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變觀念,增強學生自主意識
1.轉變觀念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素質教育觀念。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且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實現從傳統教育中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的轉變;ヂ摼W技術、遠程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打破了教育的封閉狀態,突破了教育的時空界限。由于教育環境的變化,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惟一源泉。在教學中,教師的中心地位應讓位于學生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協助者,而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學”;不在于指導學生“學會”,而在于引導學生“會學”,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宰,進而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2)教師也要教育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根據現代教育學的觀點,課程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是“教師與課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交互作用的結果”。教學和課程是開放性、互動性、交互性、對話性的,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傳遞知識,而且還具有探索知識、創造知識的意義。學習是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不能滿足于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可能是什么,這樣才能去創造一個可能的世界。在學習中,學生要主動選擇和探究,要增強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2.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必須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也就是說學生要學到扎實的知識,首先要有主動參與的意識。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僅僅教師有“學生是主體”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而學生的參與意識絕不是與生俱來的,這就需要教師精心的培養。兒童剛入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怎樣思考、發言和討論,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教師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不斷明白,自己還要做什么,還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增強自己的獨立性。
二、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所必備的各種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因此,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注意逐漸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素質,在教學中逐漸滲透各種能力的培養。在這些能力中,自學能力是關鍵的,它關系著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成敗。除此之外,還應該注重其他能力的培養。
1.要培養自我激發學習動機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調整自己學習的理念與指導思想,激發“我要學”的學習動機,做自主學習的主人。要指導學生主動確定學習目的,制訂具體的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并對已取得的成績進行自我獎勵等。
2.要培養自我識別能力。如指導學生通過章節測驗、學業考試了解自己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個性特點,了解自己的學習差異和學習風格,找到最適合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
3.要培養自我選擇能力。教育學生要善于選擇學習工具,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自主決定學習內容,靈活選擇學習材料,如要學會在網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4.要培養自我組織規劃能力。計劃性是自主學習的保證,因此,學生科學、合理地自我組織、制訂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5.要培養自我培養能力。教育學生要主動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僅要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對知識的思維和運用能力。要加強自律能力的培養,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情感進行控制和調節,以保證計劃的實施。
6.要培養自我監控能力,即培養學生控制整個自我學習過程:識別—規劃—管理—評價—修改的能力。在學習中要嘗試自我識別、自我組織、自主選擇學習策略,要學會自我評價,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的進度和方法,積極探索構建適合自己特點、最佳的自主學習模式的能力。
7.要培養協作學習能力。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主動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協作,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互動。
三、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陣地,教師若能優化課堂教學,將有助于有效地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多鼓勵,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并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并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也可多讓學生思考、提問,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
2.鼓勵學生自我探究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已經養成了很強的依賴性,遇到問題,總要等著別人來解決,學習上缺乏主動性。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以各種方式鼓勵學生自我探究,幫助他們逐漸樹立起自信心。如:“老師知道你是個不怕困難的好孩子,這點小問題一定難不倒你,對嗎?”、“你能行!”、“你真棒!”……老師親切的話語、和藹的笑容、贊許的眼神,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更能增強他們自我獲知的信心。
3.指導學生自學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遇到問題時,經常是向老師或其他同學詢問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自學方法越來越多,有的學生喜歡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學生能從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還有的學生更愿意通過上機進行嘗試性的操作后,自己歸納總結新的知識……學生們由最初的聽老師或同學講解后只會直接照著做,變為聽他人的講解后敢于質疑問難,發表個人的一些觀點。
如何使學生能夠進行快速有效的自學,這是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訓練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對各種自學方法加以指導。例如,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讓他們獨立閱讀教材、查閱幫助系統有一定的困難,影響了他們的自學速度,這時教師就應該教給他們一些小竅門。教材中有些任務的操作步驟多達七、八步,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先找出重點步驟,對它們進行分析,再放手讓學生進行自我實踐。教材中有些例題配有圖示,教師就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示,找出對應的步驟,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操作要領。
總之,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在知識海洋里獵取知識營養,能夠有主見地學習和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任重而道遠,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們教師始終把培養學生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會向校園外延伸,我們的學生也定會受益終生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