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請將正確答案的代號涂在答題卡中)讀圖,完成1~2題。1. 該圖能正確表達出的 區域特征是( )A.區域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B.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C.區域可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D.區域內部的特性相對一致2. 半干旱地區多是草原牧區,濕潤半濕潤地區多是農業區,這反映出地理環境影響著區域的( )A.發展水平 B.生活特點 C.發展方向 D.發展條件綜合地形、氣候這兩大要素,可以把我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分成三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據此完成3~4題。3. 我國三大自然區與其最突出的區域特征的組合,正確的是 ( )A.東部季風區——高溫多雨 B.青藏高寒區——“高”和“寒”C.西北干旱半干旱區——伏旱 D.青藏高寒區——冰川縱橫4. 下列地理現象與其形成原因的組合,正確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沙漠廣布——風力侵蝕作用 B.藏綿羊和牦!厥飧吆h境的產物C.青藏地區氣候寒冷——海陸位置影響 D.西北地區氣候寒冷干旱——緯度位置影響依據各省、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把我國劃分為三個經濟地帶,三個地帶經濟發展地帶性差異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會和經濟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回答5~6題。5.關于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東部經濟地帶和東部季風區的范圍是基本吻合的B. 西部經濟地帶位于內陸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均屬于沿邊省區C.重慶直轄市屬東部經濟地帶 D.中部經濟地帶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具有明顯優勢6.我國西部地帶今后社會經濟發展應首要注意的問題是 ( ) A.有步驟地重點治理和開發大江大河、能源、礦產等資源B.大力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沿邊貿易、擴大旅游創匯C.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大力發展綠洲農業和林牧業D.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還林還草7.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 ( )A.冬小麥與春小麥主要產區的分界線 B.農區畜牧業與牧區畜牧業分界線C.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的界線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界線8.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由東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原因主要是由于( )A.水分差異造成 B.熱量差異造成 C.地形差異造成 D.人類耕作方式的不同造成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各具特色,區域間自然特征差異顯著,并且影響到人類的生產活動。據此回答9~11題。9.從東部季風區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再到青藏高寒區( )A.區域面積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減小 B.人類活動漸次加強,自然狀態變化逐漸變大C.地勢逐級升高, 年降水量逐漸減小 D.土壤發育程度逐漸降低,生物種類越來越少10.新疆生產的瓜果特別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晝夜溫差大,夜晚營養物質消耗少,糖分積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溫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長11.青藏高寒區農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區土壤肥沃 B.河谷地區氣溫較高,風力較小,熱量條件較好C.河谷地區 人口稠密,勞動力多 D.河谷地區有豐富的水源“人家半鑿山腰住,車馬多從頭頂過”描寫的即是下圖我國某地區的景觀的特點?磮D完成12~13題12. 形成這一居住景觀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表形態 B. 土壤性質 C. 地質構造 D. 風俗習慣13. 該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和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是( )A. 青稞、小麥、豌豆---格薩爾王 B. 小麥、玉米、高粱---二人轉C. 谷子、小麥---秦腔D. 水稻、小麥---黃梅戲黃土高原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據此回答14~16題。14.由于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的過渡性特征,使這里的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下列有關黃土高原地理環境過渡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從平原向山地高原過渡 B.從濕潤區向干旱區過渡C.從森林向荒漠過渡 D.從農業區向牧業區過渡1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黃土垂直節理發育 ②黃土高原地區夏季多暴雨、埸S土土質疏松、苌制茐膰乐谹.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6.下列關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影響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惡化 B.使下游形成 “地上河” C.使土壤養分流失,耕地質量下降,從而導致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下降D.減少河流中有機物含量,從而造成渤海灣中魚類數量大減在黃土高原的緩坡上修筑梯田是該區域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讀下左圖完成17~18題。17.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與 ( )A.坡面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線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18.修筑梯田顯著地改變了山坡的( )A.形態B.土壤類型C.坡向D.物質組成讀“黃土高原局部地區等高線圖(上右圖)(單位:m)”,回答19~20題。19.“筑起一條壩,活了一條溝”指的是“小流域綜合治理”,圖中a、b、c、d四地適合建壩進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20.近年來我國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上漲,可能引發圖示地區的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①處修建水平梯田發展糧食生產 B.②處開墾草地發展種植業C.③處開墾草地發展種植業 D.④處修建水平梯田發展糧食生產田納西河流域的開發治理,不僅是美國流域綜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許多國家奉為國土整治的樣板。據此回答21~22題。21.開發治理前的田納西河( )A.經濟發達 B.開發利用僅限于航運C.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狀態 D.土壤肥沃,農業發達22.下列不屬于田納西河流域多洪水的原因的是( )A.汛期降水集中 B.下游為平原,排水不暢C.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小 D.過度墾殖,濫伐森林新華網烏魯木齊5月26日電: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26日稱,去年5月至今年5月,塔里木河下游恰拉樞紐已持續累計下泄水量12.23億立方米,水流流向了下游臺特瑪湖。經過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塔里木河首次實現自1988年以來全年不斷流。據此回答23~24題。23.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區能源十分豐富,這包括 ( )①太陽能、谒堋、凼汀、芴烊粴釧.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 年斷流的原因有 ( )①該河為內流河,下游水量逐漸減少、诹饔騼鹊娜丝诓粩嘣鲩L、酃まr業用水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步減少④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德國魯爾區曾是世界典型的傳統工業地域,區位條件優越,20世紀50年代后期,經濟逐步衰退。60年代后,魯爾區實施綜合整治,經濟轉向繁榮,成為一個社會經濟結構比較協調、環境優美的地區。據此回答25~28題。25.與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工業區相比較,魯爾區 ( ) A.煤炭豐富,但鐵礦石短缺 B.科技力量雄厚 C.水資源豐富 D.水陸交通便利26.20世紀50年代以來,魯爾區衰落最為明顯的工業部門是 ( )A.紡織、鋼鐵 B.鋼鐵、煤炭 C.機械、煤炭 D.鋼鐵、電力27.魯爾區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產業結構單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②煤炭資源枯竭,環境污染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新技術革命沖擊 ④煤炭、鋼鐵產量過剩,用地緊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8.魯爾區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 )①美化環境,消除污染,開拓市場 ②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調整工業結構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美化環境 ④進行工業區的總體規劃,完善公共設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讀下左圖,完成29~30題。29.圖中甲、乙、丙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30.圖示區域中,糧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熱條件好 D.人均耕地多上右圖為中國和美國的部分地區,陰影部分為玉米帶。讀圖回答31~32題。31.我國東北玉米帶和美國玉米帶所共同具備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①熱量豐富,生長期長、诘貜V人稀 ③夏季降水豐富,且灌溉水源充足、艿貏萜教埂、萃寥婪饰諥.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32.中美兩國玉米帶所共有的社會經濟因素是 ( )①勞動力充足 ②機械化程度高、凼袌鰪V大、軓头N指數高、萁煌ㄟ\輸便利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33.衡量一國是否完成工業化,國際上通常用三個最重要的結構性指標,下面不屬于這些指標的是 ( )A.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B.農業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人數的比重降到20%以下C.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0% D.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60%讀某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示意圖”,回答34~35題34.關于該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城市化與工業化呈同步增長趨勢 B.該國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化水平不相適應C.該國屬發展中國家 D.階段Ⅲ,該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三產業35.階段Ⅲ,該國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產業部門有 ( )①勞動密集型工業 ②資源密集型工業 ③技術密集型產業 ④第三產業A.①陜西省三原縣北城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49478.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