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會主動接近,喜歡操作擺弄,探索其中的奧秘。打擊樂器的不同聲音特質常常能吸引孩子們樂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構建總能激發幼兒廣闊的想象!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既要注意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及興趣特點,結合他們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選擇了大象和蚊子這兩種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態上有著巨大反差的動物,將生動有趣的故事人物與樂器的聲音、節奏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幼兒對樂器的演奏欲望。對于小班幼兒來說 “玩”是他們最大的樂趣,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尤其是面對小班幼兒,我們更應該“寓教于樂”,將游戲貫穿始終,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其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從故事引導情境創設—出示樂器主動探索—肢體感官模仿體驗—樂器演奏、游戲表演,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身心全面發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樂器:刮琴、小鼓、手鈴,感知其強弱、快慢的聲音變化。
2、通過故事,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樂特質,了解角色與樂器演奏的匹配關系。
3、愉悅的進行音樂游戲活動,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①打擊樂器:刮琴、小鼓、手鈴。
②背景音樂:舞曲鏈接——小白兔與大黑熊 野蜂飛舞 滑稽舞曲。
、劭繅|一個:幼兒人手一對手鈴。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入場
師:寶寶們,跟著我一起去玩吧!——師生聽音樂做動作愉快入場。
二、認識樂器刮琴、小鼓、手鈴,感知其聲音特點
1、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位小客人,他們是誰呢?
2、逐一出示樂器:刮琴、小鼓、手鈴,引導幼兒認識,通過傾聽樂器發出的聲音,感受其不同的音樂特質,并跟隨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鈴跳舞。
三、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人物與樂器的對應關系
1、教師講述故事《大象與蚊子》,在講述過程中,通過小鼓輕聲敲擊表示大象在慢慢的走路,重聲敲擊表示大象生氣的跺腳;;手鈴的搖動輕重表示蚊子的越來越多;刮琴表示大象在不停的甩尾巴趕蚊子等等,展示刮琴、小鼓、手鈴在故事中所體現的系列人物匹配關系。
2、提問,進一步明確樂器所表現的聲音形象。
<<<12>>>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63061.html
相關閱讀:小班音樂游戲:牧場的小奶牛
小班音樂:大雨與小雨
小班音樂活動:小鴨嘎嘎
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 乘白云蕩秋千
小班音樂:會跳舞的跳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