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友好交往禮為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七 友好交往禮為先
目標
1、認知目標
(1)懂得在人際交往中禮貌的作用
(2)理解禮貌與尊重之間的關系
(3)懂得人際交往中禮儀的作用
(4)知道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
2、能力目標
(1)在生活中以禮待人的能力
(2)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禮貌的恰當方式
(3)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及踐行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1)以禮待人,尊重他人所獲得的快樂體驗
(2)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但尊重他表達意見的權
(3)以禮貌為高尚、不講禮貌為恥的態度
(4)鄙視不講明、不講禮貌的各種行為
(5)以舉止優雅、明禮貌展示自己風采的態度和行為
本安排依據
1、學生面臨的問題
在傳統道德受到挑戰、各種觀念激烈沖突的時代,青少年在明禮貌方面存在欠缺。正確的禮貌禮儀沒能在青少年身上牢牢扎根,不良影響卻很容易被他們所接受。當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不少家長著力關注孩子智力、學業發展,忽視禮貌、禮儀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儀、缺乏禮貌,甚至“蠻橫無禮”。針對青少年的這一現狀,有必要加強禮貌禮儀教育。
  禮貌禮儀在人生成長過程中是一門學問,需要專門的指導。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它具有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涵養道德、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通過的指導與訓練,對青少年明禮貌素質的形成大有益處。加強禮貌禮儀教育,是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社會化過程的需要。
  講禮貌、重禮儀是現代人的一項標志。一個人是否講究明禮貌,不只是個人的事,而直接影響周圍的人乃至社會風氣、民族尊嚴。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談舉止,展示自己的幽雅禮儀,了解現代社會的交際方式,是學生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明人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
2、標要求
程標準中的“知道禮貌是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養成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是設計本內容的直接根據。
時安排:本計劃用2時授完。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活動、體驗為主,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生動活潑的場景中感受和體驗明禮貌的魅力。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認知上引導學生對明禮貌行為的認識,對不同的行為表現進行分析乃至論辯。要注意活化知識,不斷生成教學內容。
  禮貌與禮儀重在日常生活中的養成,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從禮貌禮儀的視角領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第一時(總第19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一框——“禮貌顯魅力。”
教學重點:
為什么說“禮貌是尊重”,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
1、情景導入:
情景活動一:評一評,說一說——新華書店前,兩個中學生正在買書。
分析討論:
①甲、乙兩個學生的行為有什么不同?
甲有禮貌,而乙不懂禮貌。
②甲、乙的不同行為分別給交往對象(售貨員)什么感受?
甲有教養而乙沒有教養。
③甲、乙的行為分別給自己帶什么后果?
甲順利實現了自己的目的,而乙因為不懂禮貌,在交往中遭受挫折。
教師總結:
本活動是通過兩種行為的對比,說明禮貌和不禮貌的行為所帶的不同后果。待人禮貌的人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禮貌就是尊重,你對人尊重,人對你也尊重。
2、板書標題: “禮 貌 是 尊 重”
二、講授新
1、禮貌是尊重
(1)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
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學生朗讀教材P79頁第一段后教師講述。)
想一想:為什么說“禮貌是尊重”?
教師講述:
第一,禮貌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之一。動物的群集完全是出于本能,其間不存在禮貌問題,更談不上尊重。人的行為則體現社會性,人在社會中生存必須遵守一定的規范,禮貌就是其中的規范之一?陀^上講,以禮待人是維系人際關系的一條紐帶。
第二,對人禮貌是尊重他人的具體體現。禮貌待人首先意味著平等待人,即每一個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視他人,不中傷他人,不強求他人。從根本上講,這是尊重人的表現。
第三,禮貌待人也意味著寬容他人。對他人表現出行為能夠悅納、謙讓,即理解他人,認可他人,珍視他人的個性,給他人的個性留有廣闊的空間,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現。
第四,禮貌待人意味著與人友好相處。與人交往中,和悅的語氣、親切的稱呼、誠摯的態度是待人友好的直接表現,更體現為對他人的尊重。
第五,對人禮貌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重要體現。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體現了自身的美好,因此,禮貌也是對自身尊重的一種體現。
相關鏈接:(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聽、并思考問題。)
說一說:列舉我們身邊待人有禮貌和對人無禮的事例,說說自己的感受,并剖析無禮的害處。
(2)禮貌是明的體現
古人說,“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大意是說,人之所以比禽獸尊貴,就在于人知道禮貌。禮貌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之一,禮貌是明的體現。
相關鏈接:(見教材P80頁)
教師講述:
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以禮相待的需要,禮貌在滿足人的這種需要的同時,更滿足了人的自尊。因此,是否明禮貌,決不是個人私事,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我們有了禮貌,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親和力。禮貌是尊重的基礎。
2、“謝謝”的魅力
(1)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態度和行為等方面
語言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交往必備的素質。
情景活動二:“怎么是變質的牛奶”(P80頁)
(指名學生朗讀教材P80頁材料)
想一想:(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適當引導。)
①這個客人為什么會感到慚愧?
他錯怪了服務員,而服務員仍然保持禮貌的語言和良好的服務,正是服務員的微笑使他慚愧。
服務員的微笑服務給我們什么啟發?
語言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質。在言語、行為、態度上的有禮貌,往往能夠化解矛盾。
③對人有禮貌表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現在語言、態度和行為等方面。語言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友人交往必備的素養。
教師講述:
在待人接物中,語言有明顯的高下、美丑之別,它所產生的心理效應也有天壤之別!傲佳砸痪淙瑦赫Z傷人六月寒”。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禮貌用語要求說話和氣,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談吐雅,不說粗話臟話;與人交談時,要謙遜、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要盛氣凌人,也不要說大話。
總之,明用語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系增色。一聲得體的“謝謝”,能讓人感到暖意融融。
(學生集體朗讀教材P80頁最后一段。)
活動三:比一比,看誰知道的禮貌用語多。≒81頁)
請你把知道的常用的禮貌用語寫出。
見面語的表達:早晚見面,“早晨好”、“晚上好”; 平時見面時,互問“你好”;初次見面認識,主方可用“您好”“很高興和您認識”,被介紹的一方可用“請多幫助”“請多指教”。
感謝語的表達:“謝謝”、“讓您費心了”“多虧您的幫助”“實在過意不去”等;有求于別人時,說“麻煩您”“勞駕”“請幫助”“拜托了”等。
致歉語的表達:“對不起”“真對不起”“請原諒”“很抱歉”“請多包涵”;接受對方道歉或道歉時,回答“別客氣”“不用謝”“沒關系”“請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告別語的表達:“再見”、“請再”、“歡迎您下次再”;特定情況下的告別可用“祝你晚安”“祝你健康”“祝你一路順風”。
“心扉如同門戶,小小的鑰匙便可打開它,別忘了鑰匙有這兩把——“謝謝”和“勞駕”。這就是
禮貌用語的魅力!
相關鏈接:(詳見教材P81頁材料,學生集體朗讀。)
(2)態度親和也是明禮貌的重壓內容(學生朗讀教材P81—82頁內容,教師適當講述。)
活動四:議一議,說一說 (P82頁)
你受到過別人的冷遇嗎?如果有,把當時的感受說出。
(3)舉止端莊,是我們要培養的良好行為方式
舉止端莊,能夠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反映我們的道德素養和明程度。明禮貌要通過端莊的舉止體現,注意舉止的規范是我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基本要求。
相關鏈接:(詳見教材P82頁材料,學生閱讀。)
活動五:根據明禮貌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行為舉止(P82頁)
想一想,填一填:(見教材P82頁)
三、堂小結:(教師可按板書總結本節教學內容)
四、教學后記


第二時(總第20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二框——“禮儀展風采”。
教學重點:
為什么說“因禮儀而優雅”,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
1、情景導入:
情景活動一:“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指名學生朗讀材料)
說一說:
①你能講一講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整個過程嗎?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升旗準備一一出旗(儀仗隊由天安門持國旗行進至廣場升旗處)——升旗
特點:整個過程莊嚴肅穆,儀仗隊十分雄壯威武,讓觀者肅然起敬,愛國之心油然而生。
②在學;顒又,哪些禮儀最能體現我的風采?
升旗儀式,開學典禮、體育運動會大開幕式及閉幕式,藝晚會,校慶活動等等。
教師講述:
禮儀緣于最初的人類交往,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F代禮儀既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相一致,又與一個民族的傳統相承接。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明的象征。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禮儀素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儀的要求。
2、板書標題 禮儀展風采
二、講授新
1、因禮儀而優雅
(1)禮儀是一個人必備的素養
活動二:小茅經常扮“酷”(指名學生朗讀材料)
議一議:
①小茅的行為與禮儀有關嗎? 請指出其不符合禮儀的地方。
有關。他的行走、告別方式、穿著、打扮都不符合中學生應有的禮儀要求。
②對我們說,有哪些基本的利益要求 ?(學生討論回答。)
舉止明、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行為檢點,、儀表端莊、著裝得
體、講究衛生等。
“禮儀純屬私事,與他人、學校無關,也不存在合不合乎禮儀的問題”是這樣的嗎!
(2)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以都很重禮儀?鬃釉f,“不學禮,無以立!笨炊Y儀無論是對國家對個人說都是很重要的。
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學校和各類公共場所,禮儀無處不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學校集體活動中、社會交往活動中,都有相應的禮儀要求。
想一想:就個人禮儀說,我們中學生應該做到哪些呢?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講述并列舉“相關鏈接”的材料。)
如果我們不講禮儀,不僅有可能傷害別人,也使自己難堪,甚至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生活。
相關鏈接:(學生朗讀材料)
想一想:這個大學生最后問什么沒有被錄用?
(不講禮貌、不懂禮儀,給人留下了輕浮的印象。)
(3)人既是審美的主體,也是審美的對象
在社會生活、學校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既是審美的主體,也是審美的對象。我們在審視、欣賞生活中每一處美的東西,對美的一切我們贊嘆不已;同時我們也作為審美的對象展示在社會生活中,被別人審視。所以說,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系到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周圍的人,關系到外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
活動三:比一比、評一評、做一做(見教材P84頁材料)
怎樣使自己的姿態優雅、符合禮儀要求? 讓我們比一比、評一評、做一做。
(讓學生表演,其他學生評論,教師適當引道點撥。)
教師總結:(根據現場情況,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適當指導。)
(4)按禮儀要求去做,會使我們變得優雅可親,更易被人接納。
(教師按教材講述,讓學生示范,其他學生進行評論,從中體驗利益的優雅,從而認識到講禮儀的重要性和學習禮儀的積極性。)
相關鏈接:(學生閱讀后,學習正確的站姿、坐姿、步態等。)

2、社會交禮儀ABC
(1)社交禮儀涉及交往的各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具體的要求
活動四:“見面的禮儀”(教材P86頁材料)
根據自己的經驗,探討我們與不同的人見面時握手的禮節。(閱讀“相關鏈接”)
與同學相見:
與長輩相見:
與異性朋友相見:
(2)社交禮儀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地學習、觀察和思考
活動五:待客禮儀(P87頁) (按教材要求設計)
①待客禮儀的設計
②電話禮儀的設計
資料介紹: 社交禮儀三題
握手禮儀。握手是現代社會人么最常用的禮儀。握手時,主人應主動伸手與客人握手。年長者、身份高者,應主動伸手與年輕者、身份低者握手。男性應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握女性手指部分即可;女性無握手之意,男性不應伸手,而以點頭致意。多人握手時不要交叉握手,要等別人握手完畢后再伸手。
待客禮儀。當得知客人要訪時,應將室內打掃干凈。收拾整齊?腿藭r,要及時開門表示歡迎;然后請客人就坐,送上茶水。對熟悉的客人可以隨便些,對初次登門的客人則盡可能消除其陌生感,使之愉快、自然。交談時,可以尋找些雙方都熟悉和感興趣的事作為話題。客人離開時,應有禮貌地送到室外,并打招呼“歡迎再”。
舞會禮儀。參加舞會前要適當熟悉打扮,著裝要整齊、 大方、得體。不要穿過于暴露的服裝,舞會進行中,邀請舞伴要有禮貌,男女可以互相邀請,但以男方邀請為主,女方對男方的邀請一般不應拒絕。舞姿要端莊、大方、健康,說話要輕聲,不可旁若無人地大聲談笑。尊重舞伴,雙方距離適度。大家正在起舞時,不要在舞池中穿行、找人。
(3)遵守健康、明的社交禮儀,是我們與他人順利交往的前提
活動五:中華民族的禮儀習俗
中華民族的禮儀習俗遠流長,其中蘊含著民族的根,我們應該加倍珍視。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你是怎樣看待以下禮儀習俗的?
春節的傳統習俗:祭灶 掃塵 貼春聯 貼門神 年畫 除夕夜 年夜飯 祭祖 守歲 迎春 紅包
新年放爆竹 拜年(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長輩們拜年,初二到初四五,是走親戚的時間。)
你的評價: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端午食粽 佩香囊 懸艾葉菖蒲
你的評價: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祭月、賞月、吃月餅,此外還有觀桂花
你的評價:(學生朗讀教材P87頁最后一段)
(4)在于少數民族交往時,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要“入鄉隨俗”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56朵花,裝點著美麗的民族大家庭。在民族大家庭中,我們要以禮相待,和諧共處。
活動六:你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了解多少? 說出與大家分享。
苗族: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彝族:彝族人熱情好客,客人訪常常以酒當茶招待客人,所以諺語說:“漢人待客貴在茶,彝人待客貴在酒”,“無酒不成敬,無酒不成禮。” 彝族人喝酒不分地點也不分生人熟人,大家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圈,端著酒杯依次輪流著喝,這種喝酒的習俗叫喝“轉轉酒”。彝族人對人很真誠,凡是到彝家做客,主人都要端出酒,與客人一邊談心一邊勸酒,對客人說:“地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彝家沒有錯喝的酒。”直到客人醉倒才不再勸。另外,在過年時,彝家人端出一壇酒,插上幾枝麥桿或竹竿,擺在家門口的路上,凡是往的行人都要勸他吸上幾口才讓走,彝家稱之為“桿桿酒”。
  彝族家庭是父系家庭,父親起支配作用,對內對外的事務均由父親決定,客人一般也由父親作陪。
壯族: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中的長者和新客尤其熱情。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后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后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飯。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稱“公公”,女的則稱“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負重者,要主動讓路,若遇負重的長者同行,要主動幫助并送到分手處。
白族:禮儀——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愛幼,在對人的稱謂前喜歡加個“阿”字表示親切和尊敬。白族訪友或探病時一般不選擇在上午,到農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時,進屋時應謹慎。白族喜歡敬茶待客,同樣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在喝酒方面,白族很雅,通常是各自隨意。
習俗—白族家庭里,兒子成婚后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為客人斟茶不能斟滿,白族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   
納西族禁止在河里洗屎布、禁止向河里扔廢物或倒垃圾,禁止向河里吐口水,禁止堵塞水。忌在長輩面前說丑話臟話,忌外人闖入產婦房間,忌孕婦進入新房。忌坐在門坎上,忌向火塘吐口水,忌在水溏邊吹樹。
土家族:土家族很注重禮儀,見面要互相問侯,家有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時粗茶淡飯,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開水泡團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說請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陰米或湯圓、荷包蛋等。 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無八碗桌、十碗桌。因為八碗桌被稱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哈尼族:傳統節日主要有十月年和六月節,有些地區還有“黃飯節”、“仰安納”、新料節等3個小節日。
哈尼族為父權制的小家庭。男子一旦結婚并有了孩子之后,一般都要與父母分家,獨立生活。父母把田地、房產、耕畜、家具、農具等,平均分給獨立生活的兒子,幼子留在身邊繼承大房子和獻祭本家族祖宗,家族觀念認為幼子的血緣最可靠,而幼子尚年幼,尚需父母繼續教養。
家庭中以長者為尊。 人死實行棺木土葬。哈尼族有尊老受幼的風尚。并喜愛音樂,能歌善舞,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隨身帶著樂器。傳統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俗稱"苦扎扎"或祭秋房、祭田節)等。
教師總結:
在于少數民族交往時,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要“入鄉隨俗”。尤其不能違反民族禁忌,因為這會傷害民族感情,妨礙交往,影響團結。
三、堂小結
本節,我們了解了傳統禮儀、現代禮儀、以及少數民族禮儀。懂得了掌握明、健康的社交禮儀是適應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條。我們要掌握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運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能拘泥于傳統的繁瑣禮儀,而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禮儀習俗,繼承其精華,剔出其糟粕,把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結合起,做到與時俱進。
四、教學后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0460.html

相關閱讀: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開放的胸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