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品讀故事,通過村民的變化理解故事蘊含的深意,知道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2、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愿意在幼活中付出和與人分享。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這幾天可真冷啊,要是能喝上一碗美味的熱湯該多好啊!哎,對了,你喜歡什么湯?
幼:介紹自己喜歡的湯。
師: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湯,酸的甜的咸的辣的,但有一種湯大家一定沒喝過,那就是石頭湯。
師:你一定很奇怪,雞蛋能做湯、絲瓜能做湯,石頭怎么能做湯呢?石頭湯什么味道?石頭湯到底是什么?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繪本(課件:石頭湯)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去故事里找答案吧!
二、品讀故事
1、感受村民之前的行為表現
師:有三個和尚,名叫阿福、阿祿和阿壽,他們外出旅行時來到了長城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莊,我們來認識村莊里的一些人。
觀察他們的表情與眼神,他們是一群什么樣子的人?
引導幼兒挖掘人物內心,找同他們各自的特點:自私、冷漠、孤獨、。
師:對,村民們長時間過著艱苦的生活,所以他們的心腸變得很堅硬,不相信任何人,不接納任何朋友,村里的人很少來往。
師:所以和尚們進村時他們是怎樣做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幼1:關上門和窗戶。
幼2:他們不想招待他們。
幼3:他們不想給和尚們食物。
師:和尚是怎么做的呢?繼續講述故事。
2:感受村民的行為變化。
師:觀察畫面,小女孩與媽媽的對話被誰偷聽到了?
幼:鄰居。
師:他們用什么們的表情看著母女?
幼:懷疑、冷靜
師:他們相信小女孩的話嗎?
幼:不相信。
師:你覺得他們的石頭湯會好喝嗎?
幼:不好喝。
村里人一個接著一個走出家門,想看看石頭湯到底怎么煮?繼續講述故事。
重點抓住下面二個環節:
A秀才回來時除了拿著鹽和胡椒粉,還有一點別的東西。
B婦人說“我家可能有!不過只有幾根。”回來時捧著許多胡蘿卜,多得都快抱不住了。
<<<12>>>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27402.html
相關閱讀: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