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常規思維
常規思維就是以普通常規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它又稱之為習慣性思維。常規思維不具備思維的主動與獨創,聚合思維和功能固著等就是常規思維。這種思維雖然沒有創造性,但是它可以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全腦超能全書之學習風暴》)
第二、創新思維
一、破勢除規
【1】突破定勢
1、突破書本定勢
有位拳師,熟讀拳法,與人談論拳術滔滔不絕,拳師打人,也確實戰無不勝,可他就是打不過自己的老婆。拳師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為何物的家庭婦女,但每每打起來,總能將拳師打得抱頭鼠竄。
有人問拳師:“您的功夫都到哪兒去了?”
拳師恨恨地道:“這個死婆娘,每次與我打架,總不按路數進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沒有用場!”
拳師精通拳術,戰無不勝,可碰到不按套路進攻的老婆時,卻一籌莫展。
“熟讀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運用書本知識,一切從書本出發,以書本為綱,脫離實際,這種由書本知識形成的思維定勢反而使拳師遭到失敗。(《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2、突破經驗定勢
怎樣才能突破經驗定勢呢?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初生的牛犢之所以不怕虎,是因為不知老虎為何物,在它腦中沒有“老虎會吃人”的經驗定勢。因此見了老虎,敢于本能地用牛角去頂,而這時,帶上“牛見了我會逃跑”思維定勢的老虎,反倒不知所措,于是落荒而逃。
在科學史上有著重大突破的人,幾乎都不是當時的名家,而是學問不多,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的大腦擁有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下面的這些人就是最好的例證:
愛因斯坦26歲提出狹義相對論;
貝爾29歲發明電話;
西門子19歲發明電鍍術;
巴斯噶16歲寫成關于圓錐曲線的名著;
……(《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3、突破視角定勢
A、視角的特征
從不同視角看同一現象,思考同一問題,可能會有以下幾種常見的結局:
其一,幾種視角所見都是對的,至少各自都是對的。但遺憾的是,人們往往只相信自己的所見是真的,是正確的,而不相信別人所見也是真的,也是正確的。
其二,每一種視角都看到了事物對象的某一個方面,某一個層次,某一個局部,其所見都既有合理成分、正確因素,又有其狹隘、片面之處。在這里,每一個視角都看到了(或想到了)另一個(或幾個)視角未曾看到(或想到)的東西。這時候,不同的視角之間是互補的、相得益彰的!
其三,不同的視角之所見,有正誤之分,有優劣之分!(《全腦超能全書之思考力》)
B、視角的轉換
a、反向求索法
反向求索法是從與原有視角相反的視角(或相矛盾的視角)出發思考問題的方法。反向求索就是站在對立面思考,或反其道而行之。在軍事史上,著名的“減兵增灶”就是對“增兵減灶”的視角反向;在文學史上,把習慣的東西陌生化和把不習慣的、不熟悉的東西變成習慣的東西也是著名的視角反轉。
……
從反向求索的角度來看,下列每一對方法之間都可以相互轉換:細化與粗化、清化與濁化、純化與雜化、簡化與繁化、同化與異化、熟化與陌生化、內化與外化、深化與泛化、硬化與軟化、對稱與破缺、擴大與縮小、增高與降低、加重與減輕、分割與組合、移出與植入、前進與后退、進化與退化……(《全腦超能全書之思考力》)
b、相似轉換法
相似轉換法是根據視角之間的相似性進行的一種轉換。它從一個視角轉換到另一個與之有家族相似性的視角,其目的是要從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層次來豐富對某個認識或概念的理解。
正如意大利著名符號學家艾柯所說,一方面,上述這些詞的含義寬窄不一,角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所有這些詞都表明了某種同一的東西——對為某個標準(或模式)所設定的界限的超越。(《全腦超能全書之思考力》)
c、翻譯法
翻譯也是視角轉換的途徑和方法。翻譯可以使翻譯者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或視角思考同一問題。通過翻譯可以發現如下有意義的事實:在一個文化系統或思想體系內被視為不證自明的、公認的思想觀念,在另一個文化系統或思想體系中卻是一種不明確的、含混的思想觀念。翻譯過程既是接受一種新視角的過程,也是把不同的視角進行轉換、加以融合以產生新視角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直接導致對作品的創造性加工改造——翻譯也是創造——而且還會達到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的深刻理解。印度詩人泰戈爾對翻譯的視角轉換功能頗有體會,他指出:“對于我,翻譯一篇作品,等于進入另一個靈魂去經驗另一種生命,然后將那種經驗轉授出去。(《全腦超能全書之思考力》)
d、調研法
專題調研法是借助集體的力量和群眾的智慧來發現多元視角并進行視角轉換。下面例子是運用專題調研法獲得成功的典型。
意大利的威尼斯酒業公司為了對紅酒進行廣告宣傳,該公司的經理彼得絞盡腦汁地想了好多廣告詞,但都不是很滿意。后來,他不得不開會征求員工的意見,結果,員工們集思廣益,想出了很多優秀的廣告詞,而且此舉還加強了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彼得突然靈機一動,他想:“如果面向社會征集廣告詞的話,會是什么樣子呢?”于是,他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小告示,先是簡單介紹了一下威尼斯酒業公司紅酒的情況,然后說請大家踴躍參加此次征集紅酒廣告詞的活動,并介紹了獎勵辦法。這一做法,激發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結果,威尼斯酒業公司不但得到了最優秀的廣告詞,而且,這個活動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廣告,從此,威尼斯酒業公司的紅酒打出了品牌。(《全腦超能全書之思考力》)
4、突破方向定勢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常規的救人方法是從水缸上將人拉出,即讓人離開水。而司馬光急中生智,用石砸缸,使水流出缸中,即水離開人,這就是逆向思維。
逆向思想就是將自然現象、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行反向思考,如此往往能出現創新。(《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5、突破維度定勢
在一塊土地上種四棵樹,怎樣使他們之間的距離都相等?
答案是將其中一棵樹種在山頂上。找不到答案的原因是習慣于平面思維,沒有建立立體的空間思維習慣,而現代化大都市的交通都是立體思維的產物。
認識對象,研究問題要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學科、多手段去考慮。而不只限于一個方面,一個答案。(《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2】消除成規
在思考的過程中,你想解決的最棘手的問題是必須挑戰那些阻止解決之道的思想——你的規則。破除成規的第一步就是辨識你的成規。
因為可以看得出來的限制通常是使我們無法找到解決之道的主要成規。如果你將金錢列為限制之一,則你必定有一條規則規定,要解決問題需要某一數額的金錢。
將你的規則全部列出,尤其是那些你認為不能破除的成規。這些成規就是大部分不可能的問題的核心。你對你的問題仍有諸多的規則。你在破除你的固定思維模式時,會創造出許多構想,有些很好,有些很差。你對這些構想的評估是以規則為基礎,為了接納或拒絕這些構想而制造規則,再檢視你的構想清單上的構想,由你最好的構想開始。
你也應該有一些你認為無效的構想,找出它們無效的理由。例如,你會因為某個構想風險太大而拒絕它,那意味著你心中暗藏著一條規則,只有低風險的計劃才是可以接受的解決之道。
如果你的規則看起來很明顯,也不用擔心,其中有些會明顯得讓你不想將其列入清單中。明顯的規則是很適合破除的規則。沒有人曾認真考慮過要違反這些規則,而明顯的解決之道則一再地徒勞無功。
列出一長串的規則清單,然后挑一條加以破除。是否有某一條規則一旦破除,就能讓你解決問題?這是基本規則,或許會有一條基本規則是:貪婪、自私的人不會協助饑餓的人。如果你可以打破這條規則,你可以終結饑餓。
如果沒有任何規則在你加以破除后可以解決問題,則再多找些基本規則。用每一個打破固定模式的練習來擴展你的思維,代替那條基本規則。如果你有一個可以有各種解決之道的問題,就會找出這條規則。一旦你辨識出你這條基本規則,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階段了:打破那條規則。(《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二、發散輻合
【1】發散
〔1〕發散的技巧
1、頭腦風暴
A、單人版
第一步,圍繞著某一具體問題展開發散即輻射思考,得到的想法與結果,把它們一一寫在備好的卡片上,注意每張卡片寫一個。
第二步,把所有寫好的卡片在桌子上排開來,進行分析比較,讓那些內容聯系較為緊密的卡片跑到一起去,也就是物以類聚的方式,讓它們組合成若干個卡片群。
第三步,仔細閱讀這些卡片群,看看它們為什么會呆在一起,它們有沒有什么內在聯系,它們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對主題有怎樣的影響,在閱讀思考過程中會有新想法,要立即記下來,再加進去。
第四步,重新對這些卡片群進行排列和組合,這個過程就是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運作的過程,會導致大腦產生新的刺激。
第五步,發散出去的思維,經過大腦再度收攏歸來,采用輻輳即聚合思維,朝著一個中心點聚攏,這種思考得出的結果,并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的。我們需要的是在這個大腦激蕩過程中,更好地訓練大腦思維。(《全腦超能全書之學習風暴》)
B、多人版
a、流程
(1)召集一種特殊會議,與會人數5-10人之間。人數多了不便充分發表意見。如要吸收更多人的意見,可召開幾個會。
。ǎ玻會議有一名主持者,有1-2名記錄員,后者最好不是正式參加會議的人員。
主持人在會議開始時簡要地說明會議目的:要解決的問題和要找出的答案;在會議進程中要注意創造一種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言的氣氛,必要時可點名讓不說話的人發言;主持人原則上不提新設想,但可提誘導性的意見,鼓勵大家從已經提出的設想中派生出其他設想;當組員有很多人舉手時,主持人應讓那些積極思維的人先發言,這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發掘他們的聯想能力;當發言混雜時應簡潔地加以疏理并告訴記錄員記下。
記錄員要記下提出的所有方案、設想(包括平庸、荒唐、古怪的設想),不要遺漏;當組員同時提出多種新設想記錄有困難時,可請主持人進行必要的歸納;會議結束后協助主持人分類整理各種新設想,這種分類工作應讓那些沒有參加會議的人去完成。
。ǎ常會議時間以一小時為限,一般在半小時至一小時之間。時間長了腦子容易疲勞,開會時思想要高度集中。
(4)會議地點應選擇安靜而不受外界干擾的場所。切斷電話,謝絕會客。
(5)事先通知。組長要選擇與會人員,組內最好有幾個思想活躍的、善于拋磚引玉的人,但這些“引路人”應該注意在其他人提出設想的時候不去打擾他們,不要主導整個會場。組長選定與會人員后,至少要提前幾天發出通知,并告訴他們會議議題,使他們事先有所準備。每次會議要限定題目范圍,使組內成員都能集中于一個目標提出自己的設想,否則,會議容易偏離方向。(《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b、要點
為了使會議與會者都能充分表達和發揮自己的設想,會議必須遵守以下四項規則:
·自由奔放。提倡任意、自由思考,自由想象,想法越新奇越好。有的看起來是很荒唐的設想卻可能很有價值。
·嚴禁批判。對別人提出的想法不能批評,不得阻攔,即使是幼稚的、錯誤的、荒誕無稽的,也不得批判。也就是說,要排除評論性的判斷,對設想的評論要放在以后進行。這叫保留判斷原則。
·求數量。要求提出一定數量的設想,提出的設想越多,就越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有價值的設想和方案。
·善于利用別人的想法開拓自己的思路。
提倡與會者傾聽他人的設想并提出改進他人設想的建議,或將他人的幾個設想結合在一起提出新的設想。也就是說,可以對他人的設想進行補充,利用別人的設想來誘發自己的靈感,這樣每個與會者就可以順著他人的設想而把想法展開、延伸出去。
經過智力激勵,當各種設想提出來之后,還要在歸納分類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評價。評價從兩方面著眼:一是是否可行;二是實行后是否有效果。對于既可行而又有效果的設想,應該立即采用。對于無法實行或實現后無效果的設想,不予采用,但要說明理由,對提出者有所交代。在一般情況下,那種實行起來困難較多,但在實現之后效果可能較好的設想或方案較多。這類方案,日本人稱之為“寶山”,意指內有寶藏但開采起來比較困難。對于這類方案或設想,可另開智力激勵會議,研究其如何實現。有時要經過多次智力激勵會議,才能找出效果較好又能實行的好辦法。
要把智力激勵會議開好,要遵守上面講到的四條規則,這中間,特別要注意的是貫徹保留判斷原則,這是一條最重要的原則。奧斯本認為,只有當會議成員嚴格遵循保留判斷的原則,會議才能稱得上名符其實的“頭腦風暴”會議。
……
保留判斷原則,可以使人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可以擺脫外部對價值判斷的壓力,獲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不必擔心被人譏諷為瘋子、犯人,而框住自己的思路。過早地進行判斷思維則不可避免地會扼殺那些很有價值的設想。
智力激勵法是一種有助于集思廣益的集體思考的方法。當一個人獨自反復思考一件事或一個問題時,他的思路容易限制在一條道上,大腦的活動區域較少轉換。現在幾個人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各人都以自己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又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就有利于相互啟發,相互激勵,引起聯想,產生共振和連鎖反應,從而誘發出更多的設想。(《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2〕發散的類型
a、多向法
多路思維是指對一個有多種答案的問題,朝著各種可能解決的方向,去擴散性思考該問題各種正確答案的思維。從不同角度、不同邏輯起點、不同思維程序考察客觀事物,形成多方面、多層次、多因素、多變量的整體認識。(MBA智庫百科>百科>多路思維)
b、列舉法
第一步,選擇一個目標比較明確的發明或革新課題,課題宜小不宜大,如果是一個比較大的課題,最好也分成若干小課題進行。如上述的A和B,把他們說的話分開來看,這樣就容易得多了,A說的結果是贏3局,當然輸2局;B說的結果是輸2局,當然贏3局,如果將他們說的放在一起,這就違背了5戰3勝的常規,因此要排除這種可能。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兩人棋力相當。
第二步,課題確定后,再列舉出發明或革新對象的特性。一般事物的特性包括以下3個部分:
·名詞特性:全體、部分、材料、制造方法;
·形容詞特性:性質、狀態;
·動詞特性,功能、動作、一般作謂語。
假設新的課題是改革一把水壺,那么先將水壺的特性分別列出:
·名詞特性——采用名詞來表達的特性。整體:水壺;部分:水壺柄、壺蓋、蒸汽孔、壺身、壺口、壺底;材料:銅、瓷、不銹鋼、鋁;制造方法:焊接法、沖壓法。
·形容詞特性——采用形容詞來表達的特性。性質:輕、重;狀態:美觀、清潔。
·動詞特性——采用動詞來表達的特性。功能:燒水、裝水、倒水。
第三步就是從各個特性出發,通過提問,然后對問題加以分析,分析其優點和缺點,誘發出可供革新的創造性設想。這時,可采用智力激勵法,以便產生眾多的設想來,然后再通過檢核、評價,挑選出經濟效益高、行之有效的設想來。
在運用特性列舉法時,對事物的特性分析得越詳細越好,并且盡量從各個角度提出問題,得到眾多的啟示。例如圍繞水壺的特性,就可以提出:冒出的蒸汽會燙手,蒸汽孔能否移至別處;焊接的地方是否能采用其他的辦法來連接;除鋁以外,是否還可以使用更廉價的材料;等等。
目前市場上生產的一種鳴笛壺的蒸汽口設在壺口,水燒開后會自動鳴笛,蓋上壺蓋后就無氣孔,蒸汽不經過手柄,提壺時就不會燙手。水壺外殼也可改成倒過來沖壓成型,焊上壺底,外型美觀,既省去壺蓋,水開了又會自動鳴笛,還可節省能源。
……
從上述的事例中也可以看出,特性列舉法的主要思路是:通過對發明對象的特性進行分析,并一一列出,然后探討其能否進一步改革,怎樣找出實現改革的辦法。所以這種思考法也稱之為分開分析思考法。
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你已經掌握了列舉法,剩下的就靠你去運用了。(《全腦超能全書之分析力》)
【2】輻合
a、確定目標
平時我們碰到的大量問題比較明確,很容易找到問題的關鍵,只要采用適當的方法,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但有時,一個問題并不是非常明確,很容易產生似是而非的感覺,把人們引入歧途。
這個方法要求我們首先要正確地確定搜尋的目標,進行認真的觀察并作出判斷,找出其中關鍵的現象,圍繞目標進行收斂思維。
目標的確定越具體越有效,不要確定那些各方面條件尚不具備的目標,這就要求人們對主客觀條件有一個全面、正確、清醒的估計和認識。目標也可以分為近期的、遠期的、大的、小的。開始運用時,可以先選小的、近期的,熟練后再逐漸擴大。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常遇到選擇目標的情況。如我們急需一篇計算機打字稿上交,但專職打字員又沒在,我們可能就用兩個手指非常不規范的用比打字員長的時間打出來上交了。有的人指責說:你的打字水平太低,太不規范,而且速度慢,應該先去打字班訓練。
這里就有目標的問題,前者是為了及時交上打字稿件,不是為了學習打字。而后者則是學習了規范打字,可以提高打字的速度和質量。顯然,目標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會不同。(MBA智庫百科>百科>收斂思維)
b、輳合顯同
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一定的標準“聚合”起來,顯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例:我國明朝時候,江蘇北部曾經出現了可怕的蝗蟲,飛蝗一到,整片整片的莊稼被吃掉,人們顆粒無收……徐光啟看到人民的疾苦,想到國家的危亡,毅然決定去研究治蝗之策。他搜集了自戰國以來二千多年有關蝗災情況的資料。(MBA智庫百科>百科>收斂思維)
c、聚焦思考
聚焦法,就是人們常說的沉思、再思、三思,是指在思考問題時,有意識、有目的地將思維過程停頓下來,并將前后思維領域濃縮和聚攏起來,以便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審視和判斷某一事件、某一問題、某一片段信息。由于聚焦法帶有強制性指令色彩,其一,可通過反復訓練,培養我們的定向、定點思維的習慣,形成思維的縱向深度和強大穿透力,猶如用放大鏡把太陽光持續地聚焦在某一點上,就可以形成高熱。其二,由于經常對某一片段信息,某一件事、某一問題進行有意識的聚焦思維,自然會積淀起對這些信息、事件、問題的強大透視力、溶解力,以便最后順利解決問題。(MBA智庫百科>百科>收斂思維)
三、聯想想象
(此部分內容回復后才能看到,請 進入論壇 瀏覽)
相關閱讀:
思維能力訓練
思維能力訓練二
思維能力訓練三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