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節著重體現從生物圈的高度認識動物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本著動物和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引導組織學生收集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主動探究,勤于思考的習慣,進一步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參與社會管理的能力。通過本節的探究,感受到動物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意識到人類對生物圈所應承擔的責任及應當履行的義務,增強環保意識。
教材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三第一節的內容,師生充分開發和利用程資,整合教學過程。本節的學習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在學習探究此內容前,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量與生態平衡有關的知識,在生活中對環境的優劣及對人類的影響有了較深刻的體驗,學生學會和體驗了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及方法,加之他們喜歡了解大自然、接觸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從而組織學生進行調查、收集,再進一步為學生構建才藝展示的舞臺,展開交流,擬定切實可行的保護動物的行動計劃,采用這種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符合八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教學目標:
1. 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 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3. 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利害關系。
教學重難點
1. 動物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 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板書設計
第三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 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2.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二、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三、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1.傳粉
2.傳種
四、某種動物數量過大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
教學過程設計
【復習舊知識導入】
教師:我們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生態系統,大家回憶一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哪些?生產者在生態 系統中起什么作用?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又起著怎么樣的作用呢?
生:生態系統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所有的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生產者可以為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生物提供有機物。
教師:作為消費者的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又起著怎么樣的作用呢?我們今天就一起學習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板書: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本44~45頁,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為什么有關專家呼吁要保護麻雀?麻雀少了,農作物的收成有更好嗎?
生:沒有(隨便回答)
教師:麻雀不只是吃農作 物,它還是許多害蟲的天敵,雖然麻雀平時多食谷類,對人類有害,但在生殖季節大量捕食農業害蟲,間接地保護了莊稼,如果把麻雀都消滅了,那么農業害蟲就會大量增加。
2.兔子數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狼的數量減少了
教師:狼的數量減少了,兔子就可以生活得更安心,繁殖越快,同時草原上的草被兔子吃掉了,在這里草,兔子和狼存在一種什么關系呢?
生:吃與被吃的關系。
教師:在生態系統中,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我們稱之為食物鏈
狼是否可以濫捕亂殺?這樣做會造成什么樣的嚴重后果?
生: 狼也不可以濫捕亂殺,如果狼被大量消滅,因為從草→野兔→狼這條食物鏈可以看出那么草食動物兔的數量就會劇增,結果是牧草被大量食用,加速了草場的退化,加速了土地沙漠化。食物鏈中的生物都是相互制約的。
教師: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滅殺某種動物,每種動物在食物鏈中都占據重要的地位,一旦被大量滅殺,就會使這條食物鏈發生斷鏈現象,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就會失控。
教師:我們不能隨意滅殺動物,那各種動物的數量能不能無限地增長?為什么?
生:是不能無限增長的(隨意回答)
教師:我們可以從一條簡單的食物鏈分析如:草→吃草的昆蟲→吃蟲的鳥這條食物鏈中各種生物數量的消長關系。
生:1).草多時,吃草的昆蟲數量也隨著增多。
2).吃草的昆蟲增多了又使吃昆蟲的鳥類數量增多。
3).昆蟲數量的增多,使得草大量被吃,數量下降,而吃昆蟲的鳥的數量增多。
4.)鳥類的增多和草的減少,又使得昆蟲的數量下降,進而使草的數量得以恢復。
教師: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板書:1.生態平衡——在生 態系統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生態平衡是一個動態平衡,相對穩定,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而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板書:2. 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教師:在生態系統中,動物是充當消費者的角色,消費者是如何獲得有機物的呢?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儲存在植物體內。
有機物是怎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利用的?這一過程中動物起什么作用?
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動物吃的東西要經過消化和吸收很快就可以將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水和一些無機鹽。如,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出的糞便等,可以被生產者利用。動植物的糞便或者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二氧化碳、各種無機鹽等,最終被植物利用。
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將植物制造的有機物返回無機環境中,哪一種方法快呢?(舉例)
生:前一種方法快。
在這一過程動物促進了有機物的循環利用。因此,我們可以概括為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板書: 二、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我們可以根據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這一過程的理解,用一個圖解表示
(請一學生在黑板上畫出:)
植物 動物
遺體 分解者 遺體和排泄物
無機環境
除此之外,動物還幫助 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板書:三、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大家看看書本46頁的彩圖,認真思考下面的問題:
1.丸花蜂和蜜蜂在在吸食花蜜,采集花粉時對植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蒼耳的果實可以勾掛在動物的皮毛上被帶到很遠的地方,這對植物有什么作用?
3.榛睡鼠的儲食行為對植物有什么意義?
生:1.幫助植物傳粉。
2.蒼耳的果實可以勾掛在動物的皮毛上被帶到很遠的地方,擴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圍。
3.榛睡貯存的果實和種子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可以萌發,擴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圍。
很好,以上事實說明,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生存發展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適應的關系
動物可以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使植物順利地繁殖后代,有利于擴大植物地分布范圍。很多時候動物對植物產生積極作用,當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災等,如本46頁下面的彩圖圖?-22。:
動物的作用如此之大,在生活中,對于有益的動物我們必須加以保護,危害較大的動物我能必須設法控制,同學們思考有哪些控制害蟲的方法呢?
大家想到很多,有些很好。為了保護環境,應該盡量不用農藥,現在人們正在探索“生物防治”這種新途徑防治害蟲,請同學們閱讀教材47頁,并回答:什么時生物防治?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討論 后回答
引進益鳥,捕食害蟲
噴灑農藥,毒殺害蟲
培養害蟲的天敵,用有益昆蟲防治害蟲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 防治病蟲害。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以蟲治蟲 ”“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等
通過對生物界中動物作用的分析,不難看出,動物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維持著生態平衡,并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還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與植物形成了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互相影響和制約的整體,所以我們人人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動物。
分析題
在草原上,人們放牧的牛馬是否牛肥馬壯,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鷹的數量。原因是:鷹愛吃田鼠,田鼠愛吃蜜蜂窩中的幼蟲和蜜,蜜蜂是三葉草傳粉時必不可少的媒介,三葉草又是牛馬的主要食物。請仔細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后回答:
1.假若鷹數量較多時,_____________減少,_____________增多,_____________生長旺盛,牛馬因食物充足而牛肥馬壯。
2.假若鷹被人類大量捕殺或因其他原因大量死亡時,_____________會大量增加,_____________會大量減少,_____________就長不好,牛馬會因_____________不足而瘦弱。
答案:1.田鼠 蜜蜂 三葉草 2.田鼠 蜜蜂 三葉草 食物
說明:
名稱:《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背景信息: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字、視頻、圖片等信息。
設計意圖:把與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相關的字資料、圖片資料整合到中,按教學過程呈現給學生,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觀察、思考、探究,探究出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從而對生物圈中的動物,形成較全面的認識。通過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方位地調動眼、耳、腦等器官,增強學習效果。
結 構:題、提綱、問題探究、小結、達標測評、結束語等。
操 作:放映、點擊鼠標。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后反思
萍鄉四中 王志剛
本節是八年級生物中探討動物的作用一,教材內容不多,素材平淡,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認真研讀標之后,認為利用這一節培養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目標,在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研讀生物新程標準,對教材順序進行合理調整。
1、將動物能幫助傳粉、傳播種子作用提前
按學生的認知規律,他們對生活中動物的作用認識較多,首先打開他們的思路提出多方面的認識,然后我采用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拓展,讓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就感。為避免學生只 進行淺表思維,我選取視頻《動物能幫助傳粉、傳播種子》將學生認識引向深入。
2、引導學生上升到生物圈高度,認識動物能促進物質循環
學生在認識事 物的過程中,有時可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能體會到某些動物的具體作用,對動物對 整個生物圈的作用認識有一定的困難和疑惑,我借助生物圈Ⅱ號實驗失敗原因,首先肯定沒有動物,人類無法生存。然后我展示有魚、草的生態瓶與只有草的生態瓶生活狀態的區別,引導學生認識到動物對促進物質循環作用,再用視頻《動物能促進特質循環》將疑惑迎刃而解。
3、將動物維持生態平衡作用這一難點放在較后位置,將教學重點定位在培養學生保護動物并與動物和睦相處的情感目標上。
為避免過分糾纏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知識細節,我采取讓學生討論案例得出生態系統中每一個動物都很重要,然后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食物鏈的環環相扣將教學推向高潮,順利突破難點得出動物有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并以鏈的斷裂讓學生認識到如果人類隨意干預就會造成引一發而動全身的后果,為滲透動物的保護打下伏筆。
二、選取合適的新聞資料對教材資料進行拓展,修改并完善書本討論題。
我用“歐美國家競相引狼入室”的新聞引發話題,只提供給學生事情的前因,讓學生推測后果,與事實相吻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麻雀事培養學生辯證看問題的態度。對資料中動物數量關系的變化,只以一條典型食物鏈略作分析,得出動物能維持生態平衡的認識即可。
三、從身邊入手,從生活入手,提升保護動物的意識。
讓學生認識動物的重要性之后,讓學生反思自身和身邊所見所聞對待動物的不同態度,視頻觀看人類對待動物的虐待行為,激起學生的公憤,及時讓他們尋求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將保護動物的意識滲透到學生心靈深處。
最后我就目前還未有定論的“野生動物狩獵權的拍賣”問題,提供給學生相關背景資料,由學生自己思考作出明智選擇,對學生意見我未給予肯定與否定的判斷,但給學生一個導向:不論持何種觀點,都必須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動物,這才是我們共同的目的。
本節后,自我感覺離我預設的理想效果還有一段距離,除了臨場發揮不夠好;媒體聲音太小;音樂未能順利播放影響效果等問題外,感到遺憾的主要問題有:
1、制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這節我個人最大的進步是學會了一些制作的方法,對網絡信息和視頻資的整合利用能力大大提高,能夠把媒體資恰當的為我所用。已基本上掌握了用幻燈片進行字、圖像、聲音及視頻的插入配備等方法。美中不足是Flash制作缺少動感畫面,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學生在認識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學環節中,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可進一步深化。野生動物狩獵權 的拍賣環節時間較為倉促,未能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辯時間,使這一好素材未得到充分發揮。
3、作為一門實驗學科,本節還可突出學科特點引入實驗因子,如有條可由學生前制作生態瓶,將實驗過程攝錄下,堂播放,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動物對物質循環的促進作用。
回顧本節的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可能還很多,敬待專家及同仁的指點?偟闹v,這節讓我受益匪淺,既提高了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學觀念上得以及時更新,對今后更好的研究堂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理念都將與新程一道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0466.html
相關閱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了解自己增進健康
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
認識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