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感覺孩子們對這個活動肯定會很感興趣,因為我們已經上了主題活動“走進小學”,孩子們從多方面接觸了小學,而且還每天背著書包上幼兒園,所以我充滿了信心。結果當課上完之后,我還是覺得非常不滿意。我認為,這節課雖然基本完成了活動目標,但在活動過程中,還是存在許多不足:
首先,沒有較好地估計到幼兒的反應。當讓孩子們在整理書包的時候,孩子們雖然能較好地區分哪些東西必須帶,哪些東西可以帶,哪些東西不能帶,但是,當孩子們拿出書包里的玩具時,部分自控能力較差的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到了玩具上,雖然我及時讓孩子們將不能放進書包的玩具集中到教室前面,但部分幼兒的注意力已經分散了,影響了后面的教學。
其次,讓孩子們操作的部分太多,以至于孩子們一直處于興奮狀態,所以不能及時安靜下來,影響了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如果適當減少幼兒集體操作,請個別幼兒進行示范,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最后的一個環節是整理書包比賽,在設計這個環節時,我設想好了,根據活動情況而定,如果時間足夠,就進行這個環節的活動,反之就取消。所以當最后我看到時間不多的時候,我就取消了這一環節。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自控能力還很差,所以當看到許多的玩具時,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到了玩具上,我沒有較好地估計到這一點,這也是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我想這也是孩子們進入小學將面臨的一個問題,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還要加強這方面教育,讓孩子們以更好的狀態走進小學。
在《我的飛機開始飛》活動中,幼兒主要從游戲的玩耍中學習短句,在應答中提高孩子們語言的表達能力。對于托班的孩子來說,他們主要以模仿成人說話為主,通過反復地模仿發出同一詞或短句。因此,在對幼兒說話時,教師的語氣要慢,不易過快,口齒要清楚,發音要正確,并可以配上相應的動作和手勢來幫助幼兒理解與增強學習的興趣。
對于幼兒期的兒童來說,語言能力是指聽、說、讀、寫的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又是幼兒智力發展的又一重要標志。對于剛入園的新生來說,他們還不習慣在集體中聽老師講話,不認為老師對大家講話也就是對他講話。如:活動中,我說:“飛到小朋友哪里去。”經常會有很多小朋友沒有反映,幾名老生的反映就強多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就盡量采取多種方式,以個別、小組、再到集體的形式,讓幼兒逐漸慢慢地接受老師發出的各種指令,快樂地融入到各項活動中來。
另外,幼兒的語言發展還滲透在日常的生活中。如:穿衣服時,我就教幼兒學說衣服各部分的名稱。吃飯時,也可讓幼兒先說說飯菜的名稱。游戲時,引導幼兒相互交流。這樣,即可使幼兒理解語言,又可以利用老師的語言調節幼兒的行動,還有助于增進師幼的情感。
5月31日,大三班的李老師執教了一個大班綜合活動《月亮象什么》。
李老師借助小動物圖片講述:“小狗希望月亮是面粉做的,月亮變成了園園的烙餅,吃起來很香很香;小豬希望月亮是金子做的,這么大的一塊月亮金幣可以買好多好多的東西;小鴨希望月亮是清水做的,清清的月亮池塘可以在里面快樂地游泳……”李老師親切深動的語言把幼兒的注意力都引到了小動物的希望之中,因此在后面的提問中,幼兒一下子就能講出描寫小動物的想象的語言。而且說的話很完整。當李老師讓幼兒說說:“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做的時候?”
幼1:星星做的,顏色一樣;
幼2:房子做的,變得很漂亮;
幼3:橡皮泥做的,可以捏很多很多的玩具;
幼4:花蝴蝶做的,變得更漂亮;
幼5:用布來做;
幼6:面粉做月亮好;
幼7:小花做的,小花做的月亮很漂亮;
幼8:彩色紙做的;
幼9:太陽做的,可以亮的
幼10:愛心做的;
幼11:彎彎的小電燈做的,會發出黃黃的光。
最后李老師讓幼兒把自己的想象畫下來。
整個活動以語言學習為特點。課后我們分析還是分出學科設計成語言活動比較好,作為公開課安排讓幼兒畫的環節在時間上花費太長,可以把這一環節作為延伸活動。
在前面的部分幼兒學說老師示范的語句很完整,可到后來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象這一環節,幼兒的思維表現得不夠開闊,我們查找原因,覺得在老師引導讓幼兒說之前應該給幼兒一個思考的空間,在這里停留一分鐘的時間,然后再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許幼兒說得會完整些。下次承擔此課教學的大二班的朱老師更是積極地在思考,積極地發表意見,怎樣把這課上得更好。我們又結合語言教學的特點分析怎樣改變教材上的設計,改成語言活動的目標,體現語言學科的特點。
第二天,朱老師就把新的活動設計好了,又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別看她是年齡較大的一位老師,鉆研的勁頭不減,做什么事都那么認真細致,星期天了還在打電話問我她的教案看了沒有,她這活動還要再過兩個星期上了。
有這么塌實的一批老師在鉆研,不怕我們的教學上不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60473.html
相關閱讀:大班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四季媽媽和四個娃娃》反思
音樂課《黑森林里的故事》聽課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動??《小紅傘》
《10以內的相鄰數(一)》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