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歷學期期中測試卷(附答案)[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I卷(選擇題 60分)
1、下列幾幅圖中生產工具的演變對于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們反映了古代中國( )
A.播種方式的變革 B.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C.鐵犁牛耕發展的全過程 D.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2、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來越多的農民喪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它是封建社會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下列對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產物 B.是封建經濟衰退的表現
C.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 D.導致了嚴重的統治危機
3、明初下令遷江南民十四萬戶到鳳陽;后再遷天下富戶五千三百戶到南京;后又強迫各地富戶一萬四千三百余戶遷到南京。據貝瓊《橫塘農詩序》說:“三吳巨 姓,享農之利而不親其勞,數年之中……或死或徙,無一存者。”這一做法( )
A.動搖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保證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C.杜絕了土地兼并現象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
4、大英博物館藏有一只漢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和七位監督人員的名字。這反映了當時的官營手工業( )
A.生產專業細化,官府掌控 B.生產人員眾多,效率低下
C.生產技術先進,面向市場 D.生產成本較低,官府出資
5、明清時期的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有( )
①貨幣經濟繁榮  ②工商業市鎮興起
③農副產品尚未進入市場  ④出現了地域性商人群體,如徽商、晉商等
A .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明朝官員謝杰在《虔臺倭纂》中指出:“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片板不許下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人番,子女玉帛恒滿載而去……于是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痹撟髡咧荚趶娬{海禁政策( )
A.加劇內憂外患 B.阻斷中外經濟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東南沿海倭患
7、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其“養士”的主要目的是( )
A.教授諸子經典,以求“通經致用” B.培養政府官員,擴大統治基礎
C.統一思想,維護政治穩定 D.明定規制,確立官學體系
8、《唐律疏議》規定“一準乎禮”,通過引經決獄、引禮入律的方式,將儒家思想貫徹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個過程中。這一規定反映的本質是( )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則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中國古代已建成法制社會 D.其促進了中國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發展
9、北宋學者李靚著《常語》三卷,對孟子極力貶斥。他提出:孔子之道是君君臣臣,孟子之道是皆可以為君,因而造成諸侯爭霸,天下大亂。他從拋棄訓詁發展到公然詆斥孟子,卻為宋儒自稱繼承孔子傳統之風開了端緒。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北宋時期破舊立新的學風形成 B.為適應社會需要學者提出新見解
C.學者為陷入困境的儒學開拓了新路 D.隨著經濟發展,一種全新的思想??理學創立
10、明末馮夢龍在小說集《醒世恒言》寫到:“鎮上居民稠廣,士俗淳樸,俱以蠶桑為業。男勤女謹,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這( )
A.是分析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可作為研究明代文學的直接材料
C.是明代重農抑商政策破產的有力證據 D.說明民間手工業迅速發展,技術水平提高
11、1867年,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報道中國國內關于是否修建鐵路的爭議時提到:“鐵路的興建,可能導致眾多苦力、車夫和船夫的失業,一場反抗、叛亂乃至起義的發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鐵路建設成功……大清政府擔心外國人的勢力會變得過于強大!边@一定程度上說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外國人同情中國政府的困境從而減少資本輸出
C.近代中國人愚昧無知,無法認識到工業文明的進

進步
D.外國資本的入侵和底層的反對是中國近代化的阻力
12、閱讀《主要近代技術在滬渝兩地應用年份的比較表》。該表反映了( )
主要近代技術在滬渝兩地應用年份的比較表
技術門類 西方發明 上海 重慶
鐵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電報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電話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電燈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①近代中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②列強對中國經濟的控制逐步加強
③西方技術的傳入加快中國近代化進程 ④中國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張貼了滬上張交通告示,內容包括“凡馬車及轎子必需于路上左側行走”,“凡小車 必由左邊往來,唯不許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馬車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這說明( )
A.租界當局擁有制定交通規則的權力 B.交通規則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點
C.上海交通領域出現了科技成果 D.上海交通開始與西方近代文明接軌
14、1934年,國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規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則,在互助組織之基礎上,以共同經營方法,謀社員經濟上之利 益與生活之改善”的團體,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經濟組織形式。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
A.標志著封建剝削制度被徹底廢除 B.有利于國共合作開展全民族抗戰
C.表明社會主義公有制初步建立 D.反映了國民政府規范市場經濟體系
15、有研究表明,在抗戰爆發前夕,中國民族工業在勞動力組織上不但盛行著由工頭招工的包工制,還存在著把農村來的男女兒童包養起來的養成工制,以極低代價收買農村失業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場手工業式的家庭工制等。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業( )
A.仍帶有濃厚的封建性 B.仍然是傳統手工業生產方式
C.無法避免官僚資本的壓迫 D.管理水平高于在華外資企業
16、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國紡織建設公司,董事長由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兼任,下屬85家企業幾乎囊括了紡織業的所有部門,享受著低息貸款、官價外匯、低價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財政及稅利達4378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3.2?,并將部分盈利充作軍用。該公司的經營( )
A.導致民營紡織業的發展困難 B.使官僚資本的膨脹受到抑制
C.促進了國民政府統治的日益鞏固 D.得益于“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17、張程在《總統們,民國總統的另一面》中寫到:“喝咖啡逛公園的上海買辦、書包里藏著白話小說的學生、在政府各部跑新聞的北京記者和出口中國茶葉進口英國鋼琴的廣州商人們,他們的力量遠遠不足以支撐一個現代憲政社會!庇纱丝梢钥闯雒駠鴷r期( )
A.生活習俗全盤西化 B.新潮人士已遍及城鄉
C.西方商品開始進入 D.民主化進程基礎薄弱
18、1892年,康有為撰寫《孔子改制考》,認為未來社會是實行共和制的大同社會;1913年7月他又發表文章說:“夫共和之立國……今所模歐師美者……但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其道德之本,此其政俗所以在歐、美成功之效,而在我為敗壞之由。”康有為的這一轉變反映了( )
A.“中體西用”影響仍存 B.社會轉型道德敗壞
C.“尊孔復古”逆流興起 D.照搬西體舍本逐末
19、以下是近來解密的《蔣介石日記》: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馬克思學說概要》!10月4日“上午復看《馬克思學說概要》,習俄語,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產黨宣言》!10月16日“看《共產黨宣言》!10月18日“看《馬克思傳》。下午,看《馬克思學說》樂而不能懸卷!庇纱丝梢( )
A.蔣介石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持懷疑態度 B.以俄為師成為當時知識分子的一種追求
C.馬克思主義成為當時中國社會主流思想 D.國共合作的實現使蔣介石思想發生改變
20、下表為某一時期北京市建設成就統計資料(單位:億元

)從中得出的正確認識有( )
項目 1949年 1957年
社會總產值 3.8 35.7
國民收入 1.9 14.3
工業總產值 1.7 19.1
農業總產值 2.1 5.0
社會商品零售額 2.8 17.1
①經濟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②體現了一五計劃的成就
③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④國民經濟均衡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以下是一位同學根據現代中國城市人口的變化制作的數軸(見圖),其中C?D段出現變化的原因是( )
A.一五計劃的實施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開展
C.八字方針的提出和實施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2、1967-1974年中國對外經濟關系的特點之一是對外援助數額龐大。經濟援助、政治援助和軍事援助等合計為1950-1967年的3倍多,1967-1970年,年均對外援助額高達20 億元左右,1971-1974年,除1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幾年對外援助實際交付量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均超過6%。這一時期中國對外援助( )
A.刺激了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 B.與中國工農業發展水平不符
C.改善了中美關系 D.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
23、街道、路橋命名不僅要遵守法律法規、尊重歷史沿革和約定俗成的習慣,同時還要跟得上社會發展的需要。下列哪些街道、路橋最有可能是90年代命名的是( )
①民營街 ②惠民路 ③革命橋 ④和諧路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1609年,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邀請,格勞修斯發表了《論海上自由》,主張海洋應該為人類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個國家均可自由地(通過海洋)穿行到另外一個國家,并可自由地與之進行貿易活動!毕铝性u述正確的是( )
A.為荷蘭海外殖民擴張活動進行了辯護 B.標志著資本主義自由放任政策的開始
C.直接導致了第三次英荷戰爭的爆發 D.對英國的殖民霸權提出了嚴重的挑戰
25、1825年英國發生了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其基本特征是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為此,英國采取的針對性措施是( )
A.創立新的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工廠制
B.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次鴉片戰爭
C.呼應機器制造商的要求??取消機器出口禁令
D.推廣瓦特改良的萬能蒸汽機??聯動式蒸汽機
26、從19世紀90年代起,德國出現了建立巨型企業的趨勢。到20世紀初,占全國企業總數0.9%的3萬多家大型企業占有3/4以上的蒸汽動力和電力,其中586家巨型企業幾乎占有蒸汽動力和電力總數的1/3。上述現象說明( )
A.軍國主義政策推動了生產集中 B.能源革新成為生產集中的主要動力
C.生產集中有利于新興工業的發展 D.生產集中根本改變了輕重工業比例
27、工業革命開始后,亞當•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經濟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奉行;二戰后,凱恩斯主義盛行,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加強對經濟的干預,20世紀70年代后,面對經濟“滯脹”,資本主義國家又減少對經濟的干預,這反映出的本質問題是( )
A.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搖擺不定
B.隨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相應調整
C.沒有哪種經濟政策可保資本主義經濟持續繁榮
D.資本主義國家嘗試建立計劃加市場的混合經濟
28、1955年起,蘇聯的農業形勢有所好轉,糧食供應不足情況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 )
①集體農莊和 國營農場自主權擴大 ②農業稅削減,農副產品收購價格提高
③大規模墾荒和種植玉米 ④企業獲得獨立自主的經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有學者說美國的財政中心從華爾街移到了華盛頓。后來,世界金融中心也從倫敦轉移到了紐約。出現這些變化的主要依據是( )
A.羅斯福新政的實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
B.羅斯福新政的實施 關貿總協定的

簽訂
C.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
D.1929年 經濟危機的爆發 關貿總協定的簽訂
30、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滾滾而來。這主要是因為全球化導致了( )
①全球環境的惡化 ②南北差距的進一步拉大
③發達國家就業機會的減少 ④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掠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綜合題,2小題共40分)
31、(21分)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直接關系到普通百姓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近年來,更是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朝末年,松江“名園錯綜,交衢比屋,求尺寸之曠地而不可得”,置業者為了爭一小間瓦房,“寧揮千金而不恤”……進入嘉慶年間,安徽的布商來松江置業,浙江的米商來松江置業,安徽的出版商來松江置業,從鄉下到松江打工的織工和皮匠蜂擁而至,使得原來賣不掉的房子,“今則求售不得”。
??《明清時松江房價》2009年4月27日載于深圳商報第4版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時期松江地區的什么經濟現象(2分)?這一現象對明清社會發展可能會導致哪些影響(4分)?
材料二 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是環境惡化、居住擁擠的重要原因。從工業區多數勞動居民的家居中,可以看到幾乎原始的生活痕跡……工人居住的擁擠程度和住房的低劣情況令人觸目驚心。在利物浦市,盡管這里的商業發達,堪稱繁華富足,可是工人們只能生活在骯臟的環境中……居住在里面的幾乎都是貧窮的工人家庭。
??《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工人的日常生活》載于《中國社會科學報》 第361期
(2)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工業革命時期造成英國工人居住條件較差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987年,深圳率先出臺了新的房地產政策??房地產使用權可以交易,實質上突破了當時計劃經濟條件下房子只能由政府分配的局面……并逐漸向全國推廣。
……
1992年,萬科、保利、恒大等地產公司相繼成立。
??根據互聯網資源整理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深圳為什么能夠成為中國房地產改革的策源地?(4分)199 2年,房地產公司相繼成立的社會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
材料四 2003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境外熱錢的大量流入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內房價開始出現爆發式的增長,政府宏觀調控政策不斷……房地產行業規范性、結構性調整將藉此深入展開。
??根據互聯網資源整理
(4)材料四認為當今國內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證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發展中國家應如何面對?(3分)
32、(19分)世界貿易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各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是各國經濟實力的體現。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中國在整個 世界經濟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據支配地位……在工業、農業、運輸和貿易方面所擁有的絕對與相對的更大的生產力……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約世界生產的白銀貨幣的一半,以平衡中國幾乎永遠保持著的出口順差。至少直到1 800年為止,亞洲,尤其是中國一直在世界經濟中居于支配地位。
??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
(1)據材料一,概括貢德•弗蘭克的主要觀點(4分)。
材料二 1860年各國占全球國際貿易的比例表
國家 英國 法國 德國 歐洲其他國家 世界其他地區
所占比例 25% 11% 9% 24% 31%
??據《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史研究》等資料改編
(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19世紀中期的 世界貿易發生了什么變化(4分)?從經濟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而首先是美國在戰后初期就上升到稱霸世界的峰巔。美國是交戰國中唯一沒有遭到戰火破壞的大國,而且通過戰爭獲利甚大,國力得到空前加強。當時,美國擁有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的53.4%(1 948),出口貿易32.4%(1947)和黃金儲備的74.5%(1 948),以及世界谷物收獲量的1/3。它還是世界的資本輸出國和債權國。
??摘自《世界當代史》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后期及戰后初期美國鞏固經濟霸主地位的措施。指出這些措施的客觀進步作用。(7分)
(4)人民幣升值,境外熱錢的大量流入。(1分)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受到挑戰。積極應對,趨利避害。(3分)
32、(19分)
(1)觀點:

亞洲、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處于支配地位;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優勢。(4分)
(2)變化:世界貿易中心從亞洲轉移到歐洲;世界貿易 大國從中國轉移到英國。(4分)
原因:歐洲國家先后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大大提高;歐洲列強向亞洲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自由主義思潮盛行,推動自由貿易發展。在西方入侵下,亞洲等國家封建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傳統手工業受到沖擊,成為資本主義的附庸,社會經濟愈加貧弱。(4分,答出其中2點即可。)
(3)措施:召開布雷頓森林會議,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倡導成立關貿總協定,推動自由貿易;實施馬歇爾計劃,加緊控制西歐。(4分,答出其中2點即可)
作用:穩定了二戰后世界經濟秩序,推動世界貿易,有利于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3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75528.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