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是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六課第三框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對我國是個法治國家及其相關的知識已經比較熟悉。這一框主要幫助學生學習:在我國,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權力需要監督和制約,每個公民都要承擔起監督的責任,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的政治義務、國家安全包括哪些內容以及國家安全與我們每個人的關系等內容。為學生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2、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公民的政治權利的含義、內容、行使渠道;知道正確行使政治權利的要求;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監督權利;知道公民的政治義務;了解國家安全的內容;知道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義務的做法
能力目標: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能力,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樹立國家安全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
3、重點:正確行使政治權利
4、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依法正確行使政治權利的意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樹立國家安全意識,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后,學生已初步具有分析材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初三的學生對“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權利?公民怎樣行使政治權利?”這些問題并不清楚。例如:有的同學認為凡是關乎國家的事都是大人的事,與自己無關。
學生是未來的主人公,總有一天要邁向社會,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他們除了讀圣賢生活之外,還想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也希望在課堂上能接觸相關政治權利和義務的理論知識,并且想參與政治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符合學生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教法
本框題有兩個目,“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和“維護國家安全”。這兩目相關聯的可以讓學生明確“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還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創設情境法、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課堂討論法等,在對調查實例及社會現象進行剖析,讓學生歸納出有關的觀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綜合能力,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讓學生從機械的記憶接受式的學習向理解領悟式的學習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針對本課特點,我指導學生用以下學法:分析歸納法、交流合作法、體驗學習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的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系的,只有創設情境,舉例說明才能引導學生進行體驗,相互間交流合作地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按情境導入、明確權利、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知識拓展、教師總結六個環節進行。
上課前幾天,我布置學生進行相關的社會調查,采訪人大代表,通過新聞報刊互聯網等渠道了解一些關于人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內容,我也搜集了相關資料。準備課上交流。
(一)情景導入(從生活現象導入):
“學校旁邊以前的一間游戲機室現在沒有了,過去許多同學經常出入游戲機室,嚴重影響學習,現在我們的學習環境變好了。歸功于誰?”在同學講述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呢?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得出結論:我們要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
(二)明確權利
在這一環節里我用多媒體展示十七大的選舉現場,讓學生感知國家的政治生活,在此引出82頁《街道人大代表的選舉》,大屏幕顯示問題:小毅十八歲也投了一票。問:1、他行使了什么權利?
2、他享有什么權利?
3、行使享有這些權利需要那些條件?(同學討論后回答……)
出示幻燈片:行使選舉權的條件。
為了使學生更加明確行使選舉權的條件,可用“解某因犯綁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問是否有選舉權?“的問題再現,使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鞏固知識。
同時出示幻燈片:“小王發現有些政府官員存在貪污現象,想向有關部門反映,小明認為這是大人的事,與我們青少年無關,你認為這與我們青少年有關嗎?(同學討論后回答……)
【總結過渡】教師: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雖然我們因為年齡的原因不能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我們可以行使其它政治權利,如監督、建議、控告、檢舉等權利。我們要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行使建議監督權。
(三)行使權利
出示幻燈片:閱讀書本83頁的三則題材,小組討論:你如何看待這些事情?這些事情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示?
【思維指導】
面對的情況怎么做反映渠道
事例A
事例B
事例C
【教師總結】:權利需要監督和制約,每個公民要承擔起監督的責任,我們不僅要關注身邊的事,也要關心國家大事,我們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建議。對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的建議和權利,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有向國家及其有關部門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在這一部分我主要讓學生去感知、觀察、體驗、辨別的方式學習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或獨立思考、或合作交流,這樣安排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既適應了新的教育理念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終讓學生明白了如何去自覺地運用自己手中的這些權利!
在這一環節里我設置了三個情境:
(幻燈片展示)情境一:小剛上學經過的十字路口,車輛亂停亂擺,水果攤,菜攤等雜亂無序。小剛找到鎮人大代表老王,向他反映這個情況,后來在老王的努力下,鎮政府經過整治,使得水果攤、菜攤等統一在菜市場經營,車輛也統一停擺在汽車站。土塘街的面貌也變漂亮了許多。
情境二:西安寶馬假彩票案,安徽劣質奶粉和湖南嘉禾拆遷案得到正確處理,媒體的輿論監督不可沒。從事情披露到深入調查,直到真相大白,有關人員受到處理,幾乎每一步都能看到媒體監督的力量。
情境三:某中學附近有一家造紙廠,每天從工廠流出的污水散發著刺鼻的臭氣,來往行人掩鼻而過,此事長期無人過問。該校初三同學通過寫信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得到解決。
同學自由選擇模擬表演,然后討論回答他們都行使了什么權利?通過什么渠道行使?教師對應具體情境指導同學齊讀行使建議監督的渠道。 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綜合、歸納、遷移和升華的能力。
在學生明確行使權利渠道的基礎上,出示圖片(幻燈片展示)
讓學生做出是非選擇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同時學生討論回答公民行使權利時應注意什么問題?學生齊讀課本84頁相關內容。
在些環節中學生通過自己體驗,去解決問題,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對“如何行使權利”的印象。
(四)履行義務
首先,我展示了這樣一幅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國海峽兩岸的地圖(出示幻燈片):提出問題:你從中看到了什么問題?
地圖上,有來標注中國的“CHINA”與標注臺灣地區的“TAIWAN”這兩個字體所采用的字體、字號、和顏色等竟完全一致,且“TAIWAN”在字號上明顯比海峽對岸的福建省標識“FUJIAN”大許多。這使閱讀者感覺“CHINA”與“TAIWAN”所指區域分別隸屬于兩個對等的政區。
提出問題:這是否與國家的利益有關呢?如果你在上網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你打算怎么做?
同學討論之后紛紛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之余由學生總結出國家安全的意義,緊接著,學生講述自己搜集到的危害維護國家安全的事例,邊講邊談體會,對講的好的學生給予獎勵。
僅僅知道別人維護國家安全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自己形成自己的思想覺悟、情感、態度、價值觀,對此我展示了課本材料(85頁)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樣?同學討論回答;卮鸷,由女同學齊課課本86頁最后兩段,讓知識內化于心,落實于行。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明確履行社會義務的必要,樹立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五)知識拓展
這部分我向同學出這樣一道題:假如你今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發現了一個問題,你是不是就立刻反映呢?
學生討論后,明確,應該先做細致的調查。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在當地調查一個問題,嘗試履行民主監督的權利,來體驗“我是國家小主人”的感覺。
活動要求:(1)首先選擇一個自己主人最突出的問題。(如校園周邊的問題、鄉鎮企業污染問題、馬路市場問題,社會秩序問題、孤寡老人問題等)
(2)調查這一問題存在的典型現象并加以敘述。
(3)分析這一現象的原因。
(4)提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案。有幾種選擇?同學分組討論總結,然后派一名代表回答。
(5)反映渠道:給市長寫信,通過媒體,向公安機關等。
(六)教師小結
1、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環境的保護、社會的和諧、人民的幸福等待我們去努力,祖國的明天將掌握在我們手中。老師很高興同學們已經明確了“從權利和義務兩個方面來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的有關問題。相信大家有了許多收獲和體會。說出來和大家共享好嗎?
2、預留作業。
六、板書設計(用大屏幕顯示)
七、教學反思
本科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會知識,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思路清晰,能巧妙地創設情境,問題設計具啟發性,能夠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5815.html
相關閱讀: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2012屆中考政治弘揚民族精神 愛我錦繡中華專項復習教案
中考政治復習 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
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復習講學稿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