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案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一單元 權利義務伴我行
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 廣泛的權利
第一課時(總第1課時)
第一框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課標要求:
本單元兩課內容對應的課標依據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課程目標是“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保唧w的內容標準是: “理解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國家性質和人民的范疇,懂得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區別,知道公民權利受法律確認,理解我國公民權利得以實現的法律保障體制的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對人民、公民、我國國體等概念的理解、辨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牢固樹立人民是我國國家的主人的觀念,增強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作為國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學生樹立認真學法、守法,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公民權利的法律保障體制。
2、教學難點:公民和人民的區別與聯系。
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國家性質、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權利及其保障體制等概念和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平時雖有所接觸,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別是從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勢群體,又缺乏法律知識,當權利受到侵害時,不知道如何去保護。有的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了,但顧慮到對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長和老師,所以只好忍氣吞聲,用法律維權的意識比較淡漠。
2、學生的需要:作為當代中學生了解自己國家的國家性質、能區分公民與人民的不同,樹立起公民權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是一個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識。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翻閱憲法第二章,了解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請學生搜集不正確行使權利的案例,并指出這樣做的后果;學生準備一個一元的硬幣,并仔細觀察。
教學方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計劃用兩課時授完。
(一)導入新課:
1、情景導入:
(1) 引導學生憶一憶,說一說,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 引導思考回答:
聽到毛主席這鏗鏘有力的聲音,全國人民在歡呼雀躍,從心底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為什么?
教師小結:
新中國的成立宣告,倍受壓迫剝削的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2、板書課題:
板書: 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 廣泛的權利
第一框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二)教學過程:
一、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板書)
1、我國國家性質(板書)
情景活動一:從國徽開始了解我們的國家
大家了解我們的國家嗎? 我們先來談談我們的國徽。
①大家看見哪些地方懸掛國徽的?(見教材P4頁)
②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場合都能懸掛嗎?為什么?(國家的象征和標志)
③請大家觀察國徽的圖案是怎樣的?你知道每個圖案和整個圖案體現了什么嗎?(見教材P4頁)
(1)國家的性質
國徽的圖案正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性質??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國家的主人
在我國現階段,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全體人民,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情景活動二:暢所欲言話主人??
想一想: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那么,你感受到或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體現出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如各級人代會,信訪舉報,各種聽證會,免征農業稅等。)
2、人民的構成
情景活動三:
想一想:
人民具體包括哪些人?(教材P4頁)我們中學生是人民的一員嗎?
哪些人不屬于人民的范疇?(少數敵對分子)
教師講述:
人民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人;我們中學生是人民的一員。
3、與極少數敵對分子做斗爭,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學生閱讀教材P5頁第一段)
二、法律確認、保障權利
情景活動四:(見教材P5頁材料)
說一說: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歸納)
教師總結:
我國人民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其具體途徑是人民選舉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代會,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上述情景表現的就是,人民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在我國,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享有憲法賦予的管理國家等權利。作為國家的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確認的公民權利。
公民的權利是誰賦予的呢?什么是公民權利呢?什么又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呢?
1、公民權利誰賦予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那么,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是誰賦予的呢?是憲法!我國憲法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中國各族人民奮斗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2、公民權利的含義
公民權利是指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有物質保障。(舉例:受教育的權利、人身自由權利、隱私權、名譽權、財產權等)
3、公民基本權利的含義
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是公民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權利,所以稱之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例如:人身自由權利、受教育權利、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權利等。)
4、人民與公民的區別
情景活動五:人民公民我來辨(見教材P6頁圖文材料)
辨一辨: ①人民與公民是一回事嗎? ②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們能否享有公民權利?
人民是個政治概念,是相對于敵人而言的,公民是個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國國籍并依據該國憲法和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比人民的范圍廣泛。在我國,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國國籍的被剝奪政治權力的人。
板書: 人民??政治概念,與其相對應是敵人;
公民??法律概念,與國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圍大于人民。
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權利,比如,同樣享有隱私權,但不享有全部權利如選舉權、被選舉權,不能履行服兵役義務。
4、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
憲法和法律賦予了我們權利,但有的人享有的權利卻無法實現,可見,光有權利還不行,還必須有權利的保障體制。
情景活動六:(見教材P6頁材料)
議一議:
(1)小寒的哪些權利受到了侵害?(撫養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
(2)小寒作為公民里應享有各種權利,可她的權利為什么未能實現?(沒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教師小結:
我們享有的權利,需要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以及他人來保障,否則就要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檢、法)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1)立法保障(見教材P7頁)
(2)司法保障(見教材P7頁)
情景活動七:當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該怎么辦?(見教材P7頁材料)
議一議:
① 傅某把6名學生帶到治安室強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是的)
② 6名學生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得到司法保障)
※ 當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該怎么辦呢?
當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被侵害的權利,賠償造成的損失,懲罰侵權者,討回公道。
情景活動八:法律與保障我們的權利之間的關系(見教材P7頁材料)
※ 下列具體法律與保障我們的權利之間有什么關系?
⊙行政復議法:保障公民不受違法行政行為侵害的權利。
⊙未成年人保護法: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權利。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義務教育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依法接受國家義務教育的權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保障消費者作為商品和服務的購買者享有的各種權利。
⊙婚姻法: 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權利。
⊙民法通則:保障公民合法民事權益(財產關系、人身關系等)。
⊙刑法:保障公民人身、財產、民主權利及其他權利不受犯罪行為侵害的權利。
⊙民事訴訟法:保障公民在民事案件中行使訴訟的權利。
⊙勞動法:保障公民在勞動關系中所享有的合法權益。
⊙繼承法:保障公民對私有財產依法繼承的權利。
(三)課堂小結:
法律是保障我們權利的法寶,有了法律,我們就有了威權的利劍。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于人權能夠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樹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陽光。
(四)本課知識點
見《資源與學案》P1頁??“我的新知識”:一、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1、2。
(五)作業:
《資源與學案》上:“我的收獲”一、請你選一選:1、2、3。
作業本上:
1、我國國家性質是什么?
2、在我國,人民包括哪些人?
3、什么是公民的權利?什么又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4、我國建立了怎樣的權利保障體制?
5、當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該怎么辦呢?
第二課時(總第2課時)
第二框 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
課標要求:
本單元兩課內容對應的課標依據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課程目標是“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具體的內容標準是: “理解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了解我國公民的權利涉及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廣泛性。幫助學生掌握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認清公民可以享有的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提高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學會尋求法律的保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形成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的意識,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2、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初中學生對自己作為一個公民享有的權利往往只是略知一二,雖然也在行使和享有權利,但權利意識較模糊,特別是對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知之甚少,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權利,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權利,法制觀念較淡漠,這也是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的一個內在因素。另外,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如何依法維權的意識也較薄弱。
2、學生的需要:中學生生活在社會中,應該了解作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權利,并且做到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社會上損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行為時有發生,作為弱勢群體的初中生,學習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樹立權利意識,學會正確用權、維權十分重要和必要。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翻閱憲法第二章,了解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請學生搜集不正確行使權利的案例,并指出這樣做的后果。
教學方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設置: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
我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確認并予以保障的公民權利。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究竟有哪些權利呢?
2、板書框題: 第二框 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
二、講授新課
1、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案例分析:甜甜成長的經歷 (學生閱讀P8頁:材料1,思考回答問題)
①上述材料中的甜甜享受到哪些權利?
②這些權利對他有什么益處?
③你認為我們還應該享有哪些權利?
教師小結:
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這些權利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涵蓋了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
(1)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特征
政治 家庭生活
公民權利 :涉及 經濟 等各個領域,涵蓋 學校生活 等領域??廣泛性
文化 社會生活

(2)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具體包括哪些方面(憲法規定的九個方面)
資料卡: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節選):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
第四十四條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企業事業組織的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
第四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第四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第五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3)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普通法律規定公民的具體權利
憲法是公民權利的確認書和保證書。我國的普通法律則依據憲法進一步規定公民的具體權利。
2、正確行使權利
我們已經知道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廣泛而真實的,但要注意,權力多并不意味著可以濫用權利,我們要正確行使權利,否則,就可能做出違法甚至犯罪的事情。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呢
板書:公民如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
情景活動一:情景1:旅游車上
在一輛旅游車上,旅途勞累使絕大多數旅客正在閉目養神,只有張亮等四個小青年喝著啤酒在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旅客們皺起了眉頭。旅客甲站起來拍拍張亮的肩膀說道:“小兄弟,請聲音輕點,別影響大家休息!睆埩敛荒蜔┑卣f道:“言論自由是我的權利,我想怎么說,你管得著嗎?”
想一想:你認為張亮的說法對嗎?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教師小結:
張亮的說法不對!法律所確認的權力是賦予每個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個公民都有同樣的權利。公民在行駛權利時,只有尊重他人的權利,承擔自己對他人應負的法定義務和道德責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權利。因此,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板書結論)
(1)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教師可以按教材P10頁第一段簡述,然后分析討論教材P9頁的情景材料。)
案例分析:(教材P9頁的情景材料2。)
說一說:
①在都市生活的馮某有養狗的權利嗎?(有。但要依照法律的規定文明養狗。)
②馮某不文明養狗侵犯了鄰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權利?(休息權、環境權、人身權)
③你認為文明養狗應注意什么?
(馮某養狗不應該損害他人的休息權、環境權、人身權。這就告訴我們: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他人的權利,對他人權利的侵害,就是對自身權利的侵害。應該在不損害他人合法權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權利,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情景活動三:情景2:旅游車上
旅游車在繼續行駛,張亮四人仍在談笑,興致勃勃的張亮邊喝著啤酒,便拿出記號筆,把剛編的打油詩寫在車座背上和車廂上。隨行的導游小姐看見了,走過來阻止,張亮蠻橫地說;“今天怎么都和我過不去,我是掏了錢給旅游公司,我愛怎么著就怎么著,汽車又不是你的,你管得著嗎?”
想一想:你認為張亮的行為對嗎?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歸納)
教師小結:
我們決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權利理解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這是我的權利,誰也管不著”。
世界上從來不存在為所欲為的權利。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集體的利益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國家、集體的利益得到維護和發展,公民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才能得到切實保障和充分實行。因此,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要維護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板書結論)
(2)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
案例分析:(教材P10頁材料3。)
議一議:
蔣某的所作所為是在行使言論自由嗎?其危害是什么?
(不是!蔣某的行為損害了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其危害是,有可能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引起社會的騷亂,破壞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等。)
情景活動三:情景3:旅游車上
旅游汽車在繼續行駛,突然張亮捂著口袋大叫起來:“我的錢包不見了,誰偷了我的錢包?”汽車內一陣騷動,稍許,張亮盯著旅客甲說到:“剛才就你接近過我,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錢包,你那賊眉鼠眼的樣子一看就是個小偷,我要搜你的身!甭每图准绷,紅著臉說道:“你別侮辱人,我沒偷,你憑啥要搜我的身!边@時有其他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沒偷就讓他搜一搜,以證明你的清白。
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該怎么做?
②張亮的說法和做法對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
在我國,公民行使自己的權利,要限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而不能超越其范圍,否則,就會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板書結論)
(3)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享有言論自由。但是,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
議一議:
言論自由要受到法律哪些方面的限制?(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板書。)
板書:言論自由要受到法律兩方面的限制: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
案例分析:(教材P10頁材料4。)
議一議:
①誣陷別人,屬于言論自由嗎?
②誣陷別人,于人于己于社會有什么危害?
(① 不屬于。違反了言論自由的兩個方面的限制;破壞社會公德、擾亂了社會秩序。)
情景活動四:情景4:旅游車上
四個青年圍住了游客甲,局面僵持著,有幾個游客起哄著要下車,這時司機說道:“前面就是派出所,我們去請民警協助調查吧!”征得大多數游客的同意,司機將車開到派出所,尋求民警的幫助。沒多久,警察就查處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幫張亮找回了失竊的錢包,在事實面前,張亮為自己的魯莽而感到羞愧。
想一想:
司機的做法啟示我們在行使權利時還應注意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或,教師總結)
教師小結:
公民行駛自由和權利,并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否則,就會損害國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構成違法犯罪。(板書結論)
(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力
案例分析:(教材P11頁材料5。)
議一議:
這些球迷將要實施的行為,受到法律的保護嗎?
(不保護。因為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
教師講述: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集會、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我國法律還規定,公民的上述自由必須按照集會游行示威法規定的程序進行,而不得隨意行使這些權利。如果隨意行使行使其權利,不僅會破壞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而且違法行使權力的人還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相關鏈接:(見教材P12頁鏈接材料)
案例分析:(見教材P12頁材料6。)
議一議:
①小辛的父母有經營權嗎?(沒有)
②據你所知,取得合法個體經營權要履行什么法定程序?
(按照有關方面法律的規定,到工商部門去申請登記,已取得合法的經營權。)
三、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但是在行使權利的時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個方面,即四個結論)
四、作業
1、言論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任何限制!”你認為此觀點對嗎?為什么?
2、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
3、完成《資源與學案》第一單元第一課??“我的收獲”
第二課 我們應盡的義務
第三課時(總第3課時)
第一框 公民的義務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部分:“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含義和內容,懂得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義務的積極意義。
2、能力目標:
增強對公民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育學生自覺履行義務,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提升學生的義務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公民的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
2、教學難點: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自覺履行公民的道德義務
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八年級學生對公民的義務了解不多,對履行義務的意義知之不多,雖然平時許多行為都是履行義務的表現,但真正作為公民的義務觀念較淡薄,另外對公民道德義務的履行較易接受,而對法定義務會感覺比較遙遠,甚至會有履行義務是大人的事,我年紀還小,履行義務與我無關的想法。
2、學生的需要:
現在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家庭、社會中得到的較多,而付出的較少,自覺履行義務的意識不強,所以讓學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義務、哪些道德義務,樹立義務觀念非常必要。
教學方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設置: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權利,也有他應盡的義務。如果每個人不僅知道自己的權利,而且知道自己的義務,這將有利于全人類的幸福。”法律的“大廈”是由權利、義務共同構筑的,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不可分離,履行義務是享受權利的需要,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需要,所以我們要忠實地履行義務。
2、板書課題: 第二課 我們應盡的義務
第一框 公民的義務
二、講授新課:
1、我們的法定義務
教師講述:
我們在社會生活中,不僅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對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請同學們看下邊的情景材料。
情景材料一:(見教材P14頁材料)
說一說 填一填
付出的根據付出的好處不這樣做的后果
A家庭親情融洽父子情感受到良心的譴責
B對人承諾贏得別人信任失去別人的信任
C(班機紀律)受到別人尊重受到班機輿論譴責
D(法律規范)受到法律的保護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師講述:這些義務來自親情、道德、紀律、法律等各個方面。
(1)法定義務的含義
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
在社會生活中,我么不能只獲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睂τ诜ǘx務,我們必須履行。
案例分析:(見教材P15頁材料)
議一議:
小珊是未成年人,到底該不該納稅?(指導學生分析討論)
相關鏈接:(見教材P15頁)
(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學生閱讀教材后,教師講述)
教師講述:
“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惫袼鶕碛械臋嗬械囊宰约郝男辛x務而獲得。例如,公民履行納稅義務,享有國家把稅款用之于民的福利。有的以他人履行義務而獲得。例如,父母履行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子女才能享有受撫養教育的權利。這種情形要求我們成年后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公民的基本義務??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義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學生閱讀教材)
自覺履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愛國的重要表現。
我們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要以履行法定義務的實際行動,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
議一議:
※“只想享受權利,不想履行義務;想多享受權利,少履行義務”的認識正確嗎?為什么?
( 不正確。因為,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行義務的主體。因此,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蔽覀兠總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也是愛國的重要體現。)
2、我們的道德義務
(1)什么是道德義務
情景活動二:(詳見教材P16頁材料)
議一議 說一說:
①小龔盡心照顧雙目失明的孤身老人,體現了什么美德?
②為什么社會對小龔的行為給予高度贊揚?
(①小龔盡心照顧雙目失明的孤身老人的行為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②社會對小龔的行為給予高度贊揚,是因為小龔用自己的行動自覺履行了敬老養老的傳統道德義務。)
什么是道德義務呢?
道德義務??是指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愿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想一想:為什么要自覺履行道的義務?(見教材P17頁教材)
相關鏈接:(見教材P17頁鏈接材料)
情景活動三:(詳見教材P17頁材料)
議一議:單先生的行為為什么能感動失主、受到人們的稱贊?
(單先生拾金不昧的行為,是在自覺履行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生動體現,因此,深深地感動了失主,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2)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
道德義務的范圍十分廣泛,履行道德義務,每個公民責無旁貸。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二十個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一基本道德規范的形成,是我們黨對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道德體系的最新認識成果,標志著我國公民的道德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板書: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三、課堂小結
公民不僅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對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的特點!叭魏喂裣碛袘椃ê头梢幎ǖ臋嗬瑫r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同時,我們還要自覺自愿地履行道德義務!皭蹏胤ā⒚鞫Y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四、作業
1、“只想享受權利,不想履行義務;想多享受權利,少履行義務”的認識正確嗎?為什么?
2、為什么要自覺履行道的義務?
3、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有哪些?

第四課時(總第4課時)
第二框 忠實履行義務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了解憲法語法律規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力,履行義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公民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要求,了解法律鼓勵、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以法律為準繩對公民行為的是非判斷能力,提高踐行義務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能忠實履行義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義務的要求,提升學生的義務觀念,增強對國家、社會、集體及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要求。
2、教學難點:
如何真正提升學生的義務觀念,并落實到行動中去。
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對公民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層次的要求即法律鼓勵做的、要求做的、禁止做的,學生認識上可能較為模糊,法制觀念和義務觀念不強,缺乏自覺履行義務的責任感。
2、學生的需要:
明確公民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要求,知道法律鼓勵做的,公民應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公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公民堅決不做,對中學生樹立法制觀念,自覺履行義務,做一個守法、具有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意義重大。
教學方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
古人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想一想:
這兩句古訓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導入本課的教學)
教師講述:
做與不做必須以法律為準繩。法律規定的義務我們必須忠實履行。
2、板書框題: 弟二框 忠實履行義務
二、講授新課:
“為以惡小而為之”,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卻不能很好地遵循這一古訓。請同學們看下面的情景材料。
情景材料一:阿強日記一:
阿強對他的朋友阿堅說:“累死人了,天天都是上課,好悶啊,現在老爸老媽又經濟封鎖,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不能去disco,不能抽煙,不能喝酒,不能打機,人間最悲慘的事情莫過于此啦!”阿堅立刻回答道:“這么慘啊,我有份好活,100元一個晚上,你做不做啊?”阿強聽后,兩眼放光,“哇,什么工作,好多錢啊,辛不辛苦的?”阿堅拿出一只光碟來:“一點都不辛苦,就是賣這個!卑娨豢戳⒓聪蚝髲楅_了幾尺,說:“這怎么行,賣黃碟可是犯法的呀!”阿堅笑著說:“有什么不行,你還是未成年人,法律拿你沒辦法的,何況這又不是殺人、放火,只不過賣一二張破碟而已,你不賣,別人也照樣賣的啦,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一個不多,你不是不夠膽做吧,想不到你時這么一個膽小鬼!
想一想:
在金錢的誘惑和朋友的游說之下,假如你是阿強,你會怎么做?
教師小結:
未成年人違法,也一樣要受到懲罰。因為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那么我們故事中小主人公又會作何選擇呢?
阿強日記二:
阿強經不住朋友的一番“好意”刺激和每晚100元的誘惑,不久就加入到了朋友販賣黃碟的行列。一次,正當他在馬路邊交易的時候,被公安機關逮個正著。受到了法律的應有懲罰。
想一想:
阿強為什么會觸犯法律,我們從中受到什么警示?
教師小結:
阿堅做出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情,觸犯了法律,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想一想:你還知道法律禁止做哪些事情?(學生討論回答)
1、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教師講述:
為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公民實施某些行為。因此,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是忠實履行公民義務的重要體現,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觸犯法律,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例分析:(見教材P21頁材料:中學生賈某,以路燈…… )
想一想:
①受到法律的制裁是賈某、姜某的初衷嗎?
②他們為什么會觸犯法律?我們從中受到什么警示?(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教師小結:(見教材P21頁教材正文)
法律不允許我們做的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那么,法律要求我們去做的事情我們又該怎么對待呢?
情景材料二:地理小組踐行法律的行動(見教材P19頁)
①地理環保小組同學踐行法律的行為,給我們什么啟示?
②我們履行法定義務,對自己和國家有什么益處?
教師講述:
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對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保護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板書結論)
2、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
履行法定義務,有益于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有益于社會主義事業,有益于社會的和諧繁榮發展。
“勿以善小而不為!痹谖覀兩钪校行┬袨榉蓻]有禁止性要求,也沒有強制性要求去做,但法律卻倡導我們積極去做。
情景材料三:獻愛心 (見教材P18頁材料)
某中學的1200多名師生,為地震災區積極捐錢、捐物,奉獻愛心。
想一想:
①該校師生支援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討論)
(體現了我國憲法提倡的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公德。)
②我國憲法提倡和鼓勵公民作的行為還有哪些?(討論)
相關鏈接:(P18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鏈接內容,了解憲法提倡和鼓勵工作的行為。)
教師小結:
法律提倡、鼓勵我們做的道德義務,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應積極去做。這是公民忠實履行義務的重要體現。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有益于社會主義文明和進步的行為。法律所提倡的,我們要積極去做 。(板書結論)
3、法律所提倡的,我們要積極去做(板書)
(學生閱讀教材)
三、課堂小結: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公民忠實履行義務,就應心中常有紅綠燈,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只有做到正確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才是一個具有高度法治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的公民。愿每個同學都能做忠實履行義務的楷模。
四、作業:
完成《資源與學案》第一單元第二課??“我的收獲”
第三課 生命健康權與我同行
第一框 生命與健康的權利
第一課時(總第5課時)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幫助學生認識人格權的內涵和特性;引導學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不容侵犯,受法律保護;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權利,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學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意義,體會人格權利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覺尊重生命與健康的權利,增強維護人格權的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加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2、教學難點:人格權的涵義及特點;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護。
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為時有發生,對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隱患也經常存在,而作為未成年人,很多學生缺乏安全、健康意識,加上法制觀念不強,對生命健康權也了解得不全面,以致自己的生命健康經常受到侵犯或傷害。所以教學中,應突出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性,并強調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的特殊保護,引導學生懂得重視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
2、學生的需要:
從現實角度看,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傷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為和隱患,作為未成年人有必要對自己的生命健康權進行了解,從而對某些行為做出是非辨別,運用法律加以維護。從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權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權利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確行使了這項權利,才能保證其他權利的實現。從未成年人成長的角度看,正確理解并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有利于生命意識、健康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等。
課前準備:
教師:
①搜集生活中與學生相關的侵犯人格權、生命健康權的典型案例,并整理歸類,根據教學需要,請學生幫助繪成漫畫并制成課件。②認真學習有關人格權、生命健康權的法律條文和法律依據。
學生:
尋找發生在自己身邊有關侵犯人格權,尤其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案例。查找并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
教學方法:本課的教學擬采用活動式教學、可運用:情景創設、案例分析、主題探究等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講授本課第一框??生命與健康的權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見教材第三課引言部分)
2、板書課題: 第三課 生命健康權與我們同在
二、講授新課
板書框題: 第一框 生命與健康的權利
生命健康權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是我們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你們知道什么是人格權嗎? 人格權中的“人格”和我們平時所說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有偉大的人格”中的“人格”含義一樣嗎?
教師講述:
我們平時所說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權中的“人格”,是指作為法律所承認的“人”的“資格”。所以,人格權也就是做人的權利,是自然人對自身享有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板書標題)
1、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
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24頁材料)
想一想: 以上行為,侵害了人的什么權利?(人格權或生命健康權)
什么是人格權呢?
(1)人格權及享有人格權的重要性
人格權,是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對自身所享有的權利(人格權就是做人的權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自然人的生命、身體、健康、自由、姓名、肖像、隱私等,是作為一個“人”所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可以稱之為“人格利益”。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對自己的生命、身體、健康、自由、姓名、肖像、名譽、隱私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權利,稱為人格權。人格權,是與民事主體不可分離的權利,因人的出生而當然享有,因人的死亡而當然消滅。
(2)生命健康權是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命健康權是人格權的一種,分為生命權和健康權,生命權是公民作為人的存在,作為權利主體的前提條件,是每個公民行使其他權利的基礎,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權的享有是每個人最高的人身利益。因此保全生命不受非法侵害是第一位重要
的人身權利。健康權又稱身體健康權,
它包括精神和身體兩個方面。

公民權利(人權)

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刑法、民法以
及行政法等法律的共同保護,故意或過
基本權利
失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要根據清潔承
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同時承擔民事責任,
人格權
嚴重傷害他人健康的行為,一般都要受
到刑事制裁,并附帶民事賠償,對于輕
生 命
健康權
微的傷害行為或者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任的傷害行為,一般都要承擔民事責任。
相關鏈接:(見教材P25頁鏈接材料)
(3)人格權的內容
人格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它包括哪些內容呢?
物質性人格權 生命健康權
人格權的內容
精神性人格權?? 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
(4)人格權的特性
人格權作為人權的一部分,它與生命相伴,從出生起就伴隨著我們。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它由每個人單獨享有,不得轉讓、拋棄、繼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與人身分離。
(5)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26頁材料)
議一議:上述行為侵害了人的什么權利?(學生討論回答后,閱讀教材正文)
想一想:為什么要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教師講述:(略,詳見教材P26頁)
2、法律捍衛我們的生命健康權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26頁材料)
議一議: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對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什么重要意義?(P27頁)
(1)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法律的特殊保護
未成年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民族的未來,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
議一議:
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我國法律作了哪些特規定的?
(2)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國家法律的一項重要任務
(學生閱讀教材后討論如下問題)
議一議:
①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法律主要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②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你會怎么做?
(當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保護。)
三、課堂小結:
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健康是連金錢也買不到的。生命健康權是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們更應該懂得保護和珍愛。
四、作業
見《資源與學案》:一、請你選擇;二、請你說一說。
第二課時(總第6課時)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的表現,引導學生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義務,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同時注意自我保護。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積極正確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學會用法律武器與侵害生命健康權的行為作斗爭,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學法用法的能力;讓學生明白在關愛他人生命、助人救人的同時懂得自我保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理智處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愛生命健康權,不僅是行使權利,也是對自己的關愛和責任,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和人生觀;引導學生自覺尊重他人生命與健康權利,關愛他人,助人為樂,增強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積極地行使生命健康權。
2、教學難點: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
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①現實生活中,中學生自殺、自殘事件時有發生,很多學生缺乏健康意識,任意揮霍自己的身體資本,他們只認識到關注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個人的權利,卻沒意識到這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所以加強生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意識。②由于暴力文化泛濫,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做事容易沖動,加之部分學生法制觀念淡薄,使得他們與他人發生矛盾后,常會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不僅傷害他人生命健康,也易傷害自己,所以加強關愛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教育,有助于避免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③有些學生有關愛他人生命健康之心,樂于助人,但由于年齡、思維等不夠成熟,以致遇到一些突發事件不能理智地來處理,甚至有時幫助他人的同時,使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危險或傷害,所以加強生命健康的教育,幫助學生在關愛他人同時珍愛自己的生命。
2、學生的需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7860.html

相關閱讀:第九課 一步之遙 教案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開放的胸懷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