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許多系外行星探索任務中都以尋找巖質行星信號為主,并且傾向于圍繞類似太陽這樣的G型主序星,這樣的行星更符合具備外星生命并能演化至高級文明條件。
AE Aquarii雙星系統中的白矮星具有不可思議的脈沖特征
相比較之下,白矮星似乎不太可能成為宇宙生命主要的誕生地,作為低質量恒星演化的結果使得白矮星在結束氫和氦的核反應后膨脹成一顆紅巨星,此時紅巨星并沒有足夠的質量支持反應繼續進行,于是外層氣體層逐漸被剝離而僅剩下了核心物質,這就是白矮星。由于白矮星依靠電子簡并壓力進行支撐,其具有極端的高密度,而體積并不比地球大多少。
盡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認為這些“僵尸恒星”周圍可維持宇宙生命可居住區,滿足液態水存在于行星表面,由于白矮星形成時具有極高的溫度,其本身卻沒有能量來源,因此可以不斷向外輻射熱量,研究人員認為維持液體水溫度的過程可達到80億年之久,而我們的太陽系只有45億年左右,如果讓白矮星將熱量全部釋放變得寒冷的黑矮星,那么這個時間可能比宇宙的年齡還長,因此白矮星周圍的軌道環境應該有足夠的時間來誕生宇宙生命,并演化成高級文明。
天狼星B是一顆恒星死亡后留下的核心,其與地球大小對比圖
在最新一項的研究中發現,位于白矮星周圍可居住區軌道上的行星可獲得合適波長的光,可以維持光合作用的進行。至關重要的是,白矮星周圍并不是出現太多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其能量輻射方式與太陽存在不同之處,而紫外線卻可以殺死行星上暴露出來的生命。
根據英國公開大學研究人員盧卡福薩蒂(Luca Fossati)和他的同事們通過一項模擬實驗發現白矮星周圍軌道環境可支持生命的存在。通過假設軌道上具有一顆類似于地球這樣有大氣層的行星存在,并模擬白矮星的各種條件,計算出源于白矮星的光達到行星表面時的能量值,尤其是紫外線波段這種損害DNA并可殺死生命的光線,他們發現紫外波段的光線抵達行星時只有地球上生命接受紫外線的1.65倍,從劑量的角度看,是非常接近地球環境的。
大犬星座的天狼星其實是個雙星系統,其中天狼星B是一顆DA2光譜型白矮星
從目前天體觀測的結果上看,在白矮星周圍似乎多數出現了行星狀遺留物質,并沒有發現完整的星球位于其周圍的軌道上,研究人員盧卡福薩蒂認為這個問題顯得非常棘手,在從紅巨星演化成白矮星的進程中,我們還不知道內側軌道上能否有行星可以幸存下來。因此,科學家認為一旦發現了這樣的行星系統的存在,將對其進行光譜研究,可以從中了解到更多關于這個世界的信息,其中一項新的系外行星探測技術方法可以顯示從白矮星發出的光線經過行星大氣反射后被我們接收到,進一步的分析可以發現這顆行星是否具有云層、陸地以及海洋等情況,就像我們從太空中看地球,可以明顯區分這顆“藍色大理石”星球的外貌組成。
根據東京都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肇川原(Hajime Kawahara)和東京大學由香藤井(Yuka Fujii)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TERRA對地觀測衛星的數據推算出了地球反射太陽光年度變化的情況,由此創建了2D模型圖來對比不同行星表面特征,并與假設中存在于白矮星周圍的行星進行比較。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篩選出真正適合生命存在的系外行星,也可發現各種各樣的宇宙生命棲息場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147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