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自然界和人與自然界關系的科學。地理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1、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是在于
A、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已成為全國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
C、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日趨嚴重
D、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問題日趨嚴重
2、關于城市化的一些敘述,正確的有
A、城市化不但指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還包括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
B、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化水平必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
C、城市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影響不大
D、城市化必將擴大城市之間的差距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標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
C、用地規模的擴大
D、城市人口數量的多少
下圖是某地區19501980年人口增長圖。讀圖,回答4~5題。
4、30年間該地區
A、鄉村人口增長了2000萬人
B、城市人口增長了500萬
C、總人口增長了兩倍
D、鄉村人口增長了兩倍
5、30年間,該地區城市化水平
A、大幅度提高 B、略有提高
C、沒有變化 D、略有下降
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是:
A、城市建設落后
B、重工業與機械制造業不發達,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
C、產業升級面臨困難
D、國家進行西部大開發,降低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招商引資的力度
7、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條件的分析,①工業基礎雄厚,產值高 ②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 ③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 ④良好的區位條件 ⑤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⑥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8、珠江三角洲地區20世紀80年代以后工業化、城市化較快的關鍵性條件是( )
A.國際經濟環境 B.對外開放政策 C.區位 D.僑鄉
9、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中的兩個發展階段的主導產業分別是( )
A.勞動力導向型產業、市場導向型產業
B.原料導向型產業、動力導向型產業
C.高新技術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
D.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
10、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產業升級面臨困境,原因是( )
A.與長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基礎、科技實力、人才隊伍都處于優勢
B.外商投資區位的選擇由原來擴大市場規模轉變為追求降低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國內腹地較大
D.許多外資企業由珠江三角洲地區遷往長江三角洲及國內的其它地區
11、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導致生態環境日趨嚴重,其表現錯誤的是( )
A.大氣污染加劇,成為酸雨中心;水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
B.噪聲擾民,城市生存環境質量下降
C.耕地銳減,土地肥力下降;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
D.出現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突出
12、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進一步推進的制約因素主要是( )
A.輕工業不發達 B.電子工業不發達
C.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 D.勞動密集型產業不發達
讀下圖珠江三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和外貿額所占全國比重的變化圖,回答1318題:
13.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2001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額占全國的比重首次超過珠江三角洲地區
B.長江三角洲地區外貿額占全國的比重不斷上升,并超過珠江三角洲地區
C.珠江三角洲地區外貿額占全國的比重從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趨勢
D.圖中所示的變化與外商投資區位選擇的變化有關
14.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比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具有的優勢條件是
A.產業基礎良好 B.毗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C.腹地范圍廣闊 D.技術水平高
15.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國內腹地范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氣溫高溫多雨 D.河流航運里程較短
16.以下工業中,最有可能在20世紀60~90年代初從日本遷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是
A.服裝制造業 B.鋼鐵工業 C.生物制藥工業 D.化學工業
17.該種產業部門的遷移,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影響是
A.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技術密集型工業的發展
B.有利于發揮珠江三角洲能源豐富的優勢
C.有利于發揮珠江三角洲資源豐富的優勢
D.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發展提供契機
18.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
A.外來投資 B.個體私營企業發展 C.鄉鎮企業發展 D.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建立
讀我國兩個三角洲圖(下圖),并回答15~16題:
19.關于兩個三角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是珠江三角洲 B.乙圖有京滬鐵路經過
C.甲乙兩地礦產資源豐富 D.甲圖有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20.利用各自優越的地理位置,兩地都發展了( )
A.淡水養殖業 B.甘蔗種植業
C.甜菜種植業 D.造紙和化工
21、北大倉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 )
A.水稻種植業 B.混合農業 C.商品谷物農業 D.小麥種植業
22、北大倉的耕作方式應為( )
A.精耕細作,小農機具作業 B.國營農場,大型機械化作業
C.小農經營 D.粗放經營
23.關于東北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東北區域就是指東北三省
B.東北區域跨三個溫度帶,四個干濕帶
C.三面環山,是我國最大林區
D.耕地面積廣大,但人均耕地少
24、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國務院下令停止開墾,你認為主要原因是( )
A.東北地區糧食過多,出售困難
B.將剩下的荒地作為今后發展用地
C.近些年氣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D.保護濕地,改善生態環境。
25、針對東北地區的土地、森林、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以及良好的工業基礎、便利的交通條件,東北地區將建成全國性的( )
①商品糧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業基地 ④畜牧業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6、關于東北地區資源的優勢,敘述正確的是( )
A.大部分平原地區是黑鈣土,其有機質含量全國最高
B.山環水繞;平原相間分布,不利于農業大規模機械化
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
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國最高
27、我國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基地是( )
A.江淮地區 B.三江平原 C.江漢平原 D.東北平原
讀右圖,回答1417題。
28.一般情況下,河流R(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個汛期
29.與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
圖示平原地區作為商品糧生產基地的優勢是( )
A.單位面積產量高 B.人均耕地面積大
C.交通發達 D.水熱條件好
30、東北地區耕地適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主經是由于
A.氣候濕潤和半濕潤 B.有肥沃的黑土和黑鈣土
C.面積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20% D.耕地集中連片
31. 我國天然氣資源分布總的格局是:
A.東多西少,南多北少 B.東北多,西北少
C.長江以南多,長江以北少 D.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32.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資源開發成本低 B.東部市場需求量大
C.地勢西高東低,便于管道輸送 D.東部靠海,便于出口
33.我國陸上天然氣主要的集中分布區是:
A.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B.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
C.x疆、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陜甘寧的鄂爾多斯 D.x疆、青海、陜西、四川
34.天然氣與煤炭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是:
A.開采成本低B.燃燒效率低 C.技術要求高D.清潔能源
35.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帶來的影響有
A.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
B.優化西部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緩解了東部地區能源緊缺的狀況,
C.輸送來的天然氣可以完全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D.天然氣作燃料,有利于完全抑制溫室效應
36.我國西氣東輸工程途徑地區屬于我國能源最大輸出的省(市)是:
A.上海市 B.山西省 C.陜西省 D.青海省
37.西氣東輸工程對我國東西部地區帶來的影響:
①把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改善沿線城市的大氣環境質量 ③增加就業機會 ④取代煤炭的能源地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38. 為了吸引外資,發展中國家改善投資環境,目的主要是為了:
A.擴大市場 B.降低勞動力價格
C.降低內部交易成本 D.降低地價
39.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汽車制造企業紛紛到中國興辦汽車廠,主要原因是:
A.利用大量勞動力 B.近原材料產地
C.交通運輸條件便利 D.廣闊的消費市場
40.深圳目前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其發展變化正確的是:
A.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 B.農業產值的比重迅速增加
C.第二產業的比重上升D.原有勞動密集型工業大量外遷至其他發展中國家
41.關于產業轉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國際產業轉移能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B.產業轉移改變了區域地理景觀
C.發達國家重化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有利無弊
D.產業轉移增加轉移對象國和地區的就業機會
42.新加坡、韓國、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A.充分利用本國或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
B.利用外國直接投資走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道路
C.氣候適宜、環境優美
D.經濟基礎好、技術水平高
43.日本在二戰后的三次工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和部門依次是:
A.輕工業 重化工業 高科技工業 B.高科技工業 重化工業 輕工業
C.鋼鐵工業紡織工業 微電子工業 D.生物工程金屬加工 人工智能
44.2001年下半年IBM、微軟、戴爾等著名公司都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從上海投資到設立研發中心,這說明
A.上海的資本過剩
B.上海的勞動力廉價
C.上海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升高,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寶地
D.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價格低
45.發達國家跨國企業在我國設立分公司通常在沿海中心城市,主要原因是沿海中心城市具有的優勢是:
①社會協作條件好 ②市場區域廣大 ③氣候溫暖濕潤 ④水源充足 ⑤貨物運輸便利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46.關于我國西電東送工程敘述正確的是
A.彌補東部地區電力消費的缺口,減少東部地區的環境污染 B.加速x疆的經濟開發
C.西電東送形成三大通道,都輸送水電和火電 D.改善西部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
47.關于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敘述錯誤的是
A.發展中國家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縮短了產業升級時間
B.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C.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就業壓力
D.加強區域產業分工和合作
讀我國能源調運圖(圖1),回答12-14題。
48.圖中①②③三條運輸路線輸送的主要能源分別是
A.煤炭、天然氣和水電
B.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C.天然氣、石油和水電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49.西氣東輸管道線路的走向所考慮的主要經濟因素是
A.地形類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線路
50.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發展的主要意義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區能源開發及相關工業的發展 ②有利于改變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
③不利于西部農業的發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減輕東部能源壓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⑤西氣東輸主干管線沿線酸雨會增多
⑥西氣東輸主干管線沿線相關產業拉動,經濟優勢進一步發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51.下列不屬于我國跨區域資源調配的工程的是
A.西氣東輸 B.南水北調 C.西電東送 D.南煤北運
52.有關南水北調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線調水線路是從金沙江、岷江將水調到黃河
B.東線方案調水線路全部都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上
C.南水北調工程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華北地區缺水的矛盾
D.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將會優化我國的資源配置,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3.關于產業轉移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產業轉移分為國際產業轉移和區域產業轉移B.東亞是國際產業轉移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C.珠江三角洲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我國中西部地區屬于區域產業轉移
D.產業專業轉移是企業將產品生產的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
54.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產業向國外轉移的原因錯誤的是
A.兩次石油危機導致石油價格上漲,日本重化工業逐漸向國外轉移
B.1985年日元對美元大幅度貶值,推動了日本產業向海外轉移
C.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數量下降,其成本很高
D.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術立國的基本國策的影響
55.關于西電東送工程敘述錯誤的是
A.西電東送工程形成了三條大通道
B.南部通道將貴州、云南、廣西等省區的水電和火電送往廣東
C.中部通道將三峽和金沙江干支流得水電和火電送往華東地區
D.北部通道將黃河中上游水電和山西、內蒙古的火電送往京津唐地區
答案
1-5DABBC 6-10DBBDD 11-15DDDBA 16-20ADADA 21-25CBCDD 26-30CBDBD 31-35DBCDB 36-40BBCDA 41-45CBACD 46-50ACACD 51-55DDDBC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69233.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