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
》總復習(熊甫軍)
。ㄒ唬
元豐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
分)
①念
無與為樂者
念
:
②相與步
于中庭
步
:
2
.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2
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翻譯
:
3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如霜月色,引發李太白思鄉之苦;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
3
分)
參考答案
:
1
念:考慮、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
0.5
分)
2
月光照在院中,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
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
1
分,答出表現的心情,言之成理得
2
分)
(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14
分)
元豐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
、選文的作者_______
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
三蘇”
,同屬“
八大家”
之列。(1
分)
2
、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2
分)
3
、用“
/”
標示下列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1
分)
蓋竹柏影也
4
、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2
分)
①
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②
相與步于中庭
步:——
5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
分)
。
①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
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4
分)
①
作者描繪的世界:
②
作者的心境:
參考答案:
1
、蘇軾,唐宋。(
答完全正確者得1
分;否則,不得分)
2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6
、蓋/竹柏影也
3
、
①
考慮,想到
②
散步(
或漫步、走、行走)
4
、
①
(
我)
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窗戶(
十分優美)
,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
②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1
5
、
①
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
自我排遣的曠達(或雖遭貶謫依然 曠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27397.html
相關閱讀:《蘆花蕩》的“詩性美”
《散步》導學案(附答案)
《我的母親》課內閱讀答案
人教版語文七-九級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歸納(八級下冊)
《孤獨之旅》選段(13分)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