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特別》雖是周二的教學內容,但我覺得這堂課相當地有趣,有延伸教學的必要,因為從孩子們的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雖然知道“我”和“別人”不同,但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特別”,更無“我很棒,我也有好多優點”的意識。因此,利用下午游戲后的時間,我組織了一次“我特別,我能干”的討論活動。
所思所悟:
《我很特別》是從外形入手感知“不一樣的我”,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在活動中,我發現到幼兒只是從眼睛、臉型、身高、穿的 服裝比較出不一樣的地方時,我就讓幼兒再次照照大鏡子,進行比較,結果這一次,幼兒在交流時,發現了自己和朋友許多不同之處,有的說:“我們的皮膚不一樣。”有的說:“我們的說話聲音不一樣。”有的說:“我們的手不一樣,我的大,他的小。”也有的說:“我們的耳朵不一樣,我的耳朵大,你的耳朵小。”就這樣,統計的結果是自己和好朋友之間有二十多處不一樣。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平時未曾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時,他們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在活動中,觀察的重點從粗略引向細微,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要求,也有利于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
在初步了解自己和別人身體特征等不同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自由說說平時最喜歡做的事,讓幼兒自己進行對比,這一下,孩子們各自的優點馬上突顯出來了:有的能幫爸爸、媽媽到門口的下店里買東西,特別是能點清媽媽給的小鈔票,從未錯過;有的孩子能說好多的廣告詞,流利的很;還有的幼兒說自己長大了,每天照顧自己家的小狗,給小狗洗澡……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對6、7歲的孩子來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別是當大家都投來羨慕的眼光時,孩子們心中涌起的是自豪和滿足。
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自己和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讓我發現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閃光點。教學活動讓孩子們收獲了,更讓我收獲了!
“我是小小采購員”活動之我見
《豆豆和爸爸去旅游》教學分析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48379.html
相關閱讀:《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