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保護生態環境 設計
一、設計思想
本節介紹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知識。課本首先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第一個活動通過圖文資料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環境破壞的嚴重后果,第二個活動通過材料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大意義。然后,通過一個游戲使學生在娛樂中認識哪些活動是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哪些是有害的。在“大家談”中則設計了與學生接近的話題, 使學生聯系身邊的問題對環境的破壞加以認識。然后通過“知識鏈”部分的總結,對生態環境問題加以總結,并 介紹了生態保護的作用和意義。最后,在“實際用”中介紹了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和相關的法規政策。
教師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本課的教學。一方面可以按照課本的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另一方 面也可以自行設計教學方法。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應以達到本節科的教學目標――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形成環保意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分類簡述當今世界的環境問題。
2.簡述保護環境的做法。
能力目標
通過圖文資料的分析過程,提高分析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情感目標
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保護生態環境。
三、重點難點
本節的中心是使學 生認識環境破壞的嚴重問題,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不同的資料引導學 生認識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激發學生對環境破壞活動的厭惡。
四、教學媒體
有關環境破壞的視頻資料
五、課時建議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學方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方案1按照課本的設計進行教學
方案1:
課外收集資料
課堂交流
我為環保獻一策課外分組查找資料:
①我國森林資源面臨的危害及帶來的嚴重后果;②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污染程度及帶來的嚴重后果;③我國生物資源的現狀,生物種類和數量的穩定對整個生態系統的意義;④我國的空氣污染程度及帶來的嚴重后果。
將課外查找到的資料,在課堂上同其他同學共同分享,互相交流。組內可以分工,每人交流一個方面,其他同學給予補充,讓學生意識到自己 在小組中的位置,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意見,經同學和教師共同討論后,總結幾條可行性建議,送交有關部門。幫助學生確立查找目標,提供查找線索,鼓勵學生以組為單位,分工協作,互相幫助,互相信任,共同完成任務。這一過程有利于學生養成遇到問題后通過分析努 力及借助資料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指導各組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有利于獲取更全面的信息,達到資源共享;有助于學生意識到團體的力量,增強同學之間
團結協作的信心及決心。
鼓勵學 生大膽想象,積極地參與到環保的活動中,鼓勵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加倍 努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方案2:
辯論賽學生分成正反兩組在課上展開辯論(需要學生在課下查閱好有關資料)。
正方: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有正面影響。
反方: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有負面影響。
課上學生之間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堅定自己的信念,氣氛熱烈。目的是提高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能更客觀全面地了解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的辯證關系。最后達成 共識,共同為環境保護作貢獻。適當引導,將辯論引入一個平等、自由、熱烈的氛圍中,防止同學之間的互相攻擊,并給予學生高度的評價。最后教師總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其中負面影響必須引起人們高度的重視;必須要下大力氣保護環境。引導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方案3:
學生抒發對祖國生態環境的熱愛;
觀看影像資料;
認識周圍對 環境的破壞行為。在課堂上自由暢談去過的風景區,抒發對祖國山 河的熱愛之情。
觀看我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影像資料,激起對已遭破壞環境的痛惜和對破壞行為的憎恨。
舉一些身邊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并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起預測可能帶給我們的嚴重后果。給學生提供自由寬敞的舞臺,讓學生盡情地展現自己,展示美麗的祖國。
播放一些我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影像資料,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日常的一些小活動可能都會影響甚至破壞環境,啟發學生保護環境應從身邊做起。
方案4:
課外調查生活區的生態環境;
課堂交流
設計實施方案[來源:學科網]分組調查一下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生態環境,通過親自調查,了解身邊的環境情況,增加責任感、使命感及環境保護意識。
課上交流調查的結果,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生活的環境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為環保出謀劃策。
根據對市民環保意識的調查,分組設計一些實施方案,調動身邊更多的人關心環境問題,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鼓勵學生親自調查自己的生活環境,并指導調查的主要問題:生活區的生態環境的現狀如何?目前存在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人民目前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如何?
完全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與學生一起平等地發言,拉近師生關系,有利于創造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
鼓勵學生設計切實可行的方案,在課外分組實施,將生物課堂延伸至課外,使更多的人受到環保教育,使環保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身邊事教師按照課本的“身邊事”說明我國目前存在生態問題。我國北方的風沙比較多,教師可適當根據春季常見的沙塵暴天氣進行引入。通過課本的“身邊事”認識我國的主要環境問題。引發探究環境問題的興趣。
探究竟(一)教師安排學生閱讀課本的“探究竟1”,認識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教師安排學生按照課本的“探究竟2”進行相關的計算。通過計算分析森林對改善環境的意義。
(三)學生3-4人一組完成課本的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思考“人們的哪些活動是破壞環境的,哪些不是?”閱讀課本的“探究竟1”認識沙塵暴的發生過程,同時思考人類的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思考人類的活動對環境還造成了哪些影響。
根據課本“探究竟2”的已知條件進行計算,并簡述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
完成課本的游戲,對游戲中涉及的人類活動進行歸類總結。
大家談 這兩個問題都是開放性的問題,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身邊的環境問題進行列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問題進行分析,認識這些問題的發生原因和治理辦法。針對課本“大家談”的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常見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和治理方法。
知識鏈本部分包括三段,主要講述了環境問題的種類和嚴重性,并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閱讀自學,并對知識進行整理。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什么是生態 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包括那幾個類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閱讀課文,認識環境問題的類別,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等問題。并 進行交流。
實際用 教師介紹國家制定的保護環境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指出保護環境是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然后,可以根據收集的材料說明我國環境污染的嚴重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的思想感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4687.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了解自己增進健康
認識生物多樣性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