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等式性質1課時2設計教師
目標設計1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2能用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應用意識.
方法設計小組合作法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景:
出示珍稀動物金絲猴情景圖
二、小組合作
我們可以借助天平研究。
三、那么天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天平會如何呢?1.數學信息:金絲猴的數量從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
學生觀察信息,提出問題
2.解決問題
根據這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問題出示:2004年比1993年大約增加了多少只金絲猴
學生交流:
1993年只數+增加的只數=2004年只數
字母表示:600+x=860
3.怎樣求x呢?
小組合作,分組實驗,左右盤放相同重量的物體, 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后方程兩邊各放上相同質量的砝碼10克,發現了什么?
生得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生自己交流,體驗。
得出: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最好讓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讓生自己感受,在充分體驗后提升。
關注學生參與操作,觀察,試驗活動的積極性和歸納概括能力。
可以放手讓生自己體驗
榮成市實驗小學 四 年級 數學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互動設計
四、能用剛才的思路解決600+x=860嗎?
五、同學們能解決出:2004年白鰭豚的只數嗎?
六、自主練習
七、總結師生共同解決,加深印象。
總結: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生做自主練習1,2ww
板書設計 等式性質
1993年只數+增加的只數=2004年只數
600 + x = 860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課后反思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把方程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不僅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概念,還要會判斷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學生對方程的后繼學習與思考,注重知識的滲透。如后面學習的等式的性質、用方程解應用題等等。
課堂上我讓學生根據創設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幾乎提不出表示兩者之間關系的問題,都是些求未知數的問題。這時教師就直接出示要求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先找等量關系式,我發現只有極少數孩子能找到等量關系。由于找等量關系式教材中第一次出現,學生不知道從哪入手。學生思考討論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也沒有結果,我就引導著學生進行分析信息,找到了等量關系。找到了等量關系式,再列含有字母的式子就簡單多了。
為了讓學生弄清楚方程與等式的關系,我通過天平的演示,讓學生理解等式的意義,學生很容易根據天平列出算式。然后教師指出,我們剛才列出的這些式子都叫等式,在這些等式中,你們又發現了什么?學生很容易得出兩種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數的等式,一種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后通過練習判斷哪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最后,讓學生用畫圖的形式表示出等式與方程的關系,教材中沒有出現這個內容,但我補充進去了,我覺得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本節課從課堂整體看,大部分學生思維比較清晰,會表述,但也有部分學生表述不清,發言不夠積極?矗n堂教學還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作為教師,還要多想些辦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53507.html
相關閱讀:速度、時間、路程練習課
給小學數學教師出一個有助于提高學生心算能力的點子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導學案
四年級數學植樹問題(二)教案及練習題
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