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中高二月考地理試卷(2013.10)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4分)1.下列省區輪廓與其對應的簡稱錯誤的是 2.我國內流河大多分布在A.東南沿海地區 B.東部季風區內 C.西部非季風區內 D.黃河和長江流域3.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的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東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華北平原4.下列山脈既是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級分界線,又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的是A.秦嶺B.太行山C.賀蘭山D.大興安嶺5.讀下圖,敘述正確的是A.圖①中的虛線為一月0℃等溫線B.圖②中的虛線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C.圖③中的虛線為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D.圖④中的虛線為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6.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對圖中①~④處地形區的判斷,正確的是A.①為黃土高原 B.②為東北平原 C.③為青藏高原 D.④為塔里木盆地讀“某年立冬日我國大陸部分各地季節狀況圖”,回答7-8題:7.形成圖中我國各地在同一天出現有三種季節的主要原因是gkstk A.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B.地形地貌地區差異 C.各地緯度差異大 D.各地經度差異大8.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區仍處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低緯,太陽高度大 B.南嶺阻擋弱冷空氣南下C.臨海比熱容大,氣溫高 D.剛好有臺風登陸,氣溫高9.關于夏季風對我國降水的影響,正確的是A.受夏季風的影響,我國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長B.夏季風推進遲緩,雨帶徘徊在南方,容易導致南澇北旱C.夏季風推進迅速,導致我國南北方普遍多雨D.受夏季風的影響,我國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增10. 我國易發生水旱災害的原因有A.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 B.氣候復雜多樣C.多種多樣的干濕地區 D.臺風帶來的特大暴雨11.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A.黑龍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區 B.青藏高原地區C.內蒙古高原北部地區 D.新疆的天山山脈以北地區12.下列地理事物不符合“東南地區多,西北地區少”這一分布規律的是A.人口分布 B.降水分布gkstk C.水資源分布 D.太陽輻射能的分布13.下列地理景觀與其對應的地區搭配,正確的是A.水鄉—華北平原 B.茶園一山東丘陵 C.沙灘椰林—西雙版納 D. 林海雪原—大興安嶺14.我國耕地所占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眾多,人口基數大 B.山區多,平地少C.退耕還林工作成效顯著 D.城市建筑、農村建房亂占耕地15.世界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是因為我國A.季風氣候顯著 B.夏季普遍高溫 C.氣候復雜多樣 D.雨熱同期16. 我國山區自然資源的優勢在于A.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90% B.降水豐富,土層深厚,土質肥沃C.可開墾的耕地資源豐富 D.礦產、森林、水能資源較為豐富17.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內有丘陵分布,并且沒有綠洲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 B.柴達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準噶爾盆地18.下圖是我國某河干流一個水文站測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統計圖。該河位于我國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C.西北地區 D.南方地區19.20世紀末洞庭湖湖面比上個世紀縮小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導致湖濱土地沙化C.對湘江調節能力減弱 D.對長江調節能力減弱20.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該運河內河運輸量僅次于長江居我國第二位,其穿越的水系不包括A.淮河 B.黃河 C.長江 D.珠江21.與我國新疆相鄰的國家有: A.印度尼西亞 B.哈薩克斯坦 C.朝鮮 D.越南22.關于我國地理環境及國情敘述正確的是①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位居世界前列 ②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③領土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④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分布⑤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二、綜合題(56分)23 .(28分)晉陜蒙三個省級行政區接壤的地區被稱為“烏金三角”。根據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烏金三角”地區區位示意圖。材料二: “烏金三角”地區河流某水文站某時段水文監測的情況。(1)這里的“烏金”是指 資源!盀踅鹑恰钡貐^將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 生產基地。( 4 分) (2) “烏金三角”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自西向東,處于 向 (干濕地區)的過渡地帶,地表形態遭受風力和 外力作用的交錯地帶,自然景觀呈現典型的 。ǖ赜蚍之悾┓植家幝伞# 8 分) (3)根據材料二,“烏金三角”地區雨季的降水特點是 。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關系是 。( 4 分)(4)該區中的紅堿淖,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近年來湖面下降,水質變差。引起紅堿淖湖水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多項選擇)(4分)A. 入湖河流修筑水庫蓄水,淡水匯入增加B. 周邊煤礦開挖,地下水位下降,補給減少及湖水滲漏C. 工礦、農牧業發展以及居民增多,取水量增大D. 沿河、湖工礦業發展對水質產生一定程度污染E. 入湖水量減少,湖水自凈能力增強(5)列舉“烏金三角”地區在開發建設中引發的主要環境問題。(8分)gkstk 24.(28分)2011年10月26日,被譽為“西藏三峽”的旁多水利樞紐工程截流成功,標志著該工程進入主體建設階段。一座以灌溉、發電為主,兼顧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補給和 補給;該河屬于 流河。(6分)(2)拉薩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城市空間形態呈 狀,影響其空間形態的主導因素是 ,當地的少數民族主要是 。(6分)(3)下列有關拉薩的美稱及原因是( ) (4分)A.春城——海拔高,冬暖夏涼,四季如春 B.泉城——拉薩河水源豐富C.日光城——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能豐富 D.冰城——海拔高,冰雪多(4)拉薩河下游河谷地帶的土地利用類型中,面積最小的是 ;1998~2009年,變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導致其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6分)(5)簡述旁多水利樞紐工程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4分)1---10 CCDDA DCABA 11---22 BDDBC DCADD BB二、綜合題(56分)gkstk 23.(28分)gkstk ?(1)煤炭 能源(煤炭、重化工)(每空2分,共4分)?(2)半干旱區? 半濕潤區 流水 經度地帶性(每空 2 分,共8分)?(3)降水集中,以暴雨為主(2分) 流量大,含沙量大(成正相關關系) (2分)?(4)BCD (4分)(只選一個答案而且正確得2分,全對得4分,有錯得0分)(5) 開發煤炭資源,導致植被破壞;加劇土地的沙漠化、荒漠化、鹽堿化和水土流失;產業結構偏重,工業三廢污染嚴重;重工業需水量大,加劇水資源短缺?(每點 2 分,共 8 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但不能超過本小題總分)24.(28分)gkstk (1)雨水(2分) 冰雪(冰川)融水(2分) 外(2分)(2) 條帶(2分) 河流(2分) 藏族(2分)(3)C(4分)gkstk (4)林地(2分) 城鎮工礦交通用地 (2分) 工業化和城市化(2分)(5)為拉薩市提供電能(2分);減少洪澇對拉薩的危害(2分);提供充足穩定的城市用水(2分)。圖甲圖乙廣東省湛江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2354.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