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第一次段考高二地理一、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讀中國地理四大區域圖,完成1~4題。1.綜合考慮緯度、地形、氣候等因素,四大區域太陽年輻射總量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有關四大區域農業發展主要制約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甲——洪澇災害 B.乙——土壤肥力 C.丙——灌溉水源 D.丁——生長積溫3.丙區從東往西,植被依次為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C.森林草原—荒漠—綠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4.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下列界線與它大體相一致的是A.暖溫帶和熱帶的界線B.7月份平均氣溫0℃等溫線C.800毫米年降水量線D.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分界線6.目前,影響環渤海經濟圈可持續發展的首要自然因素是A.礦產資源不足B.水資源短缺C.人口密度較大 ?D.洪水災害頻發7.甲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是A.地勢平坦廣闊 B. 光熱條件好,雨熱同期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豐富,水源充足8.對我國不同區域傳統民居建筑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觀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頂坡度平緩C.浙閩山區民居屋頂多為平坦狀 D.南方民居墻體較北方嚴實厚重右圖中甲位于華北平原,乙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讀右圖回答9~11題。9. 甲、乙兩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熱量 B. 海拔 C.水分 D.土壤 10. 甲、乙兩地共有的地理現象是A.廣泛種植水稻 B.雨熱同期 C.冬季河流結冰 D.水運發達 11. 甲地樓房南北間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響因素主要是A. 河流流向 B.海陸位置 C. 緯度位置 D.盛行風向地理標志是指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決定。地理標志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視,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點,還成為市縣的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紹興市——紹興黃酒,吉林延邊州——延邊蘋果梨,寧夏中寧縣——中寧枸杞等。閱讀材料回答12~13題。12.紹興市、延邊州、中寧縣分別位于我國A.地勢的第三、二、一階梯B.東部經濟地帶、中部經濟地帶、西部經濟地帶C.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寧夏平原D.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中寧枸杞俗稱“紅寶”,這里所產的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含糖量高、營養成分多。近百年來已被引種了十幾個省區。但中寧枸杞無論引種到何方,生產出的枸杞在外觀上與中寧枸杞都有十分明顯的區別。這主要是得益于中寧獨特的A.市場優勢 B.歷史悠久的文化優勢C.科技優勢 D.地理環境優勢( )A. 利用單一指標劃分B. 利用綜合指標劃分C. 以行政區劃分指標D. 利用氣候、地形等指標15.甲湖泊面積不斷縮小,要及時獲取湖泊面積變化情況,最快捷途徑是A. RS技術B. GPS技術C. GIS技術D. 實地考察目前,地理信息技術在科研應用與大眾化應用等領域都很普遍。完成第16題。16.兩名學生到云南麗江旅游,測量當地的玉龍雪山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術是A.遙感 B.全球定位系統 C.地理信息系統 D.數字地球?一種物質所產生的自身輻射或對外來輻射所產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該物質的一種特殊標志——波譜特征。下圖顯示了松林、草地、紅砂巖和泥漿的反射波譜曲線,讀圖回答第17題。??17.利用圖中遙感資料可以( )A.判斷水域狀況 ?B.預測植被類型C.估算地物面積D.判斷土地利用類型GIS中,不同類型的地理空間信息儲存在不同的圖層上,疊加不同的圖層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回答18~19題。18.城市交通圖層與城市人口分布圖層的疊加,可以A.為商業點選址 B.分析建筑設計的合理性C.計算城市水域面積 D.估算工農業生產總值19.對1985年與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圖層進行分析,能夠A.計算交通流量的變化 B.預測洪澇災害的發生C.了解城市地城結構變化 D.預測城市降水變化趨勢讀我國某區域圖,完成20~21題。20.圖中字母A、B表示的地形區名稱分別是A.秦 嶺 渭河谷地B.賀蘭山 寧夏平原C.橫斷山 雅魯藏布江谷地D.祁連山 河西走廊21.在圖中字母B所在地區進行農業活動時,應當注意突出的環境問題是A.水土流失問題 B.石漠化問題C.環境污染問題 D.次生鹽堿化問題讀“黃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質狀況分布圖”,完成22~23題。22.A附近河段的水質要好于B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A.A河段附近農耕區農業用水量大B.B河段支流多,A段支流少C.A河段徑流量大,工業污染少D.B河段流域年蒸發量大于A河段.甲、乙兩地目前主要的環境問題A.都以土地荒漠化為主B.都以水土流失為主C.甲以荒漠化為主,乙以水土流失為主D.乙以荒漠化為主,甲以水土流失為主A.開采地下水灌溉,變沙地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載畜量C.在農牧交錯地帶,逐步推進退耕還草 D.在干旱地區禁止任何經濟活動保護生態環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是我國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回答25~26題。25.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由東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主要影響因素是 A.水分 B.熱量 C.地形 D.耕作方式26.西部大開發首先要 A.發展高新產業,加快城市化進程 B.人口外遷,減輕環境壓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產田 D.抓好基礎和生態環境建設亞馬孫流域分布著面積很廣的雨林,回答第27~30題。27.亞馬孫地區熱帶雨林分布面積比剛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東低的地形,有利于東南風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響大 ③受寒流的影響大 ④緯度低,熱量充足 ⑤陸地面積寬廣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28.亞馬孫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原因是A. 能夠吸納和滯蓄大量降水 B. 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C. 深刻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生物資源29.亞馬孫雨林破壞嚴重,關于破壞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A.過度的遷移農業 B.商業性伐木C.采礦修路、城鎮建設 D.建立自然保護區30.對于雨林的未來,應堅持的觀點是A.一邊開發,一邊保護 B.首先開發,再作保護C.保護第一并進行保護性開發 D.不能開發,禁止人類在林區任何活動二、綜合題(4題,共40分)31.(12分)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對“區域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其基本步驟如下圖所示,根據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階段Ⅱ成果(1)我國某區域地貌格局呈半環狀,外側是河流,內側是廣闊的平原,其間是高低起伏的山脈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區氣候以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為主;自南向北跨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熱量分布南北差異較大?傊,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是該區域的基本特征。(2)該區域某平原在歷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對該平原進行大規模開墾,使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是現在國家已決定停止開發該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護區。友情幫助:請你按要求與他們一起完成該課題研究。(1)依據階段Ⅱ研究成果,推斷該區域為我國的 地區。(2分)(2)比較該區域與長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異性,完成下表。(4分)比較要素該區域長江三角洲地區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典型土壤水稻土工業特征重工業為主農業發展最有利的自然條件水熱充足(3)該區域糧食商品率比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2分)(4)隨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荒地保護工程的實施,該區域靠擴大耕地面積(開墾荒地)來增加糧食產量的途徑將受到限制。請你為該區域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① ② 。 (4分)32.(14分)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準喀什設立經濟特區。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與深圳相比,說明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點。(4分)(2)喀什附近盛產長絨棉。簡要評價該地區棉花種植的自然條件。(6分)在我國政府部署的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對口支援喀什地區。深圳市的企業了解到中亞市場每年對我國服裝類產品需求量多達8.5億件,準備在喀什投資興辦棉紡廠和服裝廠。(3)簡述在喀什興辦棉紡廠的優勢區位條件。(4分)33. (9分) “北大荒”指20世紀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開發的區域。20世紀60年代,國家加大了對“北大荒”荒地資源的開發力度,經過10~20年的草甸開墾和沼澤治理,“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北大荒”沼澤地形成的原因。(4分)(2)近年來,“北大倉”土地質量下降,有人說“北大倉”又將會變成“北大荒”,簡要分析其原因。(2分)(3)說說該地區沼澤的生態功能。(3分)34.(1分)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印尼是熱帶雨林分布較廣的國家之一,屬世界三大熱帶雨林集中分布區之一的________地區的一部分,另外兩個分布區是________、________。(2)“這些泥煤濕地一旦遭受砍伐,河道開挖或租讓,就會像海綿一樣迅速蒸發,變得極其易燃”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雨林的________特點,這種特征還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濃煙正在威脅著數百萬人的健康,同時使氣候進一步惡化!痹嚪治鰺釒в炅直黄茐膶θ蜃匀画h境的影響。(4)試分析印尼熱帶雨林被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91072.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