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膽小、敏感、不愛打招呼等問題,家長該如何引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情商培養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有的孩子膽小、敏感、不愛打招呼,造成孩子這樣性格的原因在哪兒?寶1歲以后,開始慢慢從家里走向社會,接觸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認識周圍的世界,作為爸媽該如何引導呢?

有不少媽媽發現,自家寶寶怎么一到外面就畏首畏腦的,這也怕那也怕,情緒變得很敏感很緊張,特別容易哭,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讓打招呼就往大人身后躲……

于是,“膽小”、“內向”、“害羞”這樣的標簽就貼在了孩子身上。

其實,孩子之所以有這些表現,和孩子本身的關系還真不大,倒是來自父母和家庭的因素占大頭。

1、不和諧的家庭氛圍

一個家庭中,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吵架,甚至出現家庭暴力,孩子經常處于不安和恐懼中,不僅性格會變得膽小、自卑、孤僻、不愛講話,嚴重的還會誘發心理問題,甚至影響以后的婚戀觀。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網友們的評論看得人心里發酸:

可見,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才能給孩子帶來積極的正面影響。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才會活潑自信,笑容明媚。

2、大人經?謬樅⒆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來把你抓走!

“哭什么哭,是不是又想挨打了!

“再這樣鬧,我就不要你了!

“不好好吃飯,就把你丟給街邊那個要飯的!

……

這些話大家聽著有沒有很耳熟?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用這種制造恐懼的方法很湊效。于是,警察、老虎、壞人、醫生……全部成了背鍋的。

有個網友說,他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爹了,但是有個習慣一直改不了,就是睡覺一定要從頭到腳包裹得嚴嚴實實。

因為從小奶奶就跟他講,不好好睡覺,大灰狼就會來吃你。導致他睡覺的時候特別不安,哪怕是大夏天睡覺,也必須用毯子包住身體。

孩子沒有分辨能力,他們認為這些事會真的發生。于是這些玩笑話慢慢成了孩子的恐懼來源,甚至留下心理陰影,極度缺乏安全感,變得膽小怯弱,不敢隨意地說話或自由活動,因為擔心做錯了、說錯了,有壞人把自己抓走。

3、對孩子過多的保護和限制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對孩子的愛過了頭,孩子出去玩怕曬到,玩滑梯怕摔著,和小伙伴捉迷藏怕磕著……生生把孩子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

擔心孩子受到傷害可以理解,但是因噎廢食就不好了。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生生磨滅了孩子嘗試新事物的勇氣,孩子也無法從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

因此,大人不要大包大攬,該讓孩子接觸的、該讓他玩的,就讓他自己動手,孩子會體驗到不一樣的快樂。至于成長過程中的磕磕絆絆,都是難免的,大人盯緊孩子,多加留心就是了。

4、經常打擊孩子

“每個孩子從小都有個敵人,叫別人家的孩子!边@句話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如果父母總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孩子會覺得“比起自己,爸爸媽媽更喜歡別的小朋友”、“我沒有別的小朋友聰明”、“我很差勁”。

久而久之,孩子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挫敗,變得不愛講話,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爸爸媽媽要學會適時地鼓勵和夸獎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如果孩子犯錯了,不要經常性地嚴厲指責,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就好了。否則,孩子會因為怕犯錯,怕被指責,而變得縮手縮腳,什么都不敢做、不敢說。

爸爸媽媽除了要避免上面的行為以外,下面這些方法也可以多多嘗試,幫助孩子變得自信活潑、積極向上。

1、多對孩子說“我愛你”

對于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愛是他們內心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除了說“我愛你”,早上來個擁抱,睡前親親額頭,周末來個親子游戲……小小的舉動都是表達愛的方式。

另外,父母在任何時候對于孩子的需求要及時回應。即便你手頭有十萬火急的事要處理,也要和孩子講明原因,并答應過一會一定陪他。

錯誤的做法是:“別來打擾我”、“一邊去,沒看我正忙著呢”、“你怎么這么煩人”……

如果總是這樣搪塞孩子,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回應,心里肯定會很失落,次數多了以后,孩子就會變得不愿和父母講話、孤僻。

2、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簽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

我們給孩子貼的標簽,會影響孩子潛意識里的行為,孩子會慢慢向“標簽”所喻示的方向發展,使自己的行為與外界給自己貼的標簽相一致。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標簽效應”。

因此,即便孩子確實有些膽小、害羞、怕生、不愛講話、不合群,父母也千萬不要用這類詞去評價自己的孩子,而是要想辦法從行動上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小毛病。

3、父母以身作則,多給孩子鼓勵

有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不愛打招呼,是因為他不知道打招呼是什么,不明白為什么要跟一個不認識的人講話。

此時,父母不妨在旁邊做個示范:“寶寶,這位阿姨是媽媽的好朋友,她好喜歡你的,打個招呼好嗎?說阿姨好!

如果孩子打了招呼,媽媽要適時夸一夸:“寶寶真有禮貌!比绻⒆颖憩F得有點膽怯,適當給以鼓勵。

有的孩子對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有點敏感,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從周圍熟悉的人開始練習,多點耐心。

平時,大人也可以通過讀繪本的方式,幫助孩子學會打招呼,比如:“早上好啊,彼得兔”、“小松鼠你好,我們又見面了”。

4、多帶孩子出去玩

孩子越膽小、越抵觸,越要帶他出去,哪怕是去公園、去商場,甚至小區里溜達一圈,孩子多多接觸不同的人和環境,見識的多了,勇氣和膽量也就練出來了。

在孩子沒有上幼兒園之前,爸爸媽媽盡量多給孩子創造一些“社交”機會。孩子在和同齡人相處的時候,更放松,慢慢地也會掌握一些社交技巧,溝通能力也會得到鍛煉。

如果條件允許,多帶孩子旅游吧。當他見識過了波瀾壯闊的山川河流、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會越來越強,談吐舉止也會更加自信、大方。

最后我想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小問題都是難免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多點耐心和陪伴,然后靜待花開帶來的驚喜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123311.html

相關閱讀:美國育兒的四個新觀念
情商培養 假期的必修課
幼兒怎樣交好“大朋友”呢?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對的不能做的五件事
【孩子容易緊張怎么辦】容易緊張的孩子怎么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