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活動中既是積極能動的主體,同時又是受客觀規律制約的客體。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應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然而,在活動中幼兒并不會自發地發展。《綱要》在語言領域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中,幼兒的心情自然是舒暢愉悅,活動氛圍也顯得輕松自在。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取的教育資源,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幼兒帶著問題與老師共同的理解故事內容。同時以問題前置作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引領幼兒邁入故事的情境之中。
首先,活動我以小石頭借腳為線索,在猜猜聽聽說說演演中,調動幼兒主動學習語言的熱情,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話可說、想說、樂說、會說,讓孩子真正成為語言活動的主人。根據小班孩子直覺行動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采用邊猜邊講的方法,讓幼兒在傾聽、學說對話中,大膽猜測故事的發展情節。小石頭沒有借到腳心情怎么樣呢?幼兒回答“不開心、傷心”“那怎么辦呢?”“我們來幫助它”最后如果你是小姑娘你想石頭寶寶去什么地方?幼兒的回答是:“帶石頭寶寶到草地上做游戲”、“帶石頭寶寶到我家里去玩”、“帶石頭寶寶去水池里洗澡”等等,幼兒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幼兒多通道參與活動,通過動作進行表演、幫助幼兒理解小石頭的不同心情,活動達到的預期效果。
通過問題前置、傾聽故事的第一部分,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同時出示小雞、小貓、毛毛蟲等圖片,讓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習小石頭和小雞、小貓、毛毛蟲之間的對話,幼兒都能積極互動。在猜測和傾聽故事的第二部分后我又提問:小姑娘怎么做了,小石頭有沒有長腳?幼兒能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回答。最后讓幼兒完整地傾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小石頭實現愿望的喜悅之情。
語言活動《彩色兔》反思
教學活動一《醒來的驚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47703.html
相關閱讀:《關愛身邊的殘疾人》教學反思
中班口語運用《勇敢的小傘兵》教案與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小熊過生日》課后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小球站穩了》課后反思
中班歌唱活動《鴨子上橋》反思性說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