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開展下來也發現幼兒參與度是比較高的,每個幼兒都收集了材料,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對于這個活動有濃厚的興趣,不斷的新增卡片的種類與數量,收集工作一直沒有停止,但是也有些幼兒對于這個卡片的興趣相對比較弱。
游戲過程中幼兒對于卡片中的游戲卡片特別感興趣,課間活動等時間很多幼兒都喜歡玩游戲卡片,幼兒在一起游戲的時候增加了相互間的交流交往,游戲卡片多數都是需要分組合作的,所以也增強了幼兒之間的商量合作。真正要體現兒童博物館的價值還需要延長活動時間,區域游戲和角色游戲中已經投入使用,從材料的挖掘上深入也可以開展多次集體教學活動,活動分開設計,幼兒五大領域內容都可以設計開展,真正體現有效和價值。
以下是初次開展的集體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1.前幾天,我們全班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把家里收集的卡片帶到了幼兒園,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教師隨機拿出卡片,這是誰的卡片?你的卡片從哪里來?它是什么卡片?有什么用處?它是什么樣子的?卡片上有什么圖案?你們喜歡這些卡片嗎?
(二)幼兒分組觀察討論
1.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討論卡片的外形,內容、作用等。
2.教師分組指導
(三)集體交流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過卡片了,現在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觀察了什么卡片?
2.有哪些小朋友觀察了和他一樣的卡片請舉手,請你說一說,你觀察到什么特別的地方?
3.你們見過這個卡片嗎?它和其他卡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原來它是從包裝盒子上剪下來的圖片,你能說出它是什么形狀嗎?這種沒有規則的形狀我們叫它不規則形狀。
(四)集體交流制作分類標記
1.卡片實在是很多,這樣看起來太亂了,我們可以怎么辦?那我們一起來給卡片分分類吧。
2.按形狀分類我們可以分為什么?你觀察到了哪些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小動物形狀、不規則形狀等)教師按照幼兒說的形狀畫出標記。
3.按名稱可以分為什么?(標價牌、銀行卡、會員卡、彩票、門票、游戲卡、剪貼卡等)
4.按圖形內容可以分為(植物卡、動物卡、交通工具卡、房屋卡、地圖、等)
(五)給卡片分分類
1.教師出示畫好的分類標記,請幼兒快速舉起手中對應的卡片,比比誰舉得又快又正確
2.把標記貼到籃子上,請每一組幼兒把桌子上的卡片送回家。
(六)游戲結束
卡片的種類數量十分多,分類的方法也很多,按照卡片的材料我們還可以分為紙質、塑料、金屬等。你們喜歡玩卡片嗎?那下次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卡片好嗎?小朋友們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先玩起來,到時候我們和朋友一起分享玩卡片的經驗。
大班科學活動《吹泡泡》活動反思
藝術活動《郊游》第一課時活動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06245.html
相關閱讀: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