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嘗試辨識反復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并用肢體動作表現該樂句。
2.能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彩色紗巾、音樂、事先在黑板上畫好圖譜、粉筆一支。
活動過程:教師活動一、導入:出示玩具小兔子,引出音樂。
1.出示玩具,講解故事。
2.播放音樂,說明要求。
師:這段音樂是快快地、還是慢慢地?聽過之后感覺怎么樣?
二、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
1.幼兒欣賞樂曲(師幼一同欣賞樂曲,教師隨音樂節奏輕微擺動身體,當出現"咿呀咿呀呦"樂句時,教師與幼兒目光交流、呼應。)2.提問:這段音樂是快快地、還是慢慢地?聽過之后心情怎么樣?(開心、快樂)3.幼兒再次欣賞樂曲,在固定句式出現時揮揮手說:"我在這兒呢!"4.提問:小白兔是在什么時候出來打招呼的?它說了一句什么話?
5.根據圖譜尋找固定樂句出現的規律。
6.聽音樂拍打節奏。
7.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二、游戲,進一步鞏固節奏。
1.小兔子在森林里躲來躲去,發現森林的樹枝長得太長了,需要修剪一下,誰愿意來幫小兔子一起來修修小樹枝?
2.師幼手持紗巾坐在位置上,聽音樂,在固定樂句出現的時候來回拉動紗巾,以表現修剪樹枝的情景。
師:我們一起聽音樂來修修樹枝吧!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速度快一點修。
三、教師高舉紗巾并抖動,以表示蓮蓬頭,幼兒自然聚集到教師身邊,并將手中紗巾團成團變成小浴球,和教師一同隨音樂表現洗澡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幼兒活動幼兒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
幼兒欣賞樂曲,找出樂曲中一句比較特別樂句,并請個別幼兒學一學。
幼兒說一說這段音樂給自己的感受。
了解樂曲的句式,并進行相應練習。
幼兒思考問題,并請個別幼兒并回答。
幼兒觀察圖譜,找出固定樂句出現的規律。
用身體動作表現樂句。
請個別幼兒來表演修樹枝的方法。
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相應練習,把紗巾當成鋸子,在固定樂句出現時拉動紗巾,鞏固節奏。
把紗巾當成小浴球,在固定樂句下做搓洗的動作,跟著音樂表演洗澡的情景! ≡O計意圖玩具小兔子是幼兒比較喜歡的,通過故事,創設了一個幼兒喜歡的情境,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幼兒在欣賞中,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樂曲的特別之處,鍛煉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感受樂曲后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鍛煉幼兒膽量的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練習,讓幼兒把握好樂句出現的規律,為后面的表演作鋪墊。
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在直觀的圖譜幫助下,找出樂句出現的規律,在音樂伴奏下打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能更好地掌握音樂的節奏特點。
在相應的情境中進行游戲,激發幼兒對游戲的興趣,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幼兒的表演幫助其他幼兒掌握游戲的方法,并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樂曲節奏。
在歡快的情境下與幼兒互動,拉近師幼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在歡快的氛圍下結束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43286.html
相關閱讀:小班音樂:大雨與小雨
小班音樂活動:小鴨嘎嘎
小班音樂:會跳舞的跳跳糖
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 乘白云蕩秋千
小班音樂游戲:牧場的小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