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近年來高考越來越靈活,系統學習法的“以不變應萬變”越來越呈現出魅力。我也重新回到系統學習法中,分析研究系統學習法對一般高中學生的適用性問題。原先的系統學習法對他們的要求太高,大多數孩子做不到。或者專門對一般學生做出適當修改,適當降低要求,降低預期,以系統學習法的理念提出一個新的、對自覺和主動并不太敏感的學習方法。其實系統學習法在初等教育中用起來非常簡單。而且對于初等教育,只要用好系統學習法的前兩個層次就夠了。特別是第一個層次。這也存在捷徑的可能。
一、樹狀結構
首先對于樹狀結構。
因為初等教育都是籠罩在大綱里。以知識普及為主。各個知識點已經很明晰。這也就是說,大綱完全可以作為系統樹。也可以通過教學大綱,很容易找到枝干和葉子。
對于不足和缺陷,也很快就能一目了然,然后專攻。
老師和家長只要監督孩子能夠畫出樹,這已經很了不起。
有關教學大綱,有不少參考書可以借鑒。甚至在網絡上或者書店有現成的大綱。如果覺得大綱過于簡單,無法讓自己明白,那么可以就不明白的內容,查閱課本。課本對各知識點已經有足夠詳細的描述。有時候一個知識點要從幾本課本抽取,了解這個出處也有利于知識點的關聯和記憶。
二、網狀聯系
網狀聯系更多需要學生思考。這也是難點所在;顚W活用,就是對網狀聯系的一種要求。
在這一層次,最佳的訓練手段就是舉一反三。通過分析老師為什么這樣出題,從而分解出知識點,并找出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如果能夠做到很隨意地給自己出題,給同學出題,那么就算掌握得很好了。
這些要求其實并不算高。
只要能達到,考上大學,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有關答疑:
應用系統學習法的真切感受
您寫道“在學習方法方面,我開始《系統學習法在高中學生中的應用》的研究,力圖結合青少年的實際,調整、大幅修正系統學習法的步驟和內容,甚至只取部分精華,為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中下到中上)新構建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他們才是學生的大多數。等他們嘗到學習的甜頭、培養出學習的興趣、自覺主動去學之后,再去接觸系統學習法,敲開高層次身心智慧的大門!
而今我是一名高三的學生,自己也在學習方法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究,很喜歡您所提倡的系統學習法。系統固然沒有錯,但我覺得系統學習法對一個人的終生學習很有用,但是它的優點并不能在高考中體現出來。雖然您曾說過系統學習法之所以對考試有用,是因為“俯視”的結果。但是我覺得這似乎在說考試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能考好只是一個附加的結果,那可以推斷它并不是最適合應考的學習方法,因為它可能要花費很多不值得的精力用于構建考試中根本考不到的知識體系。因此要想系統學習法能在高中生中得到應用,這個問題應該得到高度的重視。
不過對于我個人來說,系統學習法還是很符合我的口味的,因為我喜歡思考,也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當然對自己的要求也相當高。我覺得我們高中課本中的知識都是支離破碎的,里面的一些定義很不科學和權威,大多是以一種感性的描述性的方式去敘述知識的,我很不喜歡,這根本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另外由于課本上的知識完全不是一個系統,有可能因為初中的一個小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導致看課本總看不懂的情況,而自己卻意識不到是這個原因。所以我覺得要構建高中各科的知識體系,真的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我一直幻想著有一種按知識體系編排的書籍,它應該囊括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科學前沿的所有階段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輕松的構建起知識體系。我在試驗系統學習法時,曾經在構建知識體系方面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比如網上搜索,上圖書館和書店等等。而且這樣的效果也不見得好,因為我們這個地方根本沒有一個象樣的圖書館,而且網上的學習方面的資源十分有限(一次我在網上為找到“向量”的權威定義搜索了一周都沒有搜到),F在我高三了,更沒有那個時間去構建知識體系了。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是由于在系統學習法中產生的問題相當之多,一次兩次是無法問清楚的,只有通過有效的自學去解決。二是現在的許多教師自己都只是為教課本和應試而學,對于學生的許多有利于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的問題非但回答不了還愛用諸如“這個問題高中階段不做探討”的搪塞之詞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抑制學生的求知欲。
以上都是我的切身感受,希望能對您的研究有所幫助,也相信您的進一步的研究成果對于在系統學習法中迷惘的我也會有指導性的幫助。很渴望能與您進一步交流
對付初等教育,完全沒有必要對所學的內容過高要求。
1、初等教育僅僅是基礎。既然是基礎,就沒有必要對它做出過多的刨根問底。我的建議是看考試大綱。高考各科都是由考試大綱的。把考試大綱提到的知識點,看課本,記住課本里的解釋即可。如果覺得太抽象難以理解,找幾本參考書就夠了。老師的“這個問題高中階段不做探討”不是搪塞之詞,而是最省時間的方式。如果僅僅從高考來看,在考試大綱外的內容,了解再多,也是沒有意義的。系統學習法需要用一生來學習,把那么多的壓力集中在高中是不明智的。高中里,系統學習法能保證你的考試始終在前幾名就夠了。有余力再去加深研究。
2、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資源而定。在任何時候,人都會受到資源限制,超出這個限制,要不然就去創造資源,要不然干脆放棄,因為沒有資源的時候,做事情往往吃力不討好,白白浪費寶貴的光陰。我在時間管理中說過,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比如你構建知識體系這件事情,現在條件不成熟,你就沒有必要太深入,只需要了解高考所需要的知識就夠了。正如“向量”一詞,高中課本已經有了明確定義,你只需要把這定義背下來就可以了。何必費這么多事呢?(更嚴重的問題是,你用什么標準來判定哪個定義是最權威的呢?你憑什么說那比課本權威?你是不是要參考國外的定義?)。在現階段,的確是浪費時間而已。等你上了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那里的圖書館才有你拓展知識系統的空間。那么你的努力,就簡化為掌握中學內容,考高分上名牌大學。為考試而學,這并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為你將來知識深化創造條件。緣木求魚,是最浪費青春的。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磨刀不誤砍柴工。
3、初等教育是濃縮的最有用、最有效的東西。不要去懷疑它的不科學和不權威。以后你慢慢會知道,事實上有太多東西沒有定論,僅僅是假說而已,是大家公認的假設,是不是真理,誰都不知道。過于糾纏學術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需要的是應用。舉個簡單例子,哪怕是現在幾乎看這是真理的“從猿到人”,“宇宙大爆炸說”等等,我都認為是放屁,但是,你不去了解他們就不知道他們的荒謬在哪里。所以我并不拒絕看相關的文章。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