然面對阻礙,因為它讓我成長。
我要鼓勵我的朋友,他們是我的手足;我也要稱贊對立者,他們終將成為我的朋友;當我忍不住想要批評別人時,趕緊咬住嘴唇;當我贊美人時,我要由衷的朗聲說出。
我要愛每一個人:志氣煥發的人,我熱愛他們,他們激勵了我;失敗頹喪的人,更是我要愛的,他們教導了我;我愛達官顯貴,因為他們也是一位平凡的人;我愛謙恭柔和的人,因為他們非凡;我愛年輕人,他們有信心;我也愛年長著;他們有智能;我愛富人,也愛窮人;我愛貌美者;也愛丑陋的。我要愛每一個人。
愛,失意時,給我勇氣;狂喜時,平息我的浮躁。愛,我終將依仗著它,泰然處于云云眾生之中,面對許多不同個性的人。
談到“完整”,相對于“柯巴里恩(Kybalian)”,它也有這么一條秘傳格言:“The All is mind.”
這句話實在不太好翻譯,如果用佛教所說的“一切唯心所造”來翻譯,雖然最簡單、恰當,但是,很容易就會陷入“唯物、唯心”刻板印象的爭議陷阱中,為了避免徒生枝節,我不這么翻釋。
我也不將“The All”翻釋成“萬有、本體”,而將它當成我們所說的“完整”,也就是“心靈疆界”技巧九個層次“大系統”的總合,所以,把“The All is mind.”翻釋成:“完整”就是心靈。也就是具有無窮無盡創造力的心智(即梵文“嗡(OHM)”的意思)”。換句話說,心靈也就是“完整”。
不過,特別要提醒的是,“完整”不可能只在“言語”、“思想”、“外在環境”...找到,就像黃帝內經所提到的:“陰陽者,神明之府也。”,每當我們心靈更趨向“完整”時,內心就有說不出的喜悅,看來,“完整”是我們心靈共同的向往,所以,“心靈疆界”技巧就提出:““完整”是心靈的樂土。”這個假設前提。
有關“心靈疆界”技巧的“環境層次”及“假設前提”,已經談太久了,我們暫時就談到這里,下周,我們再換個角度談談“生理層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3875.html
相關閱讀: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感官敏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