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及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
一、教材分析
1、重點: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
2、難點: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九年級學生對于國家的基本情況,是有所感受的,但這種感覺模糊、零碎、表面化、不系統,甚至是無意識的,老師要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分析,讓學生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自己國家的基本情況,懂得立足國情建設的重要性。同時,基于初三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對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內容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2、學生的需要:中學生生活在社會中,了解國情是樹立公民意識的要求,而且學生要了解和學習后面內容,也必須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同時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和自覺關心社會的責任感。
三、綜合設計思路
板書一:人類社會的五個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1、新聞播報,引出國情
來自新聞會客廳的報道:“今天的中國讓世界刮目相看:奧運會金牌榜名列第二,神舟五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經濟高速發展,GDP上升至世界第六。2005年,中國經濟排名又上升了,預計將超過法國和英國,排在世界第四位!中國的發展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譜寫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國而精彩!”坐在電視機前的小王聽到這樣激動人心的報道非常興奮,不禁驚嘆:“太棒了,我國就要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了!
“小王認為我國就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說法對嗎?你認為當前我國正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你對我國的國情了解嗎?
(設計目的:通過情境創設,引出課題。)
2、你說我說,國情透視
一個人要發展,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一個國家的發展同樣如此,首先得認識自己國家的基本情況。到底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怎樣的呢?請你向小王作一介紹,相信他會產生更多的感觸和思考。
(1)出示反映不同主題的典型國情圖片,請學生為這些圖片配上解說詞;
(1)說明我國國情的這些特點對我國發展的影響。
(設計目的: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總體感知國情。)
板書二:我國已經處于社會主義階段。
3、梳理歸結,解讀國情
我國雖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但還不成熟、不發達,由此可見
板書三: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那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歷史階段?
要求學生結合歷史,以時間為線索,用年代尺形式,畫一簡圖,說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處的歷史時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
板書四:社會主義階段是一個怎樣的歷史階段:
從1956年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世紀中葉,至少需要100年時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840 1949 1956 二十一世紀中葉
(活動目的:從概念分析到圖表呈現,便于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有一個明確而直觀的認識。)
四、探究解惑,理解國情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后,小王還是不理解,為什么中國建設速度這么快、成就這么大了,還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呢?請大家討論一下,幫他解惑。
師出示材料(1)中美農業機械化比較;(2)各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較;(3)《各國農業稅制》(具體見附錄1)
引導學生分析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原因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表現
(活動目的:通過對比材料的探究分析,讓學生理解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原因。)
板書五:為什么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社會主義生產力水平比較低。2.科學技術、民族文化素質不夠高。3.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說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必須堅持而不能超越。從而糾正小王認為我國就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認識上的錯誤。
板書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的不發達階段,必須堅持而不能超越的歷史階段
五、小品啟思,立足國情
同學們的分析,引發了小王的思索,使他想起了去年暑假自己的一次倒霉經歷。學生小品表演《倒霉的小王》(見附錄2)。在學生小品表演后,設問:小王遇到了哪些煩心事?你有沒有遇到類似這些問題?這說明了什么?
(設計目的:通過小品表演,顯現當今社會現實,引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六、聚焦時事,國情導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出示:
信息一:據新華網、人民網“兩會”期間開辟的“我向總理提個問”專欄統計,近50萬網民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排在了前三位,其次還有就業、住房、社會治安、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問題。
信息二: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之后的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時說:“我最痛心的是沒有很好的把群眾關心的看病、上學、就業、住房等問題解決好”。
信息三:家庭四大件的變化:上世紀50??70年代,“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冰箱、彩電、洗衣機、錄音機”;90年代后期,“空調、電腦、手機、汽車”。
這種變化反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要在不斷增長。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落后的社會生產難以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
由學生概括得出,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階級矛盾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現階段
板書七: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呢?
因此,
板書八解決的根本途徑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
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由我國國情和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只有生產力發展了,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豐富了,需要才會得到滿足,才能盡快擺脫貧困,才能最終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并促進其他矛盾的解決,從而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七、學以致用,藍圖展望
認識國情,明確任務,我們就要以此為依據制定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建國初期,由于對國情認識不夠,我們在建設中走了很多彎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極大破壞了生產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十分嚴重的損失。改革開放后,由于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我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當前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十一五”規劃又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綜合上述分析,你認為衡量新農村建設成就的根本標準是什么?(牢牢堅持尊重農民意愿這個第一原則,要把農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切實保障農民利益,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你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新農村建設獻計獻策?
(設計目的:通過對比,說明立足國情的重要性。同時結合時政熱點,進行知識延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我思我悟,收獲國情
原來,認識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人的發展如此,國家的建設同樣如此。我們同學將來走上社會,參與國家建設,就要實事求是地面對這一現實。學習了這一內容后,小王在他的成長記錄袋里,寫了一段學習心得。現請你也就今天所學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設計目的:以在成長記錄袋里寫學習心得這種方式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感悟提升,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九、在歌曲《走進新時代》中結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6281.html
相關閱讀: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復習講學稿
2012屆中考政治弘揚民族精神 愛我錦繡中華專項復習教案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考政治復習 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