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讀圖,回答1~2題。
1.有關①②兩區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長率都較高
B.兩區域南部均以電子工業為主
C.②區域北部為重要的糧棉產區
D.①區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物質基礎是區域內有豐富的煤炭和鐵礦石資源
2.②圖所示湖泊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明顯萎縮。下列關于湖泊萎縮產生的負面影響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湖泊水面減小,導致當地氣溫日趨升高
B.湖泊數量減小、面積減小,容易引發旱災
C.湖泊水面減小,使得湖泊對氣候的調節功能減弱,溫差加大
D.湖泊萎縮,汛期蓄洪能力下降,加劇了當地的洪澇災害
解析:第1題,①區域(德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城市化水平已很高,城市群處于魯爾區,該工業區的形成和發展是建立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基礎上的,但區內沒有鐵礦石資源;②區域(湖南)北部為洞庭湖平原,為重要的糧棉產區,其南部電子工業不發達。第2題,洞庭湖的萎縮使附近地區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明顯加大,A選項的表述錯在氣溫的變化趨勢上。
答案:1.C 2.A
下圖是四個國家三種農作物產量統計圖。讀圖回答3~4題。
3.甲、乙、丙、丁四個國家依次是( )
A.巴西、印度、中國、美國 B.中國、美國、印度、巴西
C.美國、中國、印度、巴西 D.中國、美國、巴西、印度
4.下列關于四個國家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國都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
B.丙、丁兩國都是鐵礦資源豐富的國家
C.四個國家中,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是丁國
D.乙和丙兩國高原面積都很廣闊
解析:第3題,甲國水稻和玉米產量都較大,應為中國;乙國玉米產量,應為美國;丙國甘蔗產量,應為巴西;丁國水稻和甘蔗產量都較大,應為印度。第4題,中國不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四個國家中,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是中國;美國高原面積不是很廣闊。
答案:3.D 4.B
2011年1月7日下午,中國石油東南亞管道有限公司與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與右圖城市①所在國家簽署了原油碼頭運營戰略框架協議。該原油管道設計能力為2 200萬噸/年,天然氣管道輸氣能力為120億立方米/年。讀圖回答5~7題。
5.該工程的修建有利于我國從以下哪些國家進口能源( )
①伊拉克 ②利比亞、畚瘍热鹄、馨拇罄麃啞、葜抢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⑤
6.下列對城市①所在國家概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地勢南高北低,地形以高原為主
B.山河南北縱列分布,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C.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范圍廣,全年高溫多雨
D.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戰略位置重要
7.城市①所在國家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1987年12月卻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為發展經濟,該國應該( )
A.大規模砍伐森林,擴大農作物的種植面積,保障糧食供應
B.制定人口遷移計劃,把北部內陸的人口大量遷移到南部沿海
C.充分利用該國的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優勢,積極吸引國外相關企業移入
D.降低工業用水份額,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提高海水淡化技術
解析:第5題,依據圖中的陸地輪廓和經緯度可確定該地位于東南亞地區,該工程屬于我國從西亞和非洲進口石油的管道輸送工程,伊拉克和利比亞分別位于西亞和非洲,兩國石油資源豐富。委內瑞拉石油資源雖豐富,但位于南美洲,澳大利亞、智利石油資源不豐富。第6題,該國是緬甸,城市①是實兌。緬甸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山河相間,南北縱列分布,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第7題,該國以農業為主,經濟發展落后;該國地形以山地為主,大規?撤ド秩菀自斐伤亮魇;北部內陸經濟發展緩慢,人口大規模遷出會導致其北部經濟發展滯緩;為發展經濟,該國可以利用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優勢,吸引國外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力導向型企業移入;該國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水資源并不缺乏,該國海水淡化技術并不先進。
答案:5.A 6.B 7.C
(2018·昆明統考)讀“某島國示意圖”,完成8~9題。8.有關該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南北長約200多千米,東西寬約400多千米<
B.位于我國的東南、澳大利亞的西北
C.冬季商貿船隊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駛往紅海
D.位于板塊邊界,受地震、海嘯影響大
9.該國東側冬季降水較多的原因是( )
A.西南風影響,降水較多
B.地中海氣候區,冬季降水多
C.氣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赤道低壓控制,形成對流雨
解析:第8題,冬季該海域盛行東北季風,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從東向西流,商貿船隊可順風順水駛往紅海。第9題,東側在冬季風的影響下,氣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答案:8.C 9.C
讀“四國輪廓圖”,回答10~12題。
10.四個國家都有回歸線穿過,其中沒有沙漠分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有關四個國家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國地勢西高東低,高原面積廣闊
B.乙國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國河流較少,但中部地區地下水豐富
D.丁國有世界最長的河流流經
12.有關四個國家經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國是世界的咖啡和天然橡膠生產國
B.乙國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C.丙國是工礦業和農牧業發達的國家
D.丁國最主要的經濟支柱是長絨棉的生產和出口
解析:第10題,甲國為巴西,位于南美洲東部,受海洋影響明顯,無沙漠分布。第11題,巴西北部為亞馬孫平原,南部為巴西高原,故A所述甲國地勢西高東低錯誤。第12題,巴西是世界上的咖啡生產國,世界的天然橡膠生產國是印尼;印度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北部的加爾各答和西部的孟買;埃及的長絨棉是重要的傳統出口商品,主要的經濟支柱是石油、運河、僑匯和旅游業。
答案:10.A 11.A 12.C
二、綜合題(共40分)
13.(2018·杭州模擬)下圖所示國家農業約占該國GDP的23%(2005年),農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63.3%。近年來,第二、三產業比重快速上升,2005年分別約占GDP的35%和42%,水電出口及相關建筑業是該國經濟支柱之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簡述該國地形的主要特點。(6分)
(2)“水電出口及相關建筑業是該國經濟支柱之一”,分析該國發展水電工業的主要條件。(4分)
(3)該國2000年前森林覆蓋率曾達72.5%,但目前明顯降低,試分析森林覆蓋率降低的原因及可能引發的問題。(4分)
(4)試分析全球變暖對該國農業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6分)
解析:第(1)題,地形的特點包括地勢特點和地形類型。第(2)題,分析水電工業發展的條件既要分析有利條件也要分析不利條件。第(3)題,森林覆蓋率的降低主要是人類生產活動的破壞,從題干內容可知農業生產的影響巨大,會造成生態環境受影響,自然災害多發。第(4)題,全球變暖對該國農業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有熱量增加,高山地區有利農業生產,但高山冰川融化,會造成泥石流、滑坡災害增多是不利的。
答案:(1)山地地形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地勢陡峻,落差大。
(2)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河流眾多,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經濟水平低,技術落后加上復雜的地質條件,加大了水能資源開發的難度。
(3)森林覆蓋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糧食不足,出現過度開墾現象。可能引起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加重;滑坡、泥石流現象多發。
(4)全球變暖,該地區熱量增加,生長期增長,可耕地范圍擴大,有利于農業生產;全球變暖,加速該國冰川消融,泥石流、滑坡現象增多。
1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
材料1:2011年11月3日,2011年中國-澳大利亞資源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材料2: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
(1)圖中沿120°E 經線自南向北,氣候類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熱帶沙漠氣候。(4分)
(2)解釋澳大利亞中部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6分)
(3)悉尼的季風氣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從悉尼季風氣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現和原因兩方面加以說明。(6分)
(4)7月份將A區域鐵礦石運往上海,貨輪在航行過程中總體上( )(2分)
A.順風順水
B.順風逆水
C.逆風順水 D.逆風逆水
(5)圖示A區域鐵礦開采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 )(2分)
A.森林銳減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鹽漬化 D.物種滅絕
解析:此題考查澳大利亞自然地理中氣候分布及成因分析的相關知識。第(1)題,由氣候分布圖可以判斷出沿120°E 經線自南向北的氣候類型。第(2)題,澳大利亞中部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分析考慮的主要因素是緯度因素、洋流因素及地形因素。第(3)題,考查學生的地理比較分析能力。兩地季風性的差異在于前者弱、后者強,主要原因是海陸熱力差異不同。第(4)題,7月份,將該地鐵礦石運往上海,途中貨輪受東南信風和東南季風的影響,順風航行;貨輪所經地區的主要洋流依次為西澳大利亞寒流、日本暖流,根據其流向可知貨輪順水航行。第(5)題,圖中鐵礦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由于受沿岸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該地區干燥少雨,主要形成了草原和荒漠景觀,再加上鐵礦石的開采,必然導致該地區土地沙漠化加劇。
答案:(1)地中海氣候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2)南回歸線橫貫,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亞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東部大分水嶺緊鄰太平洋沿岸,削弱了東南信風帶來的海洋水汽的影響!(3)表現:悉尼冬夏氣溫溫差較小;降水的季節分配相對比較均勻。
原因:澳大利亞大陸相對亞歐大陸面積較小,海陸熱力差異相對較小。(4)A (5)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21848.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