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記憶方法論壇 > 記憶力訓練 > 《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重點筆記二

《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重點筆記二

2011/5/21 13:15 作者:feihong198 本文已影響:11671人 
6、創造性思維——標新立異
標新立異的原則
擺脫常規
假想推測
標新立異的訓練辦法
檢查表法
對應強化法
隨意取一事物,強制性地使它同我們所要思考的事物相聯系。通過這種強制,使我們有可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禁錮找到截然不同的新關系,最終產生不同凡響的發明。我們以工廠的產品革新為例子,作詳細說明。假設某工廠要研制一種新的立體聲收錄機,革新從何處著手?思路從哪里萌發?可借助于一一對應強連法。隨便找一個其他的產品,就譬如說是飛機吧,先著手考慮飛機的特性、機能、部件,畫一張表。然后把這張表上的項目逐項同立體聲結合起來,讓它們“強行”建立關系,進行聯想。
NM
又稱中山正和法,由日本創造中山正和法教授設計的。他根據人的高級神經活動規律,在理論上將人的記憶活動分成兩種:“點的記憶”和“線的記憶”。由第一信號系統(即客觀事物系統)形成的條件反射,稱為“點的記憶”。例如,看到飛鳥,立即會想到“鳥”這個詞,由第二信號系統(即語言系統)形成的對抽象觀念的條件反射,稱為“線的記憶”。例如,對一個概念形成的關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顯然,如果能借助于聯想、類比等方法把平時積累起來的有關“點的記憶”加以重新組合,用新的方式使它們連結成“線的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涌現出豐富的創造性的新設想,從而作出新發明。
NM法不是先去構想發明物的具體內容,而是先把所要發明的東西抽象化,找出所要發明的工作,要解決什么問題的“詞”,即實現“點的記憶”;例如,我們想發明洗衣機,那么,發明洗衣機的目的就可以反映在這些詞中,像能洗東西的“洗”一詞,洗得清潔的“清潔”一詞;使用操作要無危險的“安全”一詞,等等。在NM法中,這些詞專門給一個術語:
關鍵詞。在一般情況下,關鍵詞可有四、五個。第一步工作完成之后,就要著手進行“線的記憶”工作。先是從所選的關鍵詞中篩選出一個,如“洗”一詞,然后,圍繞著這個關鍵詞通過聯想、類比等方法進行思維發散,努力突破原來形成的關于“洗衣”的概念,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各種各樣的洗滌方法列舉出來。如擦板搓洗、刷子刷洗、棒槌敲打、河中漂滌,流水沖洗以及各種工業洗滌方法,等等。第三個發明環節,便是進行綜合歸納,將思路集中起來,對所設想的各種洗滌方法進行分析對比取長補短,互相結合,或者放棄一些價值不大的設想,這一階段是對洗衣機發明的本質研究。上述思路都是圍繞著將附在衣服上的污物去掉,也就是“洗”而展開的。最后一個發明環節,則要解決如何才能使水流速度加快,從而使“洗”的效果更好這個問題,這同樣要運用類比的方法,將思維發散,找出加快水流速度的各種器械,例如缸、噴嘴、超聲波發生器,等等。然后根據價值大小以及現有的技術條件等方面的可能性,從中選擇一個最經濟可行的設計方案。倘若這樣還沒有達到預定發明要求,則可以從所選關鍵詞中再找一個詞,其步驟同上。
直覺法
訓練方式

1.間歇法
研究發現,得以產生直覺的最為典型的條件是先對問題進行一段時間的緊張、熱烈的考慮,同時伴有一種對解決該問題方法的強烈渴求,再休息一段時間,或盡情嬉戲嬉樂,或轉而考慮其他工作,而正恰恰是這個“休息”當兒,便會發生你預料不到的戲劇性效果,即你所苦苦思索的問題直覺地得到澄清:或找到“答案”,或找到解決的方法等等。關于這種情況下直覺得以產生的原理,人們尚未能搞清楚,一般的假設是,鑒于直覺都是產生于下意識的活動,并且是突然“涌現”的,因此,當人們休息時盡管對問題的思考也排斥在“意識域”之外,但在下意識中仍然沒有放棄醞釀;人對此是意識不到的,成熟以后,便“和盤托出”。
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建議讀者能主動地找一二個問題進行認真的、緊張的、連續的以及不懈的思索,在此期間最好不要干其他事情以便全力以赴,至于思索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以疲憊不堪為原則,然后,“間歇”一下,最好是去娛樂,找你自己平時最喜歡的娛樂項目(但你切不可老是想著奇跡的出現,這樣反倒會“壓抑”下意識中直覺的“奉獻”)。當然,有時候休息了好多時候并沒有直覺出現,這也不足為怪,因為直覺本來就不是一個必定出現的東西,如果你還有興趣,并且也有條件,不妨再重新“緊張工作”一段時間,再休息,循環往復,相信功夫是會不負有心人的。我們試以例證之:阿基米德百思難得其解之后,居然在沐浴時“涌現”了他那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浮力定理)就是“間歇法”一個特例。有許多科學家都有意無意地運用“間歇法”從事研究工作。例如,著名科學家杰克遜就一直勸說他的學生們,在一天工作完畢之后,坐在一把舒適的椅子上,任思想圍繞白天有趣的事物去遐想,隨手寫下所產生的念頭。
2.“藝術”法
藝術,是通過個別特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現實的本質方面、典型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形象地揭示已發生的事件所具有的真實含義。藝術具有認識的意義,它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創作,目的是將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感情呈現出來讓人觀賞。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說的,藝術品是“情感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投影”。由于藝術本身的雙重特點(認識的和情感的),它對人類智力活動的松弛過程就能發生獨一無二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極大地有助于直覺的出現。因此,為提高你的直覺能力請你努力地培養自己的藝術情趣和藝術愛好,并盡可能地進行藝術實踐(當然,你的目標決不是成為藝術家,否則就會本末倒置)。許多科學大師都有藝術方面的嗜好和擅長,這使得他們具有得天獨厚的成功條件。愛因斯坦是一個頗有才氣的小提琴手,普朗克是一位享有盛名的鋼琴家,巴斯德和貝爾納都具有繪畫和戲劇方面的天才。本世紀七十年代末,設在斯德哥爾摩的“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還曾進行過一個引人注目的計劃,該計劃要人們通過藝術、繪畫等形式來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3.隨記法
直覺是一種突如其來、又突如其去的心理現象,它產生的影響是“爆發性”的,頃刻之間“涌上心頭”,所以我們平時必須隨時隨地捕捉自己的直覺并記錄下來。因為如果不記,這些直覺的內容很快就會“淡漠”,甚至忘記了,這樣就不能夠對自己產生什么顯著的影響。我們最好是身邊都放一個小本,隨身帶一支筆。每天晚上臨睡前對自己的這些“直覺記錄”琢磨琢磨,養成一種習慣,這或許能使你終生受益。據說,愛迪生習慣于記下自己幾乎是每一個念頭,不管這個思想在最初看起來是多么微不足道。這也許是他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因素。有人計算過,他享年八十四歲七個月二十七天,平均每十五天就有一項發明。
4、記夢法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的拉伯奇描述了自己“清醒地做夢”的現象,并說明他是如何讓自己控制夢的。他解釋道:“清醒地做夢的人可以積極地參與解決夢境中的沖突,并且使情節有一個滿意的結局!彼麑iT設計了一種稱作MILD法即清醒的夢的記憶誘導法,使自己“完全隨愿望”做清醒的夢。這種方法是以一個人心目中要求記住的應該做的事與他打算采取行動的未來情景之間的種種聯想的形成作為基礎的。具體地說,在睡眠之前,先對自己說,“下次做夢時,我要記住我是在做夢”然后,想象自己躺在床上做夢,與此同時,他將自己置身于夢中,并意識到他確實是在做夢;他本人運用MILD法使他每月平均做21.5場清醒的夢,有一夜這樣的夢竟長達四次之多。其實,控制自己的夢并不是拉伯奇的發明。馬來西亞的塞諾伊人屬于沒有文化的部落,他們訓練自己的女兒做神志清醒的夢,結果該部落中差不多每個成年人都是神志清醒的“做夢者”,并且善于在夜夢中解決個人的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心理學家烏爾曼指出,夢的直覺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夢能構思出新事物。英國著名作家斯蒂文森回憶,他的故事在夢中夢到過,如果故事結尾不完滿,以后會在夢中出現更好的結尾。
第二,夢能把分散的印象(表象)組合成一種完整的新形式。德國藥物學家洛伊,早在一九O三年就對傳統的心搏理論持有異見,但苦于思想凌亂,統一不起來,直到一九二O年在一個夢中方才完成這個“統一大業”。后來,他進一步用實驗證明了心搏的控制受到神經釋放的化學物質影響這一理論,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
第三,夢能使做夢者聯想到事物的實質。波爾研究原子模型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充滿熱氣的太陽上,行星從旁呼嘯擦過,它們似乎靠細絲系在太陽上繞著太陽轉。波爾醒來以后認為這就是原子模型的實質所在。
第四,夢能產生一種不自覺的經驗反映它是一種和非夢境的創造過程截然不同的反映。意大利作曲家塔蒂尼正是在夢中“聽”到一首優美的曲子,產生一種奇妙的創作沖動,譜成了不朽的奏鳴曲《魔鬼的顫音》。心理學家卡薩特金,從事夢的研究三十余年,積累二萬三千七百個夢的資料,他認為睡著的人的大腦活動不同于醒著的人,前者各種感覺器官“靈敏度”都大大降低了,惟獨視覺神經例外,因此,外界的或人體內部的哪怕是極微弱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視覺神經的興奮,幻覺化成圖象,形成夢境。
情緒法
情緒法的要求

(此部分內容回復后才能看到,請 進入論壇 瀏覽)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475.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