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四下第十二單元統計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數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十二:統計
第一課時:(折線統計圖)
上課時間:5/17 累計課時:49
內容:教科書p.94~96
目標:
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2、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掌握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標尺確定表示數據的點。
課前準備:例題的圖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1、出示例題圖和統計表,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圖:在收集氣溫。表:可引導學生注意兩個時間的比較,體會繪制時間的確定等問題?炊碇械臄祿。)
2、出示折線統計圖:
統計的結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表中的氣溫情況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表示。
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認識折線統計圖:
1、整體感知:從這張折線統計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指導學生會正確地從圖中讀數據)
提問:與統計表比較,你覺得它的優點在哪里?
(更能清楚地看出溫度的變化情況。)
2、從統計圖的繪制過程了解統計圖的特點:
談話:如果讓你畫這張折線統計圖,你會怎么畫?
(1)橫軸:橫軸上標的是統計的幾個時間,依次是……還要多準備一格,最后是一個箭頭。
如果還要畫一個時間,應該是幾時?為什么?(應該是21時,因為是每隔2個小時統計一次。)
(2)縱軸:縱軸上表示的是什么信息?(是溫度)怎么標的?(加2加2……)
想一想:為什么只標到26呢?(只要比最高溫度高一點點就可以了)
如果是多很多,或是不滿26呢?
(3)描點:依次描出各點并標上數據。(21沒有現成的點,怎么找?……)
(4)描線:要用尺,依次把兩個點連接起。
3、觀察變化情況:
從統計圖中你能找出上升和下降的的區間。
氣溫升得最快的是幾時到幾時?降得最快呢?你是怎么看出的?
4、完成試一試
根據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統計圖。
老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說說從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說說你看了“小紅跳繩前后每分心跳情況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小紅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有什么變化?
2、根據表中的數據,學生獨立完成小明身高的統計圖。
交流檢查。問:這份統計圖和前面的統計圖有一個地方是不一樣的,你知道是哪里嗎?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呢?
(縱軸每5厘米一段,但0~110之間是用的折線,沒全部顯示。因為最小的數據是116,所以只要略小于116可是設置就行了。這樣的設計就更簡便了。所以縱軸上的數據一般是考慮略小于最小值,和略大于最大值!
從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四、全課總結:
說說你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合作收集有興趣話題的數據,嘗試設計成一個折線統計圖。

第二課時:(選擇統計圖)
上課時間:5/18 累計課時:50

教學內容:教科書p.97~9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實際問題,選擇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直觀地表示相應的數據,進一步掌握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
2、讓學生通過查閱報刊資料和調查訪問等方法獲得信息和數據,能選擇適當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數據,能簡單解釋統計的結果或進行簡單的預測。
3、讓學生感受統計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作用,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能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板書)指出:“折”有的學生寫成“拆”
誰能說說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說說我們通?梢杂谜劬統計圖描述哪些信息?
(身高情況,收入的增長,學校學生數的增長……)
2、回憶一下,我們以前還學習過什么統計圖?(條形統計圖)
比如說,我們可以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我們學校各年級的學生人數。(簡單比畫)說說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可以清楚地看出具體項目的數量多少情況)

二、學習例題:
兩種統計圖各有優點,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選擇。
1、分別讀p.97、98上的兩份統計表,讀完后思考、討論:它們分別用哪種統計圖更合適?為什么?
交流:(1)表一用折線,因為更能清楚地看出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表二用條形,能清楚地看出各個城市降水量的多少
(2)仔細觀察橫軸,其實教材已經給了我們暗示:圖一橫軸下的一月、二月……對著的是一根線,只能畫“點”,所以畫折線統計圖;圖二橫軸下的北京、南京……對著的是格子,可以畫直條,所以畫條形統計圖。
……
閱讀“你知道嗎?”,了解有關“降水量”的常識。
2、學生分別完成兩份統計圖。老師巡視、指導。
3、交流:圖一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爬過么?(簡筆畫:陡的、不怎么陡的。)
指出:當連出的線很陡時,說明相鄰的兩個數據變化很大。這張圖里的八月和九月降水量就相差最多。當連的線不怎么陡時,就說明相鄰的兩個數據變化不大,比如說一月和二月。
從圖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老師適當補充)
4、校對填寫制圖日期:有明確統計時間的,一般取后面的一個月;沒有明確統計時間的,可以填現在的時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誰能說出“五岳”?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條形統計圖。
2、這張統計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特殊嗎?(縱軸上帶曲線)說說這是為什么?
完成統計圖,說說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估計2001、2002年他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有多少元嗎?
指出:根據統計圖,我們可以做一些預測。

第三課時:(練習八)
上課時間:5/19 累計課時:51
教學內容:教科書p.100、10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明確兩種統計圖的異同,能正確選擇合適的表達方法。
2、在練習中,進一步發展統計意識,能熟練地通過統計圖(表)讀懂相關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兩種統計圖的區別:
1、昨天有同學在做回家作業的時候問老師個問題,有一題到底是選擇用折線統計圖還是用條形統計圖?我們先分析一下這兩種統計圖究竟有哪些異同呢?
板書:折線統計圖(變化情況)
條形統計圖(數量多少)
2、具體而言,折線統計圖是為了表達同一事物,不同時間內的變化。
比如說:為了表示老師工作以的收入變化,我們就可以選擇用折線統計圖,(簡單比畫)從這個折線統計圖中,你們能感受到什么?(老師的收入在不斷增加)
你還能選幾個合適用折線統計圖表示的話題嗎?
(可能會有某生的身高、體重、一天的溫度變化等)
結合學生的舉例,強調:同一事物,不同時間
可能會有學生會講到某生運動前后的心跳情況,補充問:如果老師要調查這一個組6個同學的心跳情況,也用折線統計圖合適嗎?為什么?
3、指出:6個同學的心跳情況彼此是獨立的,不會互相變化。所以應該用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適合用于“不同事物,同一時間”的統計。
也請你說幾個適合用條形統計圖表示的話題。(老師做適當的評價)
板書成:
折線統計圖(變化情況) 同一事物,不同時間
條形統計圖(數量多少) 不同事物,同一時間
4、補充:兩種統計圖縱軸上的預設也是不相同的。
(以統計心跳為例,板書橫軸)引導學生區別兩種橫軸的不同。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看折線統計圖,完成表格。注意單位:萬輛
完成書上的問題:2002年私人擁有汽車的數量比1997年增加了多少萬輛?
你還知道了什么?
2、根據統計表完成折線統計圖。
先請學生觀察縱軸上每一格表示的數量,再請幾個可能有困難的學生依次說說是怎么找到這些具體的數據點的?(教師巡視指導)
根據畫好的統計圖,說說平平體重的增長情況。
3、根據統計表完成第3題的統計圖練習。
注意檢查學生數據點是否找得準確。ww
完成后,讓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注意單位“億人次”
解釋“人次”(可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說)
比如作業尚未交的學生中,語作業:……,數學作業:……,英語作業:……
其中有這幾個同學都是重復了,他幾樣作業都還沒交。所以在統計人次的時候,他一個人就有3人次。今天缺交作業的人有×人,但缺交作業的人次是×人次。
4、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三、布置作業:想想做做第4題

第四課時:(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上課時間:5/23 累計課時:52
教學內容:教科書p.102~10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折線統計圖等統計方法與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2、進行相關的環境教育,從小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要聊聊我們的生存空間,你知道影響我們生存質量的自然條件主要有哪些嗎?
(依次板書:空氣、水、樹木……)
簡單介紹老師自己寫的一篇blog:天賜童年——捉魚
現在大家吃魚,一般都是從菜市所購,偶爾也會到魚塘捕捉。
回憶我的童年,總覺得捉魚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雖然說是女孩子,但天性頑皮,總喜歡跟著哥哥的后面去看、去學。
春天的鯽魚會打氣,哥哥會把自制一個個網兜藏到水草下面,第二天一早,總能從那兜里倒出不少活蹦亂跳的魚兒。
水橋縫里藏著塘鯉魚,有一次小伙伴在洗手的時候突然一聲驚叫,原他的小手被一條魚咬住了,情急之下,拼命甩,才算是魚口脫險。后大家七嘴八舌地把這事報告給大人,大人哈哈一笑,說:真傻,應該把它甩到岸上,就可以蒸一碗塘鯉魚燉蛋。很多年后,另一朋友介紹另一方法:當塘鯉魚媽媽產下子后,用手去掐那子,會發出清脆的聲音,魚媽媽聽見聲音就會跑出咬人,就可以順手把它捉住了。(可惜只是聽說,沒機會嘗試。)
夏天常有暴雨,天上下雨,地上到處水汪汪,好動的鯽魚又要開始運動了,它們從河里掙扎到了岸上的稻田里。雨停后,稻田里過多的水嘩嘩嘩地流回河里,此時,只要在稻田里開個流水口,缺口處套上袋子,魚兒們又會傻傻地自投羅網。
夏天天氣炎熱,魚兒們會成群結隊地游玩,而且緊貼水面,男孩子們便會拿著魚插,總能有收獲。
撐一條船,拼命搖晃船身,船邊的魚竟然會慌不擇路地跳到船里,一如“守株待兔”……
拿個絲網,從河這邊張到河那邊,只要有魚游過,總是不能幸免。還有一種是專門抓大魚的大網,要通過轉動轉軸,才能把網牽上牽下,遺憾的是,當年年少的我只能等主人不在的時候偷偷去搖幾把,更可氣的是,偌大的網中從不曾有過象樣的魚。
洗碗的時候,水橋頭多的是爭食米粒的小小魚。為了一口食,早忘了戒備的心,所以隨便拿個碗一舀,就可以舀到n條。家里的貓兒是聰明的,早就守在一邊,順手把碗里的小小魚帶水往岸上一倒,那貓便“喵嗚,喵嗚”吃個開心。
……
童年捉魚,一直是記憶中絕好的活動,所以長大之后,也多次到曾經熟悉的河灘,可真應了“物是人非”。偶爾也會拿著魚桿戴上帽子守著,可卻怎么也找不到那份痛快!
真正的快樂是天賜的,是花再多的錢也買不的。短短的二十年,我們再也找不到那份快樂,也就更覺得它的美好。
是美好的回憶。更是深深的惋惜。

二、讀懂教材上的統計圖:
1、人口和環境是影響我們生存空間的重要因素。閱讀下面的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圖一:指名學生讀讀數據,注意要讀成“12億5786萬人”……說明了我們中國的人口還在增長。
也可多提供一些解放初的人口數據,簡單向學生介紹有關中國人口增長的基本情況等。
圖二:現在的河道被污染,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問題,而且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上周,老師住在蘇州的一家飯店,前面就是一條河。蘇州素有“水天堂”的美譽,但那條河中散發的是一股股的臭味。河道的污染有自生活污水,也有工業廢水,不加以管理,就造成現在的模樣。
圖三、圖四:如果說前面兩張圖是數據越大越不好,那么下面這兩張,應該希望數據越大越好。為什么?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做了哪些有益的事呢?
2、影響人類生存空間的因素還有哪些?簡單交流。
3、布置課外的查找資料作業:
p.104、105上的四份統計圖。地區就近,可選吳江或蘇州。

三、全課總結:
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想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46434.html

相關閱讀: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速度、時間、路程練習課
給小學數學教師出一個有助于提高學生心算能力的點子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導學案
四年級數學植樹問題(二)教案及練習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