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班語言活動《小烏龜看爺爺》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班教學反思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小烏龜看爺爺》是中班主題活動“快快慢慢”中的一節語言課,講述了小烏龜背著蘋果樹看爺爺的故事。我在準備時將活動目標定位于:1、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2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生的趣事,體驗角色之間的親情。

首先從準備看,我準備了三幅掛圖,嘗試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發現蘋果樹的變化,發現途中一年四季的變化。但在執教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觀察還不夠到位,對于蘋果樹的變化是了解了,但對于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還不了解。所以,在準備上我欠缺了考慮,沒有對幼兒的反應及時作出反饋。另外,教師可以自己制作一張將四季的變化圖,讓幼兒將春夏秋冬看得更清楚。

再者從過程看,我是讓幼兒先觀察然后提問的方式進行的,孩子們基本上能回答我的問題,當問到小朋友從哪看出小烏龜走的很慢的時候,幼兒可以說出因為蘋果樹結果了,時間很長,但是孩子們并沒有理解這是為什么。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語言講述上,因此對幾個問題的引導都忽略了,沒有很好地與幼兒進行互動,當孩子說道:“小烏龜用了很久很久的時間到了爺爺家”,在這里,我就可以繼續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在情感的升華上,也不夠到位,只是簡單地將故事講完了,但沒有將實際蘊含的意義傳達給幼兒,就是親人之間的感情,孩子們沒有很好地理解。

語言活動中,對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整個活動下來,理解蘋果樹的變化,是本次活動的關鍵。我覺得讓孩子觀察到四季的變化不僅僅是讓孩子感受到小烏龜爬得好慢,而是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從小烏龜的家到爺爺的家需要走那么長的時間,路途好遙遠,但小烏龜還是不辭辛勞背著沉重的蘋果樹到爺爺家,可以體會到小烏龜是那么愛爺爺,那么關心爺爺。其實蘋果樹的變化也是凸現了時間很長。因此,這兩個關鍵的信息是不能省略的。

對本次活動來說,因為故事的情節簡單而不是很新奇,教師大可不必一幅一幅來說明,是否可以讓幼兒自己先看,然后集體討論看不懂的的地方;或者四幅圖整體呈現,幼兒可以通過對比來發現故事情節的變化;也可以第一幅和第四幅先呈現,讓孩子可以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合理開展想象。至于哪種方式更合理,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實際的活動來驗證。
一.教學背景 這是一個中班的語言教學活動,由百花藝術幼兒園的青年教師執教。水果是幼兒較為熟悉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能看到并且也吃過,可以說教材內容貼近于生活,給教學帶來了方便。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讓幼兒重點學習“我用┅蓋┅”讓幼兒擴展想像,發散思維。

二.案例描述

(1) 觀看課件,讓幼兒觀察水果屋,直接引出課題。

老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

A幼兒:這是水果。

B幼兒:這是房子。

老師:它漂亮嗎?你覺得哪里很漂亮?

A幼兒:這里的蘋果很漂亮。

B幼兒:葡萄很漂亮。

C幼兒:西瓜很漂亮。

D幼兒:香蕉。

(2)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老師:你知道這么漂亮的水果屋是誰蓋的嗎?(請幼兒觀看課件)

老師:誰來說說看這水果屋是誰蓋的?

A幼兒:熊媽媽。

B幼兒:小熊。

老師:他們為什么要蓋水果屋。

A幼兒:他們沒有地方住。

B幼兒:要放水果。

2、重點學習“我用┅蓋┅”的句子

老師:熊媽媽是怎樣蓋房子的?

A幼兒:用蘋果蓋屋頂。

老師:怎樣的蘋果?

A幼兒:紅紅的蘋果。(教師馬上補充“蓋屋頂”)

老師:用什么蓋墻壁?

B幼兒:用紫紫的葡萄蓋墻壁。

┅┅┅

(3)幼兒裝飾水果屋。

1、教師:熊媽媽蓋的房子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蓋房子。

幼兒齊答:想。

教師:你們看后面有好多房子,現在他們不夠漂亮,小朋友把它們蓋的更漂亮好不好?

幼兒齊答:好。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自己的意愿裝飾房子。(教師來回指導)

(4)集體交流。

1、教師:小朋友蓋的房子真漂亮,我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用用┅蓋┅

2、幼兒回答。

三、分析:

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他的發展與孩子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是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注意差異、尊重孩子的個性。教師要始終把握好自己是啟發者、引導者、參與者、欣賞者這一身份,讓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師生平等對話,讓每為幼兒在感受的過程中,發展能力。

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次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這個活動教師所執教的是本班的幼兒,對它們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比較了解。教師和幼兒在對話時總彎下腰,和幼兒在同一水平面,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融洽了感情。在活動一開始就請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以簡單的問答形式展開,放松了幼兒的情緒。

(二)給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感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這個活動一直圍繞水果展開,幼兒這方面的經驗很豐富,在這個活動中幼兒應該是很樂意說的,這時教師要關注每位幼兒,為每位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滿足它們的需要。在活動中教師提問的面較廣,基本上能關注每位幼兒,在幼兒做出回答后能給予積極應答。教師在活動中的積極情緒,更是能調動幼兒的情緒。
《小烏龜看爺爺》是一節中班語言活動課,我結合我班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將目標定為:1. 通過蘋果樹的開花、結果感知小烏龜行走緩慢的特征。2. 體驗小烏龜給爺爺帶來快樂的情感。為了達成目標我將活動環節設為三部分,首先是出示小烏龜模型,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再出示掛圖,結合掛圖看看講講來理解故事內容。最后完整欣賞故事,挖掘故事深層寓意,引導孩子感知由于小烏龜走得慢,在到達爺爺家的時候,背上的蘋果樹都開花結果了,并體會爺爺的愉快心情。

在活動中,孩子的參與性還算積極,對小烏龜看爺爺這個故事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能基本知道故事中發生的事情。但對于目標的達成還是有問題。大多孩子還是只知道小烏龜到爺爺家的時候蘋果樹開花結果了,但并不能把這兩件事聯系起來,不能感知因為小烏龜爬行緩慢導致在到達爺爺家時蘋果樹都開花結果了。我想可能是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沒能面對全體幼兒。每當提出一個問題后,我就挑選一個小朋友回答,當這位小朋友回答正確后我就繼續將活動進行下去,而沒有再多問問其他幼兒,讓其他幼兒能有更多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忽視了其他幼兒的理解情況。由此導致最后只有小部分幼兒理解故事寓意,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大部分幼兒只是初步感受了這個故事。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要更好更全面的觀察幼兒,不僅是全體幼兒,更是個體幼兒的全面發展。

而后在與領導的研討中,領導對我的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她指出:我在講述、表現《小烏龜看爺爺》這個故事的時候,表現力還不夠,講得稍快了一點,孩子們不能從我的表述中感知小烏龜行走的緩慢。指出我應該在表現故事時,突出小烏龜爬行的慢。指導我應該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地表演小烏龜慢慢地、慢慢地爬行。將小烏龜爬行“慢”這個特色反復強調,給孩子留下強烈的印象。這樣,在孩子們后面感知小烏龜爬到爺爺家時蘋果樹開花結果的原因時就更容易了,更能把小烏龜爬行慢與蘋果的成熟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達成目標。在與領導的研討與交流中,我更學習到她們對于孩子、對于課的熱情和專業。比如領導在交流時說道:“這個故事是相當優美的,有小動物,樹的變化,親情等融會在一起構成一幅優美的畫面。”、“你覺得通過這課,孩子們提高了什么?”這些話都讓我反思。以前我備課上課只是按照預定的計劃有條有理的備課,機械化地制定著目標,整個過程非常理性。但領導的話啟發了我,突然讓我體會到故事的美、孩子世界的童真與有趣。深刻的意識到通過一節課應該讓孩子提高些什么。以前其實這些道理都懂,但卻都停留在腦海里的理論階段。實行起來又是另一番做法另一番體驗。所以通過這節課的實踐與領導的研討,我受益匪淺。不僅從教學的方法上,更是從作為教師的態度方面我都得到了提點和轉變。我深刻的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我會繼續努力,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98051.html

相關閱讀:中班歌唱活動《鴨子上橋》反思性說課
《關愛身邊的殘疾人》教學反思
中班口語運用《勇敢的小傘兵》教案與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小熊過生日》課后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小球站穩了》課后反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