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場人流洶涌,看起來好一片繁榮景象。表面上招聘單位形形色色,應聘人員摩肩擦腳。最起碼也應該是供需相宜、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吧。
不然,你看應聘者忽來忽去,腳步虛浮,東看看西瞧瞧,看似胸有成竹,眼中一片茫然。招聘者,守株待兔、觀察來看過去,尋尋覓覓,難見眼緣者。
問題出在哪里?在此拋磚引玉,運用NLP中的“身份”這一概念嘗試剖析一番,個人之見。
“身份”,人與人相接觸時,首先作為招聘者會從第一反應給予對方一個相應的“身份”,這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他是什么樣的個性?他是否適合我們公司?他是否容易與人溝通?是否討人喜歡?……而這些第一“身份”印象往往由第一眼印象決定的。雖然,大量的教育都告訴你:“人不可貌相”“內在美才是真的美”。然而“第一身份”印象產生于人的“潛意識”,是很難通過意識層面的調節徹底改變我們在潛意識中產生的“第一身份”。
作為應聘者,你會面臨著兩個“身份”定位。一、我對自己的“身份”定位,二、我對面試官的“身份”定位。作為供需方的“供方”來說面試者首先是處于劣勢地位的,這個其實跟銷售的原理是一樣的,你就是一個產品,要通過這場“銷售”將自己成功的“銷”給招聘方,實現價值互換。那么,你對自己的定位首先是“求職者”或者“新產品”上面。
那么,作為一個“求職者”,當你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后,你所做的就是要契合你“求職者”的身份。具體就涉及到:
1、你對自己的包裝如何?是否符合一個求職者的身份,許多的求職者的外在包裝實在不敢恭維,不需要你穿名牌,至少先把自己整理利索總可以吧!在某次人才市場招聘活動中,一個男士來到攤位面前,穿著白襯衣,可惜的是只扣了最下面兩顆扣子,你可以想象那是一付什么樣的光景?每一種職位都會有一定的要求,你可以很休閑,但是一定要符合你所看中的職位的基本著裝要求,畢竟,穿什么樣的衣服也是身份的一種體現。一提起保險業,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西裝領帶;軟件業,T棲牛仔褲。。。 每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一些約定的規則,你要想加入這個圈子,就必須符合這個圈子的一些條件。而外在是建立第一印象的核心,我們首先從你的外在上面來給你的一個“身份定位”!
2、你的言談舉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我們的言談舉止上就自然的會帶有自己性格的烙印,作為言談舉止來說,關鍵其實不在于你說了些什么話,更多的在于你的肢體動作,舉止行為;有沒有在對方給你的名片上面亂寫亂畫?你那些不雅觀的小動作,有沒有自我覺察一下?
今天面試你的人,很可能未來就是你的同事,甚至是你的領導,最應該注意的就是一份“尊重”;對于面試官的尊重。你是否有聆聽面試官的發問?還是在自說自話,拼命的講一套自己事先編好的說話?是否有因為不贊同對方的說話而產生爭執的行為?
自然,一個面試官不可能只是憑對你的感覺就決定是否給你機會,但是我要提醒的是,帶給面試官一份好的感覺,會大大增加你成功的機會,畢竟,我們都希望尋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作為我們的同事,而不是去尋找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當你符合了對方對你的身份定位,帶給對方一份良好的感覺,然后通過你的配合,展示出你的專業,提升對方對你的身份定位(準同事),形成契合關系!讓對方將對你的身份定位從一個“面試人員”提升到“準同事”的位置,你的機會就來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3979.html
相關閱讀: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感官敏銳練習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