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發現如果只用“只管讀背誦法”瘋狂地讀,而不使用嘗試回憶等輔助手段,那么即使你讀1000遍,也無法把很短的文章背下來。我一般是這樣的:先“只管讀”讀20-50遍,當然里面融合了李陽“三最訓練法”,加上模仿純正語音等的聽覺刺激,這時對文章已經比較熟了,如果繼續讀下去,熟練程度不會增加很多,而且也還是背不下來,所以我就蓋上書本嘗試回憶,一句一句地背,背不出馬上就看,這樣嘗試2遍基本就能背下來。 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僅僅靠“只管讀背誦法”,即使你讀N遍,還是不能背誦的,只有加上嘗試回憶等輔助手段才能很快地背誦。 “只管讀”的效果在于:先把文章的內容通過聽覺刺激讓大腦對其非常地熟悉,這樣在嘗試回憶時就會加快背誦的速度。 這其實就是中國古代啟蒙教育時“不求甚解”的背誦(中國古代啟蒙教育時先讓小孩把四書五經全部背下,而不講解意思,等到10歲左右才開始講解內容,而那時大家上課幾乎都可以不用課本)。 大家可以去試試,如果一篇文章在沒有讀過很多遍之前,馬上去嘗試回憶地背誦,背得很慢,而且即使背下來了以后 背誦起來也不是很順暢。
2、嘗試回憶的過程是一個有趣的過程。我們以前一直是這樣做的,但是我們都沒有關注這個過程中大腦的活動情況。在背誦過程中,我特地關注了大腦的情況,我發現在我嘴巴背出一個句子的時候,大腦里面是正在“看”書上相應的那句話的,具體地說,是“相應的位置”,但是并不能很清晰地顯示出每個單詞的形象(有喀嚓記憶術的人除外),即使有時顯示了,也只是你大腦的想象,因為當我翻開書本看的時候,發現書上的字體和大腦中的并不是一樣的。每次背誦時你大腦中關注的位置和你嘴巴說出的句子是同步的,也就是相當于你在“看”著書本念出來。。。。。。很有趣,以前一直沒在意,或許很多人已經發現了,但也沒在意,認為這很“正!。。。
3、“僅僅能背誦”與“脫口而出”的區別。這又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李陽老師對三最短文的要求是“脫口而出”,何謂“脫口而出”?也就是不經過大腦就能說出來,就像我們隨口就能說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币粯樱遣挥媒涍^思考的。而僅僅“能背誦”卻不一樣,這個過程就像上面說的那樣,是要大腦“看”著想象出來的書上的位置“念”出來的。
我背的短文里面有幾篇非常的短,我讀了n遍,剛開始也只是能背誦,因為背誦時我還像上面說的那樣大腦“看”著書本“念”出來,但當讀到一定的量時,可以不用“念”大腦里的圖畫了,“嘴巴”比“大腦”快,文字是自己從嘴巴里蹦出來的,那個感覺爽極了。 很可惜,我讀了n久,僅僅能將有限的幾篇很簡短的短文“脫口而出”,但是我認為,不管文章多長,都是可以“脫口而出”的,這取決于你讀的遍數還有你注意力的集中程度,F在我想罵李陽幾句了,將整本書的文章“脫口而出”談何容易!沒錯,如果能脫口而出,英語是說得溜了,但是我估計如果用這個精力去競選美國總統,我也肯定選上了,哈哈。話雖這么說,我還是很瘋狂地去操練,因為我發現操練這個進步最快的是聽力,以前美國電影和新聞只能聽懂一半,現在能全聽懂了,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就能說一口流利的American Standard English了!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