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體對信息的感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M
第2節人體對信息的感知
眼與視覺的形成

1、目標
1.1知識目標
1.1.1說出眼球附屬結構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結構以及與視覺形成的關系 。
1.1.2理解眼球的成像過程,描述視覺的形成過程。
1.1.3描述近視和遠視 的形成和矯正方法。
1.2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驗能力 、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重點
2.1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
2.2近視和遠視的形成和矯正方法
3、教學難點
3.1眼球的成像過程
3.2探究近視形成的原因
4、教學方法:
4.1“小循環,多反饋”教學法
4.2探究法、游戲法、討論歸納法
5、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小游戲:邀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將眼睛蒙起來,試一試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
學生觀察思考:該同學不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原因?人的眼睛有何作用?
反饋:眼是人體觀察事物并獲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來源,有了明亮的雙眼,才能欣賞到外界美麗的世界。
教師引入課題:那么,你想知道眼睛內部的結構以及它是怎么形成視覺的嗎?就讓我們一起來 探討吧。
二、眼與視覺的形成
(一)眼的結構
1、認識眼的附屬結構
圖片展示眼的附屬結構,教師簡要描述它們的特征和功能。
2、眼球的結構(多媒體演示)
外膜 角膜 (無色透明,光線易通過)、
鞏膜(白色堅固,保護眼球內部結構)
眼球壁 中膜:脈絡膜、睫狀體、虹膜
內膜:視網膜(含有許多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眼球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具有彈性的透明體,對光線有折射作用)
玻璃體
教師分別介紹各結構的特征和功能,重點演示講解瞳孔、晶狀體的作用。
瞳孔:光線進入眼球的 通道,能隨著光線的強弱調整大小。當光線變強時,瞳孔縮;反之,當光線變弱時,瞳孔擴大。(動畫演示)
晶狀體:具有彈性的透明體,相當于凸透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多媒體演示晶狀體的收縮和舒張的過程)
知識反饋:
(1)、下列結構中,不屬于眼球附屬結構的是( )
A、眼瞼 B、睫毛 C、淚器 D、玻璃體
(2)、當你從暗室中走出來的時候,瞳孔的變化是( )
A、由大變小 B、由小變大 C、沒有變化 D、無法判斷
(3)、下列結構 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結構是( )
A、角膜 B、鞏膜 C、視網膜 D、脈絡膜
(4)青少年經常上網,會使眼球發生的變化是( )
A、晶狀體凸度過大 B、晶狀體凸度過小 C、晶狀體渾濁 D、視網膜發炎
(二)視覺的形成
1、多媒體演示眼球成像的過程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
(1)、在眼球的結構中,與視覺形成有關的主要結構有哪些?
(2)、物像最終落在什么結構上?
2、多媒體演示凸透鏡成像實驗
提示學生注意觀察:
(1)蠟燭和凸透鏡的變化
(2)白紙版上出現的物像的特點
想一想:白紙板和凸透鏡分別相當與眼球的什么結構?
【小結】視覺的形成
物體反射的光線折射成像于視網膜,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并沿視神經傳導大腦皮層視覺中樞,最終形成視覺。
想一想:在看近處的物體時,眼球是處于緊張狀態還是放松狀態?
知識反饋:
(4)、在視覺的形成過程中,產生視覺的部位是( )
A、晶狀體 B、視網膜 C、大腦 D、視神經
(5)、在模擬眼球成像的實驗中,白紙板上形成的物象是( )
A、倒像 B、正像 C、放大的像 D、不能確定
(三)近視和遠視
1、近視
(1)多媒體演示近視形成的過程
學生觀看討論:假性近視、真性近視的區別
教師講述:當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使物體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
(2)近視眼的矯正:配戴凹透鏡
(3)如何預防近視的產生
學生閱讀課本P45頁的內容,并做小結
2、遠視
(1)多媒體演示遠視形成的過程
教師講述:當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的彈性變小,使物體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因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形成遠視。
(2)遠視眼的矯正:配戴凸透鏡
知識反饋:
(6)、矯正近視眼的視力,應配戴( )
A、平面鏡 B、凸透鏡 C、凹透鏡 D、都可以
(7)、下列用眼方式中,屬于正確用眼的是( )
A、經常長時間看電視、玩 游戲
B、喜歡近距離的看電視,特別是動畫片
C、連續用眼1小時,休息一下,遠眺幾分鐘
D、喜歡躺在床上看書
四、課堂小結
邀請學生分組討論,并歸納小結
五、知識鏈接
1、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機,那么照相機的鏡頭、暗箱的壁和裝入的底片,分別相當于眼球的哪些結構?
2、有的失明者,經檢查眼球的結構完好無損,但是他看不見周圍的物體,想一想,該患者主要是哪部分發生了病變?

板書設計
眼與視覺的形成
一 、眼的結構
1、眼的附屬結構
2、眼球的結構
二、視覺的形成
物體 反射的光線折射成像于視網膜,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并沿視神經傳導大腦皮層視覺中樞,最終形成視覺。
三、近視和遠視
1、近視
(1)近視形成的過程
(2)近視眼的矯正:配戴凹透鏡
(3)如何預防近視的產生
2、遠視
(1)遠視形成的過程
(2)遠視眼的矯正:配戴凸透鏡
本節課以人體從外界接收信息的主要器官??眼為代表入手,重點介紹了眼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為了使學生了解眼球的結構和功能 ,教師運用了Flash課件,演示出眼球從外到內各個層 次的結構名稱,并詳細講解了它們的功能。并及時歸納、板書,讓學生在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獲取知識。
有關視覺的形成過程,首先通過模擬眼球成像的實驗,通過觀察雙凸透鏡的成像實驗及原理,從物理學的角度,幫學生理解眼球的成像過程。這也為后面的探究近視和遠視的形成原因打下基礎。因此,探究后面的近視和遠視的形成原因時,學生一目了然。同時,教師適時賦予情感教育,知道學生如何有效的防止近視的發生。
本節 課根據學生特點,始終貫穿“小循環,多反饋”這一教學模式,做到一個知識點輔以一份練習,及時將掌握的知識進行反饋,學生學得輕松,教師也 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精心設計的Flash課件形象生動,對幫助學生理解、接受課程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師能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小游戲、組織分組討論思考、朗讀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布置課外 作業,教師也花了一番功夫,將課堂知識向課外拓展,豐富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
縱觀整節課,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習好的學生,更要關注學習差的學生;不僅關注學習活動,更要關注學習狀態。從學生收交上來的反饋練習來看,部分學生跟不上節奏,完成的不太理想。
2、教師要注意充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課堂教學切實實現由重知識向重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轉化(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等等)。
3、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
4、板書設計稍有欠缺,今后在漢字書寫上要多花功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6959.html

相關閱讀: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了解自己增進健康
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
認識生物多樣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