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古代學者,如宋代蘇軾、朱熹等人常常把讀書比作打仗,他們認為,讀書時就像處于“八面受敵”、“四面楚歌”的境地,必須全力以赴,抖起精神,才能殲敵致勝利。葉劍英、徐特立等人也將學習看做對敵作戰,強調要以大無畏的精神以及攻城拔地的緊張氣氛向敵人發起攻擊,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或圍而殲之,全部消滅。
現代學習也主張利用這一原理,使學生在緊張氣氛中學習,并由此學得處于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
美國曾流行一種學習方法,叫緊急情況分析法。
緊急分析法的基本含義是:先提出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無法預料到后果但又必須認真解決的某種“緊急”的情況,然后有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加以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其具體做法是:“首先,擬出一份真實的或者想象的緊急情況書面材料,并同時定出解決或處理的時間。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緊急情況進行分析。到了規定的時間后,組織討論和總結。有時也可以作出口頭報告,并有意識地渲染出一種緊張氣氛,經過嚴格控制的一段時間討論后,再比較各自的處理方案。
運用該法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洞察力和鑒別力。鍛煉其預測能力和迅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作家海明威還介紹過一種學習方法,叫“柜前立讀法”,也是利用緊張學習的原理進行的。他曾打比方說:“假如你到書店去買書,老板是不允許你長時間的舒服地坐下閱讀的,而希望你盡快決定取舍,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大概都有柜前讀書那股滋味的體會!
柜前立讀,需要在短時間內決定取舍,因此不能將書從頭到尾一頁一頁地看。其辦法是,首先細看書的目錄和各章節的小標題,看是否會吸引你;其次看前言、序言或者后記、跋一類的較短的說明文字,這樣有助于你了解書的概貌。
如果目錄、前言、后記對你頗具吸引力,下一步,還可以翻一翻目錄上所指示的你最為感興趣的章節、選段,且看這本書的價值如何。
這種柜前立讀的方法既可幫助你從浩瀚的書海當中選擇所需要的書,又可以為日后對該書的精讀打下基礎。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