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歷史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測試題及答案[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1920年11月,孫中山指出:“有人說推翻清室后,民族主義可以不要了,這話實在錯了。即如我們住的租界,外國就要用治外法權來壓制中國人,這還是前清造成的惡果。現在清廷雖然不能壓制我們,但各國還是壓制的……所以我們還是三民主義缺一不可的!边@番話表明孫中山(  )。
A.仍堅持原來的三民主義  B.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
C.在反帝問題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對帝國主義
2.蔡元培曾撰寫過這樣一副挽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痹撏炻摰磕畹氖(  )。
A.孫中山  B.宋教仁  C.陳獨秀  D.魯迅
3.孫中山認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歷史上的政治和社會經濟種種都歸之于民生問題!睘榇,他提出的政策是(  )。
A.平均地權  B.獎勵實業  C.保護工商  D.土地革命
4.孫中山先生于1919年總結民國以來經驗時說:“八年以來的中華民國,政治不良到這個地步,實因單破壞地面,沒有掘起地底陳土的緣故。這地底的陳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燦爛莊嚴的民國,須先搬去這三種陳土,才能立起堅固的基礎來,這便是改造中國的第一步……”此后孫中山為“搬去這三種陳土”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組國民黨 ②提出新三民主義、鄞_立三大政策 ④發動“二次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上演講道:“照現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边@體現了他主張(  )。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共和主義
6.1924年孫中山在《建國綱領》中指出:“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及育幼、養老、濟貧、救災、醫病與夫種種公共之需!庇纱丝芍獙O中山的民生思想有哪些新發展(  )。
①平均地權 ②通過政府調節來解決社會福利問題、垡园l展經濟來解決民生問題、堋奥摱、聯共、扶助農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7.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李大釗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都對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的相同點是(  )。
①主張社會革命、诮诠ど鐣、壑鲝垏埠献鳌、馨l動國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1924年,當宋慶齡問孫中山“為什么需要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時,孫中山回答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睂O中山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發展三民主義指導思想的內容有(  )。
①提出民生主義 ②提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主張、厶岢雎摵咸K俄的主張 ④提出節制資本的主張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9.“毛澤東是一個杰出的共產黨領袖,他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拒絕了只能依靠城市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原則。”為此,他做出的選擇是(  )。
A.只依靠農民階級進行革命  B.發動國民大革命
C.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D.開展社會主義革命
10.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城西北郊的楊家嶺村溝口中央大禮堂舉行,主席臺前的石拱上書寫著“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大幅標語。這說明(  )。
①毛澤東思想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诿珴蓶|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壑泄查_始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芤悦珴蓶|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實踐經驗進行了科學的概括與總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文革”結束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兩者的根本共同點是(  )。
A.堅持黨的領導  B.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
C.堅持民主集中制  D.堅持繼續革命的思想
12.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主要解決的中國革命的問題有(  )。
①領導力量問題 ②主力軍問題、鄹锩缆穯栴} ④戰略步驟問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不久前,中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澤本(1920年陳望道翻譯)在山東廣饒發現。對該書在中國出版,有人評價說:“從此,這個徘徊在歐洲大陸上的幽靈來到了中國!边@一“幽靈”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的理論創新

新成果有(  )。
①新民主義 ②“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劢ㄔO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④1956年后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14.日本國會議員岡團春夫曾說;“毛澤東和列寧一樣,改變了世界的歷史,而且正在創造著歷史,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边@句話說明毛澤東(  )。
A.第一個將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
B.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C.找到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D.徹底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政治格局
15.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把改革開放推向新階段的宣言書。因為“南方談話”(  )。
A.深刻回答了束縛人們思想的重大問題
B.進一步闡述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C.提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
D.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6.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中,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是(  )。
①實行“工農武裝割據” ②時資本家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 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芙⑸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在改革開放中,經過1次思想解放,我們先后沖破了“個人崇拜”“計劃經濟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沖破“計劃經濟崇拜”的關鍵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8.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蹦軌蛑芜@個觀點的材料是(  )。
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趯嵭懈母镩_放的決策、鄞_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荛_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A.①②③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9.下面四幅圖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中,被稱為20世紀中國經歷的歷史巨變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國慶群眾游行以“我與祖國共奮進”為主題,分若干部分展示了共和國60年歷史進程。下列四個部分按先后順序排列應是(  )。
①改革開放、趭^斗創業、凼兰o跨越、芸茖W發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第21題16分,第22題16分,第23題18分,共50分)
21.2010年12月26日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誕辰117周年紀念日。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7年湘贛邊秋收起義,是繼南昌起義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在連受挫折的情況下,卻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正確道路,毛澤東功不可沒。
材料二 如圖是1949年2月7日《時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澤東。
材料三 鄧小平同志這樣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我們今天同樣應當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澤民
材料四 在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點的科學指導思想,這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始終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
──胡錦濤
23.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錦濤說,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切的重大戰略思想。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在西方世界日益關注中國的過程中,《時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澤東和鄧小平曾分別于1949年和1979年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材料二 江澤民說:“毛澤東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領導黨和人民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接著又從中國實際出發

,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2005年7月31日中國軍網
材料三 胡錦濤說,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報告
(1)《時代》周刊將上述兩人列為當時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4分)
(2)以上述兩人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什么?各有何現實意義?(6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為找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所發表或提出的重要論著或理論。(6分)
(4)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必須繼承和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所開創的哪些政治、經濟路線或政策?(2分)
參考答案
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材料信息的提取與分析能力。結合題干材料中的“各國還是壓制的”這一點可以看出孫中山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
答案:B
2.解析:本題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能力。材料提到“三民五權”,應指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五權”主張;推翻數千年專制,應指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應出自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囑。
答案:A
3.解析: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的內容是平均地權。
答案:A
4.解析:④在1919年之前。
答案:B
5.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中“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以看出孫中山主張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即民權主義。
答案:B
6.解析:注意題干中的“由此可知”與“新發展”。①不是“新發展”,不選;④與題意無關,不選。
答案:D
7.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從根本上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所以建立勞工社會不是孫中山的思想,排除②。①③④是二人的相同點。
答案:A
8.解析:新三民主義提出了反帝和節制資本,①屬于舊三民主義,③屬于三大政策。
答案:D
9.解析:材料反映了毛澤東沒有照搬蘇聯革命道路的模式,而是走一條不同于蘇聯“城市暴動”的道路,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C
10.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對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題干“七大”及“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反映了②④的準確性;①早在抗戰前期就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標志是《論持久戰》等三篇文章的發表,③發生在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底。
答案:B
11.解析:本題旨在考查比較問題的能力!肮まr武裝割據”的理論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都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而中國的具體實踐就是結合中國的國情。
答案:B
12.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毛澤東思想指出中國革命領導力量是無產階級,主力軍依靠農民階級,革命道路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戰略步驟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所以選A。
答案:A
13.解析:“幽靈”指馬克思主義。①與馬克思主義無關;④“以階級斗爭為綱”脫離了中國當時的具體國情,不屬于“理論創新”的范疇。
答案:D
14.解析:本題考查毛澤東的主要貢獻。A項是列寧同志的主要貢獻,C項應為鄧小平,D項表述不正確。
答案:B
15.解析:“南方談話”回答了當時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一些重大認識問題,如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問題等。
答案:A
16.解析:本題屬于組合式選擇題,可用排除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民公社化運動違反了客觀規律,與中國具體國情不符合,不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因此應排除帶有③的選項。
答案:A
17.B
18.解析:“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毛澤東開創的。鄧小平的改革道路也是經歷過先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后發展到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但是不能說其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答案:B
19.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遷移能力。20世紀中國經歷的巨變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故選C。
答案:C
20.解析:“奮斗創業”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是1978年后;“世紀跨越”是20世紀和21世紀的交匯處;“科學發展”是當前。
答案:D
21.(1)井岡山道路。內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密切結合起來。
(2)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戰略

決戰的偉大勝利,即將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勝利。
(3)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鄧小平主持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
(4)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F實意義: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先導,也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
22.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考查了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不同歷史時期產生的背景和這些理論的作用。解題關鍵一是注意審題,如第(4)問指出這些理論所產生的“物質力量”實際是考查這些理論的作用,二是要根據材料分析回答問題,不能泛泛而答。
答案:(1)符合時勢發展的大趨勢:實現民族獨立,實現近代化(或實行資本主義)。把握到大眾的心理:對民族危機加劇不滿;對清政府的腐敗統治不滿;要求解決民生問題。
(2)依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任務:反帝反封建。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3)大趨勢:改革開放;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物質力量:三民主義指導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新民主主義理論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鄧小平理論指導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23.解析:第(1)問,考查毛澤東和鄧小平在1949年和1979年對中國社會的主要貢獻。第(2)問,考查第一代和第二代黨的領導集體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及各自的歷史意義。第(3)問,考查1949年建國前,毛澤東思想形成過程中的主要論著或理論。第(4)問,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理論形成過程中的主要政治、經濟路線或政策。
答案:(1)①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即將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勝利,引發了中國社會的巨變。②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鄧小平的指導下,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以新的形象出現在世界上。
(2)成果:①毛澤東思想。②鄧小平理論。意義:①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先導,也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②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入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旗幟,也是當代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柱。
(3)①大革命時期,撰寫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②大革命失敗后,創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論。③抗戰時期,先后發表《論持久戰》和《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
(4)路線、政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國兩制”。(答出其他政策,只要符合題意也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54956.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