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下冊歷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同步練習題[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關于基督教的產生與發展說法錯誤的是( )

A 產生于羅馬 B 起初是下層人民反抗壓迫的宗教團體

C 曾是羅馬帝國的國教 D 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繼續發展

答案:A

2、天主教會規定統一的《圣經》版本的目的是( )

A 進一步鉗制人們的思想 B 為了思想解放

C 為了繁榮文化 D 為了傳播各種先進文化

答案:A

3、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天主教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天主教會的最高機構是羅馬教廷

B 天主教會擁有西歐地產的三分之一

C 天主教會為世俗王權披上神圣外衣

D 天主教會幾乎遍及西歐各國

答案:B

4、在中世紀歐洲的反封建斗爭中,人們利用的主要手段是

A 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敗和黑暗

B 揭露教會的腐敗和黑暗

C 宣傳“異端“宗教思想

D 宣傳人文主義思想

答案:C

5、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體現的矛盾有( )

①資產階級、新貴族與教權的矛盾 ②王權與教權的矛盾 ③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集權的矛盾

A ①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B

6、16?17世紀西歐宗教改革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 )

A、天主教會的腐敗 B、資本主義的興起

C、宗教裁判所的建立 D、馬丁?路德個人因素

答案:B

7、馬丁?路德認為人們唯一信仰的神圣權威是( )

A、上帝 B、教會 C、《圣經》 D、教皇

答案:C

8.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會勢力強大占據著支配地位,在經濟上( )

A.征收“什一稅”、兜售“贖罪券”

B.控制各國的高級教職任命權與教會司法權

C.規定了統一的《圣經》版本

D.推行重商主義

答案:A

9.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實質是( )

A.新教反對天主教的運動

B一場反對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會的革命運動

C.資產階級反對天主教會建立本階級教會的運動

D.披著宗教外衣的資產階級反封建統治的政治運動

答案:D

10、基督教產生于( )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答案:A

11、下列不屬于天主教教義的是( )

A、“雙劍說” B、“先定論”

C、“月亮太陽說” D、“禁欲說”

答案:B

12.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勢力占據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①中世紀,天主教加強對教會的整頓 ②天主教不斷拓展勢力,與封建王權爭奪勢力 ③歐洲封建割據嚴重,王權衰弱 ④天主教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及社會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統神權統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13.著名的“卡諾莎之辱”集中說明當時

①封建王權屈從于教權 ②宗教改革運動引起了歐洲的封建國王反對教會統治的斗爭 ③封建王權與超越王權的教會爭權奪利 ④德國并沒有實現高度的中央集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14.下列情況,中世紀的歐洲人民不可能經歷的是

A.出生時由牧師實行洗禮

B.在學校中學習哥白尼的日心說

C.到教堂舉行結婚儀式,由神職人員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參加宗教儀式

答案:B

15.13世紀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歐洲逐步推廣,這從本質上說明

A.天主教地位更加鞏固 B.當牧師成為人們理想職業

C.天主教會更加殘暴 D.天主教會走向衰弱

答案:D

16.下列對西歐資產階級解放斗爭最初階段帶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確的是

A.天主教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政治影響比較大

B.“中世紀的歷史只知道一種形式的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

C.宗教改革是西歐反封建斗爭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們思想的唯一途徑

D.資產階級力

力量比較弱小,反封建斗爭需要采取宗教“異端”的形式

答案:C

17.14?16世紀,歐洲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受到挑戰,主要來自于

①資產階級 ②新貴族 ③封建君主 ④內部的分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1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督教會主張以神為中心,認為上帝是人和宇宙的造物主,全知全能,至高無上;而人生來有罪,卑微渺小,無足輕重,只有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神和教會,才能求得來世“天國”永生,享受自由和幸!c此相反,人文主義者主張以人為中心,他們頌揚人性的高貴,提高人的權威,贊揚人的價值和尊嚴。人文主義者但丁說,就人所完成的業績而言,人的高貴超過了天神。莎士比亞說,人具有高貴的理性,人具有偉大的力量,人的行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材料二 基督教會要人們追求虛無縹緲的來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現實世界上則實行禁欲主義……而人文主義者則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現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人應當追求知識,探索自然,欣賞藝術,享受友誼和歡樂。他們認為人所追求的東西是出于“天賦人性”。他們把發財和享樂的渴望視為美德善行,甚至說這是上帝眷顧其子民的標志。人文主義者薄伽丘和瓦拉等人認為現世的縱情享樂就是幸福,拉伯雷認為追求財富和個性自由就是幸福。

??上述材料均引自朱寰主編的《世界中古史》

請回答: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評述基督教會和人文主義者的觀點,并說明其對立的背景和性質。

評述觀點:

基督教會主張以神為中心,宣揚神的權威,其實質是通過宣揚人對神的從屬關系,繼續維護封建依附關系;基督教會要人們追求所謂來世的自由和幸福,而在現實世界中實行禁欲主義,其實質是要人們忍受現世被壓迫被剝削的苦難,從而維護封建剝削和壓迫制度。

人文主義者主張以人為中心,頌揚人性的高貴,提高人的權威,其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制度下人對人的從屬關系,斬斷形形色色的封建束縛,使資產階級能夠自由地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人文主義者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現世的自由與幸福,其實質是追求現世的政治、經濟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

背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正在成長中的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的束縛。

性質: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之間的斗爭。

19.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后,資產階級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爭表現在哪些方面?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后,資產階級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爭表現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兩種形式上。

關系:①都是在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發生的;②斗爭矛頭指向了天主教會,因為天主教會是西歐中世紀以來封建專制的精神支柱;③從使用的“武器”來說,都是以“舊”反舊,即文藝復興以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為武器,而宗教改革也是以對上帝、耶穌的信仰為前提,這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力量的不足與軟弱;④從結果來說,都促成了社會進步,打擊了天主教會、封建勢力,都是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與發展。

20、簡述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解題關鍵:天主教會維護封建制度,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思路引領:教會本身就是封建勢力的代表;它是維護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答案提示:

16世紀的天主教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羅馬天主教會是維護西歐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給封建制度繞上了神圣的靈光;教階制度具體體現了封建的等級制度;教會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進社會的進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會又是封建勢力的代表和維護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21、讀圖回答(17分):圖略

圖一 教皇出行圖 圖二 路德焚毀教皇令 圖三 燒死“異端”

請回答:

(1)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現象之間有何內在聯系?(8分)

圖一反映的是天主教的特殊地位和腐化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了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改革打擊了天主教會,天主教會采取應對措施,如燒死“異端”。(8分)

(2)結合所學知識,聯系圖二,分析宗教改革運動有何影響?(5分)

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為歐洲走向現代社會創造了條件;使人們認識到信仰問題不能靠武力解決。(5分)

(3)你如何看待圖三的措施?(4分)

迫害“異端”的行為恢復了天主教會的部分勢力;但信仰問題是不能靠武力解決的。只有實行宗教寬容,才是解決宗教紛爭的

有效途徑。(4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55771.html

相關閱讀: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