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性思維的好壞,標志著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培養和鍛煉自己的發散性思維的能力,就是提高自己的智力過程。為說明發散性思維對一個人智力發揮的作用,我們講一則利用發散性思維去處理問題的故事。
1987年,我國在廣西省南寧市召開了我國“創造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這次會議集中了全國許多在科學、技術、藝術等方面眾多的杰出人才。為擴大與會者的創造視野,也聘請了國外某些著名的專家、學者。
其中有日本的村上幸雄先生。在會議中請村上幸雄先生為與會者講學。他講了三個半天,講的很新奇,很有魅力,也深受大家的歡迎。其間,村上幸雄先生拿出一把曲別針,請大家動動腦筋,打破框框,想想曲別針都有什么用途?比一比看誰的發散性思維好。會議上一片嘩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別胸卡、掛日歷、別文件,有的說可以掛窗簾、釘書本,大約說出了二十余種,大家問村上幸雄,“你能說出多少種”?村上幸雄輕輕地伸出三個指頭。
有人問:“是三十種嗎”?他搖搖頭,“是三百種嗎?”他仍然搖頭,他說:“是三千種”,大家都異常驚訝,心里說:“這日本人果真聰明”。然而就在此時,坐在臺下的一位先生,他是中國魔球理論的創始人、著名的許國泰先生心里一陣緊縮,他想,我們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就是以高智力著稱世界的民族,我們的發散性思維絕不會比日本人差。于是他給村上幸雄寫了個條子說:“幸雄先生,對于曲別針的用途我可以說出三千種、三萬種”。幸雄十分震驚,大家也都不十分相信。
許先生說:“幸雄所說曲別針的用途我可以簡單地用四個字加以概括,即鉤、掛、別、聯。我認為遠遠不止這些。接著他把曲別針分解為鐵質、重量、長度、截面、彈性、韌性、硬度、銀白色等十個要素,用一條直線連起來形成信息的欄軸,然后把要動用的曲別針的各種要素用直線連成信息標的豎軸。再把兩條軸相交垂直延伸,形成一個信息反應場,將兩條軸上的信息依次“相乘”,達到信息交合……”
于是曲別針的用途就無窮無盡了。例如可加硫酸可制氫氣,可加工成彈簧、做成外文字母、做成數學符號進行四則運算等等,為中國人民在大會上創出了奇跡,使許多外國人十分驚訝!故事告訴我們發散性思維對于一個人的智力、創造力多么重要。
怎樣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呢?
就是要勤于實踐,注意有意識地訓練自己,使自己的思維異常活躍。
每當遇到問題時都具有向多方位、多角度、多方法的思維的良好品質。
發散思維的特點
發散思維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在發散思維訓練的過程要順應其本身的特點:
一、發散思維具有流暢性的特點
流暢性就是觀念的自由發揮。指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生成并表達出盡可能多的思維觀念以及較快地適應、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機智與流暢性密切相關。流暢性反映的是發散思維的速度和數量特征。
二、發散思維具有變通性的特點
變通性就是克服人們頭腦中某種自己設置的僵化的思維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來思索問題的過程。
變通性需要借助橫向類比、跨域轉化、觸類旁通,使發散思維沿著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擴散,表現出極其豐富的多樣性和多面性。
三、發散思維具有獨特性的特點
獨特性指人們在發散思維中做出不同尋常的異于他人的新奇反應的能力。獨特性是發散思維的最高目標。
四、發散思維具有多感官性的特點
發散性思維不僅運用視覺思維和聽覺思維,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進行加工。發散思維還與情感有密切關系。如果思維者能夠想辦法激發興趣,產生激情,把信息情緒化,賦予信息以感情色彩,會提高發散思維的速度與效果。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