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的基本國情
2、 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3、 國家的根本任務
4、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5、 民族制度及實現祖國的和平和統一
通過理清這些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提高學生抽象思維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二、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1、 我國的基本國情(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 國家的根本任務(重點)
3、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教時安排:3課時
四、設想
用身邊的變化,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來感染學生,產生共鳴,使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生動。
五、授課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可用錄音機播放《走進新時代》歌曲或與學生一起歌唱該歌,使學生產生肩負“開創未來”的責任,而要真正肩負這一重任,就必須全面了解我們的基本國情以及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容等。
(一)、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板書)
(教師把本框要講述的內容先告訴同學們:“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 世界舞臺上的中國
(師):請同學們把最近中國領導人在世界舞臺上的情況簡要講述。
(生):舉例(略)
(在學生講述的基礎上教師點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抓住歷史機遇,實行改革開放,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板書)(結論: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國家強大起來)(副板書)
(同時,“當今世界,中國是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供認。”)
(讓學生舉例說明)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看書本材料并結合了解到的蘇南蘇北差距、中、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存在的差距的點滴實情,以及家鄉人與人、村與村之間的差距,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在許多方面還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競爭的機遇時刻顯現在眼前,挑戰的壓力步步緊逼著我們,因而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加快發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板書)
(1)、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初步顯示(板書)(讓學生從自己家庭中房屋、車輛、電視、手機等擁有的情況來說明)
(2)、我國的社會主義仍處于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板書)
①原因: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舉例:發達國家與我國人均國民平均收入)
②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舉例:發達國家與我國受教育的程度與狀況)
③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教師講解,但不十分展開)
(3)、初級階段的含義及起始時間(板書)
①含義: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是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還不發達。(教師簡要解釋)
②初級階段起始時間: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紀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時間)
(4)、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板書)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個,它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面對這樣的主要矛盾,那么,怎么來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即國家的根本任務是什么呢?
(5)、國家的根本任務(板書)
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就明確了我們應走什么樣的路?應干什么樣的事?)
3、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板書)
(這部分主要告訴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堅持什么樣的指導思想)
(1)、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板書)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產生了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三個代表的含義:(板書)
A、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B、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C、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舉例讓學生判斷并解釋)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A、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具體表現。
B、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C、是我們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和必然要求。
(分析教材圖片,使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發展著的指導思想,是與時俱進的。)
第三課第二框《黨的基本路線》教案
導入:(從自己家庭成員的美好愿望如何實現為切入口,引入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
1、“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
(1)、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板書)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制定這一路線的根本依據是什么?)
(2)、基本路線制定的根本依據(板書)
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3)、基本路線制定的出發點或根本目的(板書)
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從而可以看出,黨的基本路線是黨的先進性和“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在基本路線的內容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主體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個中心是經濟建設,兩個基本點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途徑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4)、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以教材組圖中與學生一起得出: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結果,并且都是代表了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一種體現。)
(如何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先請同學們看P38頁第一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首要地位”這段話,然而以家鄉、地區、祖國近二十年的發展變化加以證明,從而得出:)
①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板書),答案見P38頁第一節“只有……才能……才能……才能”。
(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是基本路線核心內容中的兩個基本點,那么:)
②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板書)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集體朗讀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
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副板書)
(指導學生從書本中尋找,教師分析)
A、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B、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
C、如果……都是……
(告訴學生):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彩色副板書)
改革開放是強大動力或強國之路(彩色副板書)
(改革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否定,不是全盤推翻,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從而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
(可用一些通俗的諺語來進行鮮明的對比說明.) (彩色副板書)
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比不可少的條件
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四項基本國策
(可以歷史的史實來證實,也可以用國外象越南等一些地區的現狀作比較.)
2、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板書)
(在學生課前對自己家庭20年前與后的狀況的調查的基礎上進行雙邊合作探究,得出一個結論:)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國力會強大,人民得實惠,社會保安定,國際地位會提高,民族精神會增強。
(從課本的相關知識連接入手,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2)、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板書)
①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就要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同圖片和鄧小平同志的話結合教材最后一節內容進行小結這一課時的內容。)
第三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案
三、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板書)
1、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板書)
(用錄音播放幾首少數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課內容,也可由教師簡單跳幾個不同民族舞蹈的動作來引入新課。)
(1)、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板書)
(在與同學們一起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得出:)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親密無間的,用江澤民同志的“三個離不開”來闡述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民族關系的重要性。)
2、共同澆灌民族團結之花(板書)
(以活動中導入,使學生體會到各民族在創使管理國家的權力,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等方面所具有的權利,從而了解各民族之間的平等關系。)
(1)、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板書)
民族平等,團結和繁榮
(再從法律的角度加以闡述)
(2)、自覺維護民主團結
(既是國家的事,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要作到“三個尊重”
3、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從兩幅圖案入手,了解并體會祖國統一及“一國兩制”)
(1)、結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板書)
(教師講述愛國統一戰線的內涵,并用香港、澳門回歸后實行的制度的事例,來說明祖國統一的基本方針。)
(2)、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方針。(板書)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由學生朗誦“一國兩制”的說明。使他們對此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然后再請學生深情并茂朗讀相關連接內容,從而說明“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3)、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板書)
一國兩制
(并明確告訴學生:)
堅持一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板書)
(再從連、宋打破僵局,訪問大陸到目前臺灣民眾意愿來說明祖國完全統一的必然趨勢。)
(與學生一起簡要回顧第三課的主要內容并布置學生預習第四課內容。)
預習提綱:①當今世界各國(包括中國)要發展,應當怎么辦?中國如何走發展之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5071.html
相關閱讀: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復習講學稿
2012屆中考政治弘揚民族精神 愛我錦繡中華專項復習教案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中考政治復習 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