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細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通過巴斯德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探究細菌發現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思想;通過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在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學生通過探究實驗“檢驗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并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學會區別兩種菌落的方法,從感觀上對細菌有了初步的認識,并通過探究實驗了解了細菌的分布和生存條件,而本節則從微觀的角度引導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生理特點、分布特點等,通過本節課的學 習應要求學生學會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征 (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等),認同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 礎上的,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為后面學習細菌真菌對自然界的作用和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礎,同時為日常生活中細菌性傳染病的預防提供理論依據。
三、學情分析
剛進入八年級的學生,在七年級時已經學習了植物和動物的細胞結構的內容,這為接下來學習細菌的結構做了相關的知識上的鋪墊。但由于細菌形態非常微小,對于學生來說學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必須采取形象直觀的方法,為學生提供簡單易行的學具、圖片、錄像、動畫等,提高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
四、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知道細菌發現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是誰?
⑵ 通過觀察并能區分不同細菌種類的形態、特征和大小。
⑶ 能夠說出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細菌其營養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異。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 通過多媒體演示和教師講解,給學生提供比較直觀、形象的認識,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提 高其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研究觀念,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發現不僅僅需要知識的積累,還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驗。
⑵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合作意識,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
⑶通過細菌分裂的相關知識的學習,明白講究個人衛生的道理,并養成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五、重點難點
1、細菌形態結構的特點。
2、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六、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達到自主建構的目的。
七、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細菌發現過程、細菌形態、結構和生殖等有關的圖片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放大鏡
學生:課前對本節內容進行預習。
八、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
2分鐘利用生活 中的例子提出相關問題:我們為什么樣吃飯前總是要洗手呢?由此引入課題。 學生回答講衛生,洗掉手中的細菌等等。學生積極回答激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實驗4分鐘用手中放大鏡觀察手中有 沒有細菌學生認真做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 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腦能力同時讓學生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三、細菌的發現8分鐘1、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58?59頁,然后根據探究實驗的步驟,剖析科學家的實驗過程??變質肉湯中的細菌是由原有的細菌產生的。
2、引導學生討論與交流:從這個故事中,你對科學的發現有什么新的認識?
3、通過學習巴斯德的心得,對學生提出希望。1、閱讀教材第58?59頁。
2、通過教師引導及自己思考、討論,了解到細菌并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3、討論交流從故事中所獲得的啟示。使學生初步了解細菌的發現,讓學生認同科學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密切相關的,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科學的態度。
四、細菌的形態6分鐘1、用比喻的方法介紹細菌的大小,再通過展示在電子顯微鏡下拍到的大頭針尖上的細菌,進一步說明細菌的微小。2、展出許多細菌不同的形態圖,讓學生區別分類。
3、總結歸納細菌的三種基本形態,并展出與學生身體健康有關的細菌圖經過觀察思考后認識到:(1)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的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的形態結構。
(2)細菌的基本形態:球狀、桿狀和螺旋狀。1、通過形象的比喻和圖片,使學生對抽象的、微觀的知識有個較直觀的認識。
2、培養學生分析圖形、總結歸納的能力。
3、進一步了解細菌的形態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五、細菌的結構6分鐘1、展示細菌的結構示意圖與動植物細胞結構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
2、解釋自養和異養的區別,引導學生明確細菌的營養方式。比較細菌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總結出細菌的主要特征,從而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強化圖文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比較、歸納和邏輯推理能力。
六、細菌的生殖6分鐘1、展示細菌細胞圖,引導學生找出生殖細胞,總結出細菌的生殖方式。
2、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簡單運算,說明細菌的繁殖速度極快,提醒學生要搞好個人衛生。
3、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介紹芽孢的特性。 1、觀察討論,認識細菌的分裂生殖。
2、通過簡單運算,認識到細菌繁殖力非常的強,引起對個人衛生的重視。
3、了解芽孢的特性。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解決 問題的能力。
七、總結1分鐘簡單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提供查閱相關資料的途徑(網址)。認真聽老師總結課堂的延伸
八、課堂練習7分鐘教師提供一些題學生回答

九、板書設計

第二節 細菌
(一)、細菌的發現
(二)、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1.細菌的形態 桿菌
螺旋菌
球菌
2.細菌的結構: a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區(DNA)
b 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芽孢
3.細菌的營養: 異養
(三)、細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十、作業
同步練習
十一、教學反思
以上就是我本節課件的全部內容。我深知課件不是簡單的書本內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的知識點的提煉與體現,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用最簡潔的文字與最直觀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呈現出本節的內容,把課件制作與錄象片相結合,充分運用好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這也是我在制作課件時所遵循的原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4594.html

相關閱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了解自己增進健康
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
認識生物多樣性
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