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強調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故事是語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周三我執教了一堂故事活動《面包房里的貓》在運用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深切的體會到了故事的魅力,也總結了一些感觸較深的經驗。
一、 自主閱讀,猜測故事內容。
出示掛圖孩子自主閱讀故事,教師啟發幼兒進行講述。在閱讀后孩子的講述內容:貓生活在面包師的家里;貓越變越大,房子里也住不下了;貓走在路上把路也堵了影響了交通;貓為大家做了一座橋讓小動物們出行方便。
二、傾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當我把故事講給孩子聽后,孩子很快發現:前三張圖片的內容基本相同,可是第四張圖片內容的理解出錯了,原來貓躺在河上不是做橋的而是為了擋住涌向城市的洪水。幼兒自主講述的過程不但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故事的興趣,而且這種形式對大班孩子的觀察、思維、理解力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挑戰。
三、鼓勵幼兒進行辯論矛盾焦點。
大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和辯駁別人的傾向了,所以當故事中有矛盾沖突點時,我給予了他們辯論的機會,最終孩子的辯論分為兩派:認為莫格變大是好事的說: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保護人們。
認為莫格變大是壞事的說:莫格會影響交通,會把房子撐破,會把別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通過辯論這種互動形式,孩子們了解了對方的理由,給了自己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讓孩子們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傾聽分析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同時也讓孩子看待問題也變得更為全面了。
四、鼓勵幼兒積極創編故事。
抓住莫格變大的特征,鼓勵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變大的莫格還會遇到那些事情,它會怎么做?孩子創編的內容很有趣、也能夠把握住莫格體形的特征合理創編:變大的莫格為面包師傅捉到了更多的老鼠。變大的莫格幫大家抓住了小偷。變大的莫格幫有困難的小動物做了好事。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激活幼兒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促進主體發揮,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41579.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