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末考試地理試題命題人:周建峰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某山區中學的地理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野外調查,發現某山南北兩翼的山麓地帶沉積巖質地較疏松,而山頂同類沉積巖則較硬,但時間上山麓巖石早于山頂;山腳下土壤色澤黃紅,ph值在5左右;在山麓地帶沿河谷底底部采集沉積巖樣本,發現從東南向西北,沉積物依次以粉砂、砂、礫石為主。回答:1—3題1該山的地質構造最有可能的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壘 D、地塹2若該小組建議當地政府在山區廣泛種植經濟林木,其主要樹種可能是下列中的:( ) A、梨樹 B、蘋果 C、天然橡膠 D、茶樹 3山麓河流的流向是:( ) A、向東南 B、向東北 C、向西南 D、向西北4.根據圖中等溫線分布特點可知,該海區( )A.在北半球,A處有暖流經過B.在北半球,A處有寒流經過C.在南半球,A處有暖流經過D.在南半球,A處有寒流經過.如果圖為大氣環流模式,S線代表地球表面, 則( )A.E處氣溫比H處高B.F處氣壓比G處低C.氣流自西向東運動D.E處的高度可達120千米( )A.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B.地形的差異 C.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D.海水性質差異7.根據右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推論正確的是:( )A.甲、丁兩地氣候類型相同,植被類型不同B.乙、戊兩地氣候類型不同,自然帶不同C.乙、丙、戊三地河流都有結冰期D.影響乙—丙—戊自然帶更替的主導因素是水分8.對區域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區域是地球表面客觀存在的不受人為因素影響的空間單位 B.一個區域內部特征是絕對一致的 C.區域的邊界是十分明確的 D.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的區域9.有關這條分界線南北兩側的區域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秦嶺-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B.秦嶺-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嶺-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亞寒帶針葉林D.秦嶺-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熱帶季雨林讀下圖我國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地帶的產業結構圖,回答10—11題1 0能分別正確反映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地帶產業排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11.關于、、三個經濟地帶產業結構差異的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干旱或高寒區,所以第一產業比重小B.自然條件優越,所以第一產業比重最大C.交通便利,生產力水平高,二、三產業比重大D.沿海區位,交通便利,歷史基礎好,二、三產業比重大下圖是我國某地區略圖。讀圖回答題。.圖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帶譜中均有( )A.山地常綠闊葉林帶 B.山地針葉林帶C.山地荒漠帶 D.山地冰雪帶下圖為德國魯爾區每噸普通鋼材生產成本的變化情況。讀圖回答~題。16.1850年,魯爾區鋼鐵工業的生產成本中,燃料的比重約為( )A.30% B.40%C.48% D.60%.“其他”投入中包括多種因素,其中呈持續 上升趨勢的是( )A.交通運輸 B.科學技術C.勞動力 D.宣傳廣告下表是我國某個地區的農事安排,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題。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月份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2345作業種植高粱、小米種植冬小麥種植大豆田地休耕.據表中時間及種植作物的次數來看,該地區的種植制度一般是( )A.一年一熟 B.兩年三熟C.一年兩熟 D.一年三熟.該地區最可能位于(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遼河平原C.松嫩平原 D.塔里木盆地20.圖中表示東北三江平原濕地被破壞后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和河流流量年變化曲線分別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江蘇省可以劃分為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域(圖5)。讀圖回答21~22題。21.圖中地區人口主要流向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22.圖中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遷移方向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讀某地區三大產業產值和就業結構變化圖,回答~題。.對該地區產業結構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A.產業結構變化以工業化拉動為主B.第一產業產值迅速下降C.第二產業產值比例變幅最大D.產業結構逐步轉型并得到優化.對該地區就業結構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比重持續下降B.第二產業就業人數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產業就業人數比重最低且增長緩慢D.第二、三產業對剩余勞動力的吸收有限A、新興技術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整體上升B、對生活資料與勞動資料的依賴程度大大提高C、新技術產業對環境要求高,環境質量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增強D、新技術產業聚集在環境質量優越的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市場廣闊讀資源跨區域調配路線圖,回答題。圖中-③跨區域調配的資源分別為A.能源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B.水資源、生物資源、能源資源C.能源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D.礦產資源、水資源、能源資源對上述資源跨區域調配的說法正確的是A.只能改善調入區的能源消費結構B.提高了調出區的資源保護意識C.資源調配有利于調出區和調入區的生態、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D.資源跨區域調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28.按順序依次寫出氣候類型的名稱()? A.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B.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C.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D.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29.如上圖中四種氣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氣候類型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0.下列研究項目中,主要是應用GIS進行的有:()①近20年來廣東省各地級市GDP的增長情況分析、诮10年來珠江三角洲花卉基地的分布變化情況分析 ③廣州市地鐵線路的規劃設計、芙10年來廣州市城區建設情況調查與居民住宅小區布局研究 ⑤某上市公司股票走勢和投資項目分析研究A.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二、綜合題(共40分)31、讀圖11,完成下列要求。(10分,每空1分)(1)此時節氣為___ _ 。(2)AB是 (晨線或昏線),E地地方時為 點。(3)A、B、C、D中與C地地方時相同的是 點。(4)這一天地球位于____(遠、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____。 (5)此時C、D、E三點的晝長由長到短依次是 。(6)此時出現極晝現象的范圍是 (7)此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 E點此時太陽高度為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8分)材料1: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繼10月17~19日中國北方地區經歷一次較強冷空氣過程之后,10月25~28日,北方地區自西向東將會再次出現一次較強冷空氣過程,并伴有大風降溫天氣。西北大部、華北中北部、東北地區大部的平均氣溫將會降到10℃以下,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南部和黃淮等地將出現一次降水過程,對緩和當地旱情起到一定作用。材料2:河南省鄭州市10月23~29日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變化曲線圖(1)由材料知,鄭州市在此期間經歷的天氣系統是下圖中的( ) (2分)(2)10月23~29日,該地出現的降雨過程最可能在哪天? 為什么?(3分)(3)試分析為什么在10月27~28日日溫差明顯減。浚3分)33.讀下圖,并完成下列各題:(10分,每空1分)(1)圖中區域C為 區,D為 區。C、D兩區的交界線上有 山、 山和 山。(2)圖中A、B所在的區為 區,AB間以 為界,自然環境差異明顯。A區與D區大致以 為界。(3)C區向東,農業生產由以 業為主變為以 業為主。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 材料1:東北網3月6日訊?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馬立群建議,將松嫩和三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在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農業生態、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土地規;洜I、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材料2:“北大荒”指20世紀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開發的區域。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國家加大了對“北大荒”荒地資源的開發力度。經過10~20年的草甸開墾和沼澤治理,“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材料3:? (1)分析“北大荒”沼澤地形成的原因。(4分) (2)東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試分析該區發展糧食生產的自然條件。(4分)(3)說說該地區沼澤的生態功能。(4分)—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末考試地理試題參考答案1—5:BDACB 6—10:ADDBA 11—15:DCADB16—20:CBBBB 21—25:ABDDC 26—30:DCBCA31、(1)夏至(1分)(2)昏線(1分)18 (1分) (3)D(1分)(4)遠(1分) 較慢(1分)(5)C>D>E或CDE(1分)(6)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1分)(7)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1分) 0°(1分)32. (8分)答案:(1)B(2分)(2)10月28日。原因:出現降雨會使氣溫明顯下降,而且陰天時,云層阻擋了太陽輻射到達地面,使氣溫降低。(3分)(3)由圖示氣溫變化看,10月27~28日是冷鋒陜西省商南縣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86185.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