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名稱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實驗目的通過探究理解種子萌發所需的外界條件。
重點難點重點:理解種子萌發所需的外 界條件。
難點:通過假設并采用對照實驗方法進行探究取證
實驗關鍵通過假設并采用對照實驗方法進行探究取證
材料用具培養皿、濕棉花、大豆、玉米
背景資料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學情分析實驗前,教師可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并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中,引導出本實驗的假設。初一學生的實驗能力較弱,教師可將本實驗所探究的影響種子萌發的多種因素,分解成一個個的單一因素,讓學生通過單個因素考慮種子萌發與外界條件的關系,進而引導學生設計對照實驗,探究種子萌發所需用的外界條件。
實 驗 過 程
1、設置情境,形成假設:
教師可提出:種子可以隨時隨地萌發嗎?種子的萌發需要什么外界條件?讓學生思考。學生由此聯想到:種子在溫暖、潮濕、疏松的土壤中容易發芽。然后由研究組展開討論,分析原因,得出假設:如果 具備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種子便能萌發。
2、設計方案 :
教師提示,要通過實驗探究取證“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觀察實驗結果,分析假設是否成立:①具備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時,種子能萌發;②缺乏充足的水分時,種子不萌發;③缺乏充足的空 氣時,種子不萌發;④缺乏適宜的溫度時,種子不萌發。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器具,設計實驗方案。
方案一:
材料器具:綠豆(大豆)種子40粒,有蓋罐頭瓶4 個,小勺1個,餐巾紙(衛生紙)8張,標簽4張,膠水、清水。
處理方式:取4個潔凈的罐頭瓶,分別貼上寫有1、2、3、4的標簽,并向每個瓶中放入2張餐巾紙,并在餐巾紙上均勻地放上1 0粒種子,然后依照下表中處理方式操作:
1號瓶2號瓶3號瓶4號瓶
擰緊瓶蓋灑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紙濕潤,然后擰緊瓶蓋倒入較多的清水,使種子淹沒在水中,然后擰緊瓶蓋灑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紙濕潤,然后擰緊瓶蓋
置于室溫環境中置于室溫環境中置于室溫環境中放在低溫處(如冰箱內)
方案二:
材料器具:綠豆(大豆)種子4粒,玻璃杯2只,一次性筷子1雙,鉛線,標簽2張,膠水,清水。
處理方式:甲杯:置于室溫環境污中 乙杯:置于紙溫處(如冰箱內)
3、引導探究:
在“種子的萌發”課前1個星期,讓學生根據實驗方案獨立開展實驗進行探究。并根據實驗方案中的處理方式,分析各種處理所探究的外界條件是什么?預期結果是怎么樣?將分析結果和預期結果填入下表。幾天后,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將實驗結果填寫入表中:
方案一:
1號瓶2號瓶3號瓶4號瓶
所探究的外界條件水 分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空 氣 適宜的溫度
預期結果不萌發萌發不萌發不萌發
實 驗結果不萌發萌發不萌發不萌發
方案二:
甲 杯乙 杯
上中下上中下
所探究的外界條件水分水分 、空氣適宜的溫度空氣/適宜的溫度/
預期結果不萌發萌發不萌發/不萌發/
實驗結果不萌發萌發不萌發/ 不萌發/
4、匯報交流:
采用課前(課外)交流討論和課內班內匯報交流兩種方式展開,匯報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失敗原因。
研究小組內交流→研究組內交流→撰寫研究組實驗報告→班內匯報交流
5.實驗結論:
在研究小組、研究組交流討論和班內匯報交流的基礎上,歸納全班的實驗結果,得出“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充 足的空氣和水分”的實驗結論。
6.歸納總結:
一個完整的對照實驗探究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確定課題→提出假設→設計對照實驗→預期→觀察記錄→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六、預測 與調控:
1.在探究實驗中,可能出現:①.方案一的2號瓶里的個別種子在實驗結束時仍然不萌發;②.方案二的乙杯裝置里的種子不能萌發。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來分析,尋找原因。
2.在方案二的探究實驗中,如果一次性筷子的吸水力強,最上端種子與水面的種子相隔需5厘米以上,否則上端種子都將發芽。
作業布置完成實驗報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6803.html
相關閱讀: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認識生物多樣性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
了解自己增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