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地理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2分,共 40 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題卡中。)讀圖,回答1~2題。1.造成圖1區域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位置、民族 B.人口、交通 C.土壤、植被 D.氣候、地形2.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的淮安市于2009年9月建設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獲得國家測繪局的批準,圖2為標志園內分界線標志物模型。該標志物應位于圖1中的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筑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如圖3(某段長城的景觀照片)。圖4為某地區等高線地圖。結合相關知識,完成3~4題。3.若圖3所示地區有古長城經過,你認為最可能位于圖4中哪點位置A.① B.② ?C.③? D.④4.考察隊員利用GPS信號接收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 A.測定古長城的地理位置 ? B.測量古長城的海拔? C.獲取古長城毀壞情況的圖片 D.確定考察隊員的行進方向? 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城市管理中,第六屆東亞運動會于2013年10月6日在中國天津舉行。據此完成5~6題。5.東亞會組委會可隨時掌握運送運動員的車輛的具體位置,這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地理信息系統B.遙感技術 C.全球定位系統D.數字地球技術6.通過圖層疊加,可獲取城市交通信息。東亞運動會期間為了給工作人員提供從居住小區到所工作的比賽場館的最短行車路線圖,要用到的專題圖層是 ①天津市交通圖層 ②天津市居民區圖層 ③天津市商業區分布圖層 ④天津東亞運場館分布圖層 ⑤天津市人口密度圖層 ⑥天津市綠地分布圖層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⑤④D.①②④包蘭鐵路自包頭至蘭州,全長990公里,全線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衛和干塘間經過騰格里沙漠(如圖5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獲198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據此完成7~8題。7.采用麥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來防沙、治沙,主要原因是 A.增加土層腐殖質,有利于植物生長 B.有利于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成活C.麥草這一類原料豐富,成本低廉 D.降低風速,減少沙丘面風沙的吹蝕 8.為促進圖中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擴大麥草方格沙障的范圍,對沙漠進行大規模改造B.利用獨特的景觀和文化,大力發展旅游業C.利用鐵路交通和豐富的沙源,發展建材工業D.利用黃河水源,大力發展灌溉農業梯田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典范。圖6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7是四種不同類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9.圖6中甲區地形適合修筑的梯田類型是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10.在黃土高原緩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優點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難度小 C.利于機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煤作為一種常規能源,隨時代的進步,其利用方式已變得多種多樣。讀圖8回答11~12題。11.對消費地而言,最清潔且已大規模使用的方式是A.① B.② C.③ D.④12.用煤炭來發電與水力發電的主要不同是A.火電站建設周期短,運轉后成本低B.火電站污染空氣,水電站不會破壞生態環境C.水電站綜合效益高,運轉成本低D.水電站建設周期短,投資少圖示意某流域開發的三個階段(a)和三條流量變化曲線(b)。讀圖回答~題。該流域開發過程中 降水量增加 B.蒸發量增加C.地表徑流減少D.下滲減少假設該流域三個階段都經歷了相同的一次暴雨過P處形成的流量變化過程與圖(b)中分別對應的是 、、 B.、、、、D.、、讀圖10,回答15~17題。15.甲、乙兩圖所示區域農業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熱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16.甲圖所示區域比乙圖所示區域的糧食產量低,但糧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條件好 B.熱量條件好 C.交通發達 D.人均耕地面積大 17.甲圖所示平原有中國面積最大的沼澤濕地,當地濕地形成因素組合正確的是①河流較多,氣候冷濕②地勢低平,排水? ③土壤存在凍土層不利地表水下滲④植被稀少? ⑤夏季高溫多雨,積雪融化,河水泛濫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③18.圖11中人均國民收入最高的國家最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19.二戰后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方向最可能是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黑龍江農業大省、綠色大省和農產品大省~。. 黑龍江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優勢在于 A.B.地廣人稀,生產規模大 C.交通便利、市場廣闊D.環境質量21.東北山區農業發展方向是 A.進一步擴大蘋果的生產 B.推進農業向規;、機械化發展C.實現由產品加工向原料生產轉變 D.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產品加工我國主要的能源資源和水資源等整體分布與我國的經濟地理格局不相適應為盡快改變這種局面,我國先后制訂了若干跨區域資源調配方案。讀我國已經或正在實施的幾項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示意圖,回答~題。.在圖示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方案中,屬于能源跨區域調配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工程②對于我國能源開發與利用的意義是 A.有利于將我國東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B.工程巨大的投資,能帶動沿線相關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C.可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以天然氣來取代煤炭D.能解決沿線及長江三角洲地區能源供需不足的矛盾讀“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圈層示意圖”(圖13),完成22~23題。24.珠江三角洲地區部分產業轉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資本過剩、污染嚴重B.產業結構單一,創新能力不足C.生產成本上升,經濟效益下降D.當地人口稠密、交通擁擠25.圖13中接受產業轉移地區的突出優勢是A.發展歷史悠久,基礎設施完善 B.交通便利,資源豐富C.第一、二產業發達 D.勞動力價格和地租相對低廉二、綜合題(50分)26.西部大開發的實施為西部地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人類活動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課題。圖 14和圖 15是我國西部內陸某河流流域的區域劃分及其土地類型面積較長時期的變化統計資料。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0分)據圖概述Ⅰ區域土地類型的變化,并說出該變化對Ⅱ、Ⅲ兩地的影響。(6分)簡述該流域針對上述影響應該采取的措施。(4分)27.某校地理興趣小組為實踐科學發展觀,對“區域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其基本步驟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相關問題。(10分)階段Ⅰ 階段Ⅱ 階段Ⅲ→→階段Ⅱ獲得以下成果: 我國某區域地貌格局呈半環狀,外側是河流,內側是廣闊的平原,其間是高低起伏的山脈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區氣候以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為主;自南向北跨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熱量分布南北差異較大?傊,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是該區域的基本特征。該區域某平原在歷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對該平原進行大規模開墾,使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是現在國家已決定停止開發該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護區。友情幫助:請你按要求與他們一起完成該課題研究。(1)依據階段Ⅱ研究成果,推斷該區域為我國的________地區。(1分)(2)比較該區域與長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異性,完成下表。(5分)比較要素該區域長江三角洲地區氣候類型典型土壤農業發展最有利的自然條件黑土肥沃、地廣人稀(3)隨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荒地保護工程的實施,該區域靠擴大耕地面積來增加糧食產量的途徑將受到限制。請你為該區域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4分)28. 我國曾經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經變成了“三大倉”16,回答下列問題。(8分)(1)簡述“南大荒”發展橡膠生產,“西大荒”發展棉花生產的有利氣候條件。(4分)(2)從自然條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什么?(4分)29.讀我國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示意圖(圖17),回答下列問題:(8分)(1)簡析20世紀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條件。(4分)(2)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綜合型工業基地,其發展工業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簡析與長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級面臨的困境的原因。(2分)30. 讀江西省局部圖(圖18)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材料:浯溪口水利樞紐壩高45米,是昌江干流中游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供水、發電等的綜合利用工程。與壩高170多米的三峽大壩相比屬于低壩。(1)在昌江上修建低壩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簡要說明你的理由。(8分)(2)某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該圖中景德鎮進行實地考察,并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近三十年來景德鎮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表2為景德鎮的土地利用結構變化。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08年48.2%36.1%6.2%1.3%8.2%根據表2分析景德鎮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原因和對昌江水文特征的影響。(6分)景德鎮市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期中檢測卷高二地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BCCDDBCABCD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BDDDDDDABDD二、非選擇題(50分)26. (10分)(1)灌木林、高草地減少,干旱地增加(2分)河流徑流量減少江西省景德鎮市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8320.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