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值:100分 時間:90分鐘 出題人:付海麗選擇題(40題×1.5分=60分)1.衡量區域發展水平,常用的指標有( ) 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②人均國民收入 ③對外貿易總額 ④三大產業產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人文發展指數(HDI)通過哪幾個指數反映一個區域的總體發展水平 ( )①預期壽命 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③教育程度 ④國內生產總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強調以較少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換取區域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的方式是 ( ) A.粗放型的區域開發方式 B.高水平的區域開發方式 C.只適合于發達國家的開發方式 D.只適合于發展中國家的開發方式4.區域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地關系變化是 ( )A.不協調——協調——不協調 B.不協調——協調C.協調——不協調——協調 D.協調——不協調5.下列關于傳統農業發展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工業以資源型工業和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為主體B.區域內部的經濟差異比較大 C.擁有一批具有雄厚實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大多數勞動力從事第二產業6. 下圖是某城市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示意圖,其中表示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許多鄉鎮從以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過渡到工業化階段,其產業結構的轉變模式是A.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轉變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B.從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轉變為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C.從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轉變為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D.從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轉變為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回答、題。.形成東西方年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有A.海拔高度 B.距海遠近C.氣溫高低 D.地表植被.關于a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的敘述,錯誤的是A.流域面積擴大,河水水量顯著減少B.工農業用水較少C.地勢平坦,水流平緩D.下游緯度高,有凌汛現象。讀圖完成、題。.由甲至丙,導致城市周邊地區農業地域類型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條件 B.市場因素 C.農業技術 D.交通運輸.下列關于該區域從甲到丙地理環境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節變化減小 B.生物多樣性減少C.環境污染加劇 D.城區年平均氣溫升高據此回~題。2.中、西部地帶發展的優勢是 A.氣候濕潤,雨熱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 D.瀕臨海洋,對外交往便利3.東部經濟地帶發展的優勢是 ①集中了我國最主要的工業區和農業基地 ②經濟國際化程度高,出口份額高 ③具有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的明顯優勢 ④在沿邊經濟貿易上有較大優勢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優勢 A.①②③ B.③④⑤ .①②④ D.①②⑤4.我國政府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主要是為了 A.宏觀調控,微觀搞活 B.統籌經濟發展,協調地區差異 C.體現綜合國力,加強經濟建設 D.開發西部資源,改善投資環境C.區域城市化水平高 D.農業產值高于①省區下圖是某地區的地形圖,讀~題。.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圖示平原地區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條件是 A.交通發達 B.單位面積產量高 C.水熱條件好 D.人均耕地面積廣.城市P某家具廠生產的實木家具銷往全國許多地方。 影響該廠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A.原料產地 B.消費市場 .廉價勞動力 D.高技術的研發人才.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當地的沼澤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貧瘠 B.開發的成本太高 .糧食過剩 D.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回答、題。人口(萬人)地區生產總值(億元)第一產業比重(%)第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人均生產總值(元)a1 7427 450.271.350.847.942 768b9 18015 409.7311.556.332.216 786c2 6191 558.9318.148.633.35 95224.根據所給資料分析,三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由高到低排列的是 A.b、a、c B.a、c、b C.a、b、c D.c、b、a.三個地區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a B.b C.c D.三個地區都是.A. B. C.D.隨著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學者提出中國宏觀區域經濟的“新三大地帶”的劃分方案,分為東北及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及近西部地帶、遠西部地帶。讀圖,完成~題。.區域的劃分應依據一定的指標。以下不屬于區域劃分自然因素的指標是 A.氣候 B.地形.洋流 D.植被.以下省區屬于遠西部地帶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肅、寧夏B.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 .新疆、西藏、云南、甘肅D.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制約遠西部地帶發展的最重要經濟原因是 A.資金、技術、人才匱乏 B.農業基礎薄弱 .水土流失嚴重 D.自然資源不足完成~題。.箭頭①和③的運輸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運輸 B.高壓輸電 C.水陸聯運 D.利用地勢的自然落差自行輸送.有專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區土壤的次生鹽堿化。有關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沿途有些地區潛水面較低,河水滲漏補給地下水②沿途有些地區土壤中的鹽分有逐漸向地表積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區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區主要地處半濕潤地區,非雨季時段.蒸發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區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②③工程對于我國能源開發與利用的共同意義是 A.緩解我國由于能源消費以石油為主所帶來的環境壓力 B.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以氣代煤 C.為提高我國能源供應安全性發揮重要作用 D.解決沿線地區及長江三角洲能源供33.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遠 ②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對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緯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4、關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荒漠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過度放牧、開墾、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實施跨流域調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徑D.建國以后,該地區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35.濕地的主要生態功能是( )①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環境質量 ②消納一切來自自然和人為的污染③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 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12年2月2日是第十六個“世界濕地日”,本次濕地日主題為“負責任的旅游有益于濕地和人類”,口號是“濕地旅游,一種美妙的體驗”的。回答~3題。. A.B.C. D.. ①納木錯②灘涂③黃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A.①② B.② C.① D.①②38.①維護生物多樣性,提高環境質量 ②消除一切自然和人為的污染 ③提供豐富的旅游資源 ④調蓄洪水 ⑤提高豐富的農產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④、題。39.圖中箭頭所示的生產要素及其流動方向,符合區際關系的是①為資金②為技術③為勞動力④為原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關于兩區域間產業轉移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欠發達地區應全面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以促進區域發展 ②發達地區應將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到欠發達地區,以降低生產成本 ③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逐步轉移第二產業,有利于兩區域的產業結構優化④發達地區于促進欠發達地區城市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材料一 中國產業轉移路線示意圖(1)簡述30年來我國產業轉移路線(10分)。(2)目前,西部地區將逐步承接東部地區和國際上部分產業的轉移。試簡要分析產業轉移對西部地區帶來的影響。(12分)42、讀下列資料和洞庭湖水系變遷圖,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洞庭湖水系變遷圖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積非常嚴重,到20世紀末,面積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幾條線”,大片濕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澇災害日趨嚴重。近50年來,洞庭湖經歷了35次水災,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洪水接二連三地肆虐洞庭湖兩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損失近500億元。近幾十年來,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劇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億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億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億立方米。(1)根據材料說明洞庭湖發生了什么變化?產生了哪些生態問題?(6分)(2)引起該現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哪些?(6分)(3)要改變這種狀況,當前應采取哪些主要措施?(6分)1-5 CCBCA 6-10 CABAB 11-15 ACDBC 16-20BCBAA21-25DADCA 26-30 BCBAB 31-35 ADCBD 36-40CDBBD41. (1)海外產業轉移,最初多集中在珠三角區域;隨著長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興起,(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制造業開始向這些地方轉移;隨著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與環境的惡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型產業,大量轉移至中西部地區。(2)促進資源開發,促進經濟發展;加快工業化(促進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和城市化進程;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可能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42.(1)變化:水域面積大幅度減少(2分) 生態問題:洞庭湖調蓄功能降低,洪澇災害嚴重(4分)(2)自然原因:長江洪水倒灌、泥沙淤積(2分)人為原因(4分):①長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②人類大規模圍湖造田,使湖底縮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3)長江上游植樹造林、退田還湖、退耕還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6分)1黑龍江省集賢縣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度高二9月月考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729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